资源简介 靖城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生物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共15分)12346910CBDDCBABB11121314151617181920D0BABAAABC21222324252627282930DcBDABBCC二、选择题(共15分)31.(5分)(1)③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逆时针粗准焦螺旋①(2)C(3)[⑦]细准焦螺旋(4)10低32.(3分)(1)大蒜辣素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是否具有缓解作用控制单一变量(2)生理盐水20ml/kg[①](3)大蒜辣素能缓解急性肝损伤(或大蒜辣素浓度越高,肝损伤越大)(4)适量食用大蒜33.(3分)(1)草、狮子非生物水、温度(2)种内斗争种内互助34.(4分)(1)光相同且适宜(2)生产分解(3)竞争(4)B多靖城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生物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3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共15分)1.我国科学家研究的多年生水稻入选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以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水稻的茎中空——生物能适应环境B.民以食为天——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C.草盛则稻苗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腋芽来年再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2.下列诗词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生物科学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对生命孜孜不倦的探究。下列关于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品质优产量高的杂交水稻B.巴斯德—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空气中的C.麦草方格固沙法—被称为“中国魔方”,可以防风固沙、留存水分D.“生物圈2号”—说明人类已经建立出完全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4.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大量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得出东北豹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的数量、性别及其年龄等基本特征。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5.特种部队迷彩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野兔的快速奔跑C.丛林昆虫的保护色 D.蜻蜓的空中旋停6.光线弱的时候,应该使用显微镜的( )A.大光圈和平面镜 B.大光圈和凹面镜C.小光圈和平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7.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 B.云龙湖里所有的生物C.泉山森林公园 D.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8.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B.小满小满,谷粒渐满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 14 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C.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D.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生活在水中10.到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的树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种现象说明(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11.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向大家展示了实验舱里水稻的生长状况,在微重力环境下,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重力是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环境影响生物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家蚕喜欢吃桑叶还是榆树叶”,实验开始前,他们预测家蚕喜欢吃桑叶,这种预测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属于( )A.提出问题 B.制订计划 C.作出假设 D.得出结论13.科研人员研究了小麦播种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播种量越大,小麦产量越高 B.合适的播种量可以增加小麦产量C.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D.合适播种量可以增加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1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一整个校园不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15.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大棚 甲 乙 丙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温度 30℃ 30℃ 20℃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16.下图表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叶片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甲调整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 D.③②①⑤17.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A.装片、目镜 B.装片、装片 C.目镜、目镜 D.目镜、装片18.如图是某同学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看到的显微镜视野,目镜相同的情况下,物镜最长的是( )A. B. C. D.19. 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9>6”,此时显微镜的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那么,实际图像和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 )A.“9<6”、20倍 B.“9<6”、75倍C.“6>9”、15倍 D.“6>9”、75倍20.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其直接原因是( )A.生产者种类单一 B.消费者数量较少C.分解者活动不旺盛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21.过去被看作“荒地”,现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22.生物圈的范围包含(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上层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中上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显微镜结构和使用。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下列他们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B.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C.镜筒下降时,要缓慢下降,防止物镜压碎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4.图1表示显微镜操作的某个步骤,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图1操作时,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B.如果光线太强,可以换用小光圈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D.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在观察到甲细胞的同时将气泡移出视野25.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该( )A.重新作出假设 B.两组蚯蚓都放在玻璃板上爬行C.修改实验记录 D.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26.水稻茎内的气腔,是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下列植物最可能存在气腔的是( )A.桑树 B.睡莲 C.广玉兰 D.桂树27.我国的制酪技术历史悠久,《齐民要术》中记载:“其卧酪待冷暖之节,温温小暖于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文中影响制酪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阳光28.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下列能体现竞争关系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黄瓜与菟丝子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小丑鱼与海葵29.实验室除了显微镜外还有很多实验器具,下列实验室常用的器具从左到右依次是( )A.酒精灯、玻璃盘、滴管、滴瓶、镊子、烧杯B.烧杯、培养皿、滴管、滴瓶、试管钳、酒精灯C.酒精灯、培养皿、滴瓶、滴管、试管夹、烧杯D.酒精灯、玻璃杯、碘瓶、滴管、木夹、培养皿3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大树底下好乘凉 D.高原地区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二、非选择题(共15分)31.(5分)水蚤生活在淡水中,以细菌、某些单细胞藻类等为食。它们在食源丰富、水温适宜的环境下能快速繁殖。水蚤是一种天然饲料,不含有寄生虫和任何细菌,通常可以被直接喂给鱼吃。遇到天敌时,各种水蚤能用一系列防御装置武装自己,如有些水蚤会举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尖刺,有些则能长出巨大的“头盔”,使捕食者难以吞咽。如图 1 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 2 是用显微镜观察水蚤时看到的视野。请分析回答问题:(1)放置玻片标本时,从侧面看着 (填序号),目的是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 (顺时针/逆时针)转动 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 (填序号)。(2)出现视野甲的原因可能是_____。A. 使用了高倍物镜B. 正面朝下放置装片C. 物镜或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3)从视野乙→丙,需要调节图 1 中的[ ]_____使视野变清晰。(4)图 2 视野中的水蚤被放大 160 倍,此时目镜是 16×,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据此分析,要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完整的水蚤,适合选用_____(选填“低”或“高”)倍物镜。32. (3分)大蒜辣素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为探究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是否具有缓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周龄、活力等相同的雄性小鼠24只,相同条件下饲养一周后,平均分成4组。步骤二:用相同的大蒜辣素溶液、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等对每只小鼠先进行腹腔注射,8小时后再进行灌胃;一段时间后,测量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注:1.四氯化碳溶于花生油;2.谷丙转氧酶含量越高,肝损伤程度越大)(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步骤一中“取周龄、活力等相同的雄性小鼠”的目的是 。(2)组别②进行的实验处理中“A”处应填______,该组与[__]组形成对照,证明四氯化碳能诱导小鼠产生急性肝损伤。(3)分析实验结果,该科研小组可得出的结论是 。(4)结合实验结论,你给肝损伤患者的日常饮食建议是 。33.(3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花儿竞相开放,草儿轻轻摇摆,一群梅花鹿在吃草,并不时警觉地四处张望。突然,一只狮子出现并对其发起进攻,群鹿迅速逃离…阅读以上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梅花鹿的生活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文中提到的影响梅花鹿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种)。除了生物因素,梅花鹿的生活还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如阳光、空气、 、 等。(2)一群梅花鹿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彼此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 ,也可以是 。34.(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外界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时,实验变量是 ,应选择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其他变量应 。(2)A瓶还缺少 者,不能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泥沙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多是 者,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3)虾和螺蛳都以金鱼藻为食,两者是 关系。(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瓶。该生态系统要长期维持稳定,则生产者的数量要比消费者____(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docx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