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D 月球属于卫星,鹊桥中继卫星属于人造天体,地球属于行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不属于天体。
C 嫦娥六号属于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
B 保障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主要有五大方面,称为“金锁链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外部条件有两个: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环境;内部(自身)条件有三个:适宜的温度范围、液态水的存在、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大气厚度越薄,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多。
C 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煤球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羊八井地热电站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的势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低处的水吸收太阳辐射先蒸发再降落到地表,所以水电站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太阳辐射。
B 太阳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A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而海南处于低纬度地区;“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导致,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大规模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过程,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
B 多形铲羊齿化石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2亿至3.4亿年,在晚古生代。
C 化石所在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岩性相对疏松,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上新下老等特点。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A 十堰市恐龙存在的地质年代属于中生代的白垩纪,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
A 由材料得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最可能位于地壳。
C C圈层为地壳,洋壳薄,陆壳厚;E圈层为地幔,由图可知,横波可以通过;G圈层为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H圈层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态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积压在一起。
A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相对较慢,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间隔约12秒,横波到达后才倒塌。跟传播介质差异、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关系不大。
D 由图得知,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
A 由图得知,③为生物圈,生物圈涉及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D 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可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速度,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D “长征七号甲”遥九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对流层,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进入平流层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继续上升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综上所述,气温经历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 文昌处于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17-18km。
B 平流层空气稀薄,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
B 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能停留在大气当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图中序号②表示大气削弱作用。
D 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读图,①是太阳辐射,青藏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使白天小麦的光合作用强烈。③是大气逆辐射,青藏地区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夜晚气温低,小麦的呼吸作用弱,所以①大③小,使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C ①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⑥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农民在地理烟熏使近地面的大气增温,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温,保温作用增强,使③增强,C正确。农民在地里熏烟主要在夜晚,对①、②影响不大,熏烟防霜冻使⑥减弱。
B 由图2可知,甲地气压差异大,说明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气压差异小,说明乙地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所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A 甲地近地面是高压,应为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地近地面为低压,应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地气温较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甲流向乙;乙地高空为高压,同一高度大气密度较甲地大。
D 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气温较高,近地面气压低,郊区近地面气压相对较高,所以甲为郊区,乙为市区;如果水泥厂、化工厂建设在郊区或郊区与市区之间,那么产生的空气污染会随着气流进入市区,不能保证市区空气质量;绿化带无论建设在何处都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A 陆地比热小,增温快降温快,而湖泊比热大,增温慢降温慢,因此造成湖泊和陆地出现冷热差异,引起热力环流,形成湖陆风。巢湖地区盛夏季节易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空气较为稳定,背景风(季风)干扰较小;夏季,湖泊水量大,湖面宽广,湖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晴天相比于阴天,昼夜温差大,湖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湖风为周边城市带来湿润空气,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可以降低昼温,使昼夜温差减小,湖风通常在白天增强而非夜间,因此不增加夜间风速。
C 若巢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导致陆地白天温度更高,增强了湖陆之间的温差,因此湖风会增强;当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后,陆地夜晚温度较高,与湖泊之间的温差减弱,因此陆风会减弱。
B 读图可知,图甲时,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向右偏一个锐角,形成东南风,同理判断,图甲时,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图乙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偏南风、台北为东北风,因此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北京。
C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决定,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摩擦力会减小,则三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夹角增大。
D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A 北疆地区深居内陆,多内流河,早春出现的融雪性洪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B 播种早春作物时,降水少,气温回升,覆盖地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作物生长,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
C 大量融冰随洪水而下切割河岸,改变了局部微地貌,反映了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二、主观题
(1)变化: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原因:强降雪后,城区清理积雪较为及时,积雪反射的太阳辐射比郊区少,城区降温不明显;城市降雪后取暖设备运行会排放更多的废热废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更明显。
(2)相同: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风速不同。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合理即可。
(1)海陆间循环。依据:奎河水通过淮河流入海洋,海水蒸发并通过水汽输送将水从海洋带到陆地,在陆地上形成降水再对奎河进行补给。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弱,地表径流增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建设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铺透水砖,增加雨水下渗;加强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与管理;建设城市雨水截留工程。合肥一中 2024~2025 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 . .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考试结束, 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024 年 6 月 2 日,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此次登月,在月球 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并成功采样月球背面的土壤,这也是世界首 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读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完成 1-3 题。
1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月球 B .“鹊桥”中继卫星
C .地球 D .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
2 .下列天体系统中,嫦娥六号所处级别最高的是( )
A .太阳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 .与月球相比,地球上适宜生命生存的自身条件是( )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液态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1页(共8页) 省十联考
2023 年 12 月,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 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下图),这也是我国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多的水面漂浮式 光伏电站,为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域生态系统、促进长三角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完成 4-5 题。
4 .与漂浮式光伏电站获取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呈正相关的是( )
①大气透明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太阳高度角 ④大气厚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5 .当前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
A .太阳能供热系统 B .煤球炉
C .羊八井地热电站 D .水电站
2024 年 10 月 3 日,太阳活动区爆发峰值强度 X9.0 级大耀斑,可以看到日冕物质抛射活动的 发生。这是太阳自 2017 年 9 月 6 日以来最强爆发,也是当前第 25 个太阳活动周出现的最强耀斑。 读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 6-7 题。
6 .耀斑发生在( )
A . ①层 B . ②层 C . ③层 D .太阳内部
7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时 ( )
A .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B .海南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C .漠河地区出现“ 白夜 ”现象 D .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
2024 年初,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组在郧西县坎子山地区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 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2亿至3.4亿年,这是十堰市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又一 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而且年代更加古老。读多形铲羊齿化石图,完成 8-10 题。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2页(共8页) 省十联考
8 .此次发现的多形铲羊齿化石的古植被生长于( )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前寒武纪 D .新生代第四纪
9 .化石所在的岩石类型,具有何种特点( )
A .岩石致密而坚硬 B .具有上老下新的特点
C .具有层理构造 D .下层生物化石更高级
10 .十堰市恐龙存在的地质年代,地质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主要的成煤期 B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C .脊椎动物发展 D .蓝细菌大爆发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23 年 12 月 18 日 23 时 59 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是近 9 年来甘肃省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 损失。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 11-13 题。
11 .此次积石山县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C 层 B .G 层 C .E 层 D .H 层
12 .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 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B .E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G 圈层可能为液态 D .H 圈层的温度和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13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大约 12 秒,这 12 秒被称为“黄金自救 12 秒”。据 此推断“黄金自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速度的差异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C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3页(共8页) 省十联考
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四 大圈层关系图,完成 14-15 题。
14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15 .下列对图中数字③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能改造地表形态 B .单独占有空间 C .由坚硬岩石组成 D .能改变地表温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近 300 年来,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长很快(如下图所示),全球变暖备受关注。据此完成 16-17 题。
16 . 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海水吸收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人口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④森林破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7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禁止木材交易 B .增加化石燃料比重
C .禁止高耗能企业的生产 D .增加新能源汽车比重
2024 年 8 月 22 日,“长征七号甲”遥九运载火箭搭载“中星 4A”大型高轨通信卫星在海南 文昌发射场 201 工位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 此完成 18-20 题。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4页(共8页) 省十联考
18 .“长征七号甲”遥九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 .一直升高 B .降低→升高→降低
C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 .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19 .文昌发射场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
A .8—9km B .10—12km C .17—18km D .4—6km
20 .下列“长征七号甲”遥九运载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大气不稳定 B .平流层看到大雁南飞
C .平流层水汽杂质少 D .高层大气看到极光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辐射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21-23 题。
21 .地球上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引起“遮阳伞效应”而导致气温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⑦减弱 B . ②增强 C . ④减弱 D . ⑤增强
22 .与青藏高原小麦单位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 . ①小②大 B . ④大⑥小 C . ③小⑦大 D . ①大③小
23 .深秋时节,农民在地里熏烟防霜冻的原理是( )
A .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①减弱 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②增强
C .近地面大气增温,使③增强 D .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⑥增强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5页(共8页) 省十联考
下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据此 24-26 题。
24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③>④>①
25 .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可能为晴天 B .近地面气流由乙流向甲
C .乙地气温较低 D .乙地高空大气密度较甲处高空小
26 .若该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适宜布局水泥厂 B .化工厂应建在甲乙之间
C .绿化带只能建在乙地 D .甲地可能为郊区
巢湖与周边地区的湖陆风现象明显。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现象, 夜间和白天风向明显不一样。读图,完成 27-29 题。
27 .巢湖地区的湖陆风现象尤为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 .夏季晴天 B .夏季阴天 C .冬季晴天 D .冬季阴天
28 .下列关于湖风对巢湖周边城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空气湿度 B .增加夜间风速 C .加重大气污染 D .减小昼夜温差
29 .若巢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巢湖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是( )
A .湖风变弱、陆风变强 B .湖风、陆风都变弱
C .湖风变强、陆风变弱 D .湖风、陆风都变强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6页(共8页) 省十联考
读某年 5 月 6 日 14 时(图甲)和 5 月 7 日 2 时(图乙)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完成 30-32 题。
30 .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 .上海 B .北京 C .台北 D .首尔
31 .从台北的地面向上升高到 1000 米,实际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的夹角( )
A .逐渐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增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32 .下列有关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B .大气的垂直运动即是风
C .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入春时间逐步提前。由于北疆大部、南疆西部等地冬季积雪偏厚, 各地加强了融雪型洪水的防范,大量融冰随洪水而下易切割河岸、堆积堵塞河道。开春期偏早、 早春气温偏高利于早春作物提早播种,农民通过覆盖地膜以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 33-35 题。
33 .北疆地区早春出现的融雪型洪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 .陆地内循环 B .湖陆间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海上内循环
34 .覆盖地膜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腾 B .蒸发 C .地表径流 D .水汽输送
35 .大量融冰随洪水而下切割河岸,主要反映的水循环的影响是 ( )
A .加快水体更新速度 B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C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 .缓解地区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7页(共8页) 省十联考
二、综合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36 .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我国东部 某滨海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 分)
(1)说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的差异,并分析成因。(6 分)
(2)根据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比较 7 时、17 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点。(6 分)
(3)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4 分)
37 . 奎河是徐州的“家乡河 ”,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跨 省界河流之一,也是徐州主城区涝水自排的重要通道。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暴雨频发,雨量集 中,加上市区特殊的“锅底洼 ”地形和“一城三域 ” 的复杂水系,极易导致内涝灾害频发,不仅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同时可能危害市民生命安全。下图为奎河 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4 分)
(1)指出奎河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判断依 据。(4分)
(2)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徐州内涝多发的原因。 (6分)
(3)为缓解城市内涝,提出徐州市可采取的可行性 措施。(4 分)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第8页(共8页) 省十联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