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1)随君直到夜郎西(2)日月之行 (3)星汉灿烂 (4)不知何处吹芦管(5)乡书何处达(6)归雁洛阳边 (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9)博学而笃志(10)切问而近思(各1分)
2.(1) chang zhuo 歧 蔽
(2)画线句既有"通过"又有"使",导致缺少主语,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3.D
4.D
5.【甲】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断肠"更凸显了情感,(1分)表现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独、悲哀和思乡(1分)。【乙】"可人天"及对池塘、荷叶的描写(1分),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1分)。
6.B
7.(1)少(2)②(3)像(各1分)
8.(1)等到他做了宰相,太祖常常劝说他去读书。(及、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七十岁顺从意愿,不越过法度。(、各1分,句意通顺1分)9.《论语》教给赵普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分);还有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1分);以及个人修养,如"人不知而不愠"(1分)。并提高他处理政务的能力(1分)。【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但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5、现代文阅读
10.①弃医从文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讲义事件、幻灯片事件④认为医学可以助力国家走向维新,于是决定出国求学。
11.①"不朽"在这里指阿长的故事因为被鲁迅写入《朝花夕拾》并特别提到了她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的事情,而得以长久流传,被后人记住
②阿长目不识丁,举止粗鲁,勤劳朴实,对鲁迅有着真挚的关心,如为他买来《山海经》。鲁迅对她的描述中充满了感激与怀念,展现了她善良、忠诚的一面。
鲁四奶奶答案:鲁四奶奶品质:坚韧、坚强;善良、仁慈。(两个方面,一点1分,共2分)。
④小语:"我觉得能找到共鸣,因为《朝花夕拾》中虽然鲁迅对母亲的描写不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其母亲和蔼(温和)、克制与善良的特点,鲁迅对母亲也是充满敬意。这与弟弟周作人笔下鲁四奶奶的形象是相呼应的。两者都展现了鲁老太太作为一位传统中国女性的仁慈与深沉。"族长辈的威严与慈爱,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两者在人物形象上具有一定的呼应性,都展现了鲁老太太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与复杂情感。
12.D
13.(高端版)
事实认知视角:鲁迅可能确实不知道阿长患有羊癫病这一细节,尤其是在他离家求学、与阿长接触减少后,可能无法及时了解阿长的健康状况。或者,即便鲁迅知道阿长有健康问题,但可能并不清楚具体是羊癫病,或者不清楚其严重性,因此在回忆时未能准确提及。
情感与记忆视角:鲁迅对阿长的记忆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她给予的关爱和照顾上,如为他买来《山海经》等温馨瞬间,而对阿长的健康问题或去世细节则可能因情感上的保护倾向而选择性地遗忘或淡化。或者,鲁迅在回忆时可能更倾向于突出阿长的正面形象,而避免提及可能引发悲伤或不适的细节。文学创作视角: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叙述重点可能在于展现阿长的善良、无私和对他的影响,而非详细记录阿长的生平或健康状况。他可能认为提及阿长的健康问题或去世细节会偏离文章主题,或影响读者对阿长形象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社会与文化背景视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疾病和死亡的讨论可能较为敏感或避讳,鲁迅可能出于文化习俗或敬重已逝之人的考虑而选择不提及这些细节。或者,鲁迅可能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过多地描述疾病和死亡细节可能不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或阅读习惯。(低端版:两个角度)
从内容上讲本文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叙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重点叙述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展现她的善良、朴实的性格。写她生病和去世的细节,会偏离文章主题。
从情感上讲,鲁迅对阿长充满深深的感激与怀念,在回忆时更多地集中在她给予的关爱和照顾上,突出阿长的正面形象。而可能引发悲伤或不适的细节,作者选择了回避。
14.D
15.(1)重音:"而风又奈你何"中的"奈你何"应加重语气,以突出梧桐树对风的无畏。"坠落的终要坠落"中的"坠落"应加重,强调自然规律的不可抗力。"无须挽留"中的"无须"应加重,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接受和顺应。"你还有一身傲骨"中的"傲骨"应加重,突出梧桐树的坚强和不屈。 "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中的"抗争"应加重,强调梧桐树的生命力和对抗严冬的决心。(2)停连:"而风又奈你何"后面应有短暂的停顿,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坠落的终要坠落"后面稍作停顿,为"无须挽留"的转折提供节奏上的缓冲。"无须挽留"后面停顿稍长,为最后的强调句"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做准备。
评分标准:从重音或停顿识别,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出梧桐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即可。
16.内容:描写的是红衣女孩在黄叶覆盖的小径上雀跃的场景;红衣女孩的形象与黄叶覆盖的小径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结构:结尾段这一场景,收束全文、升华主旨,即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的循环,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17.(3分)C(网友的回忆主要反映了课间十分钟是很美好的,与安全隐患无关
C
18.(3分)①课间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可少的;②学生时代的课间活动的美好经历能成为人们人生的宝贵财富;③当前,中小学"安静的十分钟"现象普遍。(每点1分)
19.(6分)示例:小建你好,课间十分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法长久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所以课间做数学题,效率不高。不如在课间起来走一走,与同学聊天、游戏,这些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课间十分钟的经历也能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你说对吗?
20.作文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全卷共8页,20小愿: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喜欢”“应该”“愿意”“是”“走”都属于动词。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B.“敌人夹着尾巴跑了”此句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
C.“小气一一吝啬”“请求一一悬求”都属于近义词
D.“令尊”“惠存”是敬辞,“鄙人”“高见”是谦辞。
二、阅读(72分)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4-5题。(7分)
1.梳理古诗文,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主题
诗文名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怀友人
李白借月亮将忧愁与思念遥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
(1)】
【乙】秋凉晚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万里
抒志向
曹操借助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现景象,表达远大抱负: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2)·,若出其中,〈3),若出其里。《观沧海》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4.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思故乡
李益以凄凉幽怨的笛声,抒写征人的思乡之情:
(4)
,一夜
A.【甲】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具有秋天色彩的景物,引发了诗人的情思。
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B.【甲】语言凝练,内容丰富,结构精巧,意蕴深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王湾停宿北固山下,欲借“归雁”传递“乡书”表达思乡之情:
(5)
(6)。《次北固山下》
C.【乙】选取了绿池、荷叶等意象,以浩丽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的秋日画卷。
D.【乙】观察细致深入,肯定了前人非秋的观点,同时也抒写了自己的独特感悟。
明哲思
孔子对学与思的关系进行了辩证阐述:
(7)
(8)
5.两首诗歌都描写了秋天,但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6-9题。(1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亲近自然,徜①徉其中,你会感动于自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浸染
第阖①户启箧取书读之竞且。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嘉,家人发箧视之,
着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使我们远离喧嚣的人群,到大自然中
则《论语》二十篇也。
去!
(选自《宋史赵普传》)
千千世界丰富而深沉,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们见证了太多美好。进入绚烂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阖(hé):关。
的春天,我们看见初春田野上一家人以温情化解分q1②;漫步秋天的北海,我
④箧(qiè):小箱子。⑤薨(ho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们感动于史铁生在那片烂漫的菊花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走进温晴的冬天,我们体
会济南人心中有了着③落的幸福…走过四季,走进自然,我们领略叫天子(云
6.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雀)从草间直窜云霄的身影,体悟童真的美好;观察雨中荫b1_④红莲的荷叶,
A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我们深感母爱的细腻伟大…凡此种种,都会让你由衷地感慨生命之美好。
B.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正楷或行楷)。(4分)
C.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①徜徉()②分q1()③着落()④荫b1()
D.每归私第阁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