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弘扬红色文化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统一起来,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新篇。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用好红色资源,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
③赓续红色血脉,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
④激发爱国热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今年国庆档众多影片中,《志愿军:存亡之战》脱颖而出成为票房冠军。影片不仅还原了当时的战争场面,也深刻呈现了志愿军在逆境中的信念坚守,将革命精神的光辉传递至每一位观众的心间,感动了无数观众,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该作品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革命文化才是艺术创作底气所在、自信之源
②要以红色资源“活教材”赋能爱国主义教育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要尊重历史、敬重先烈,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从“巧渡金沙江”到“飞夺泸定桥”,从“半条被子”到“半截皮带”……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攻坚克难。新时代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需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把长征精神作为民族伟大复兴之源泉
②赓续红色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④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推动学习英雄活动常态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留存城市记忆,涵养精神家园 ②研究文明演进,更好传承文脉
③固守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 ④赓续红色血脉,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用高昂的声音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用洪亮的歌声唱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北京市举行“传承红色薪火、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千余名中学生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感悟红色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有利于( )
①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
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③挖掘红色资源,激发奋斗精神
④筑牢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河北邯郸市村民魏少先创办了一家“红色电影博物馆”,馆内收藏着数千部红色电影的拷贝资料。20年来,博物馆从早到晚轮番放映着《英雄儿女》《南征北战》《地道战》等耳熟能详的老电影。如今,“红色电影博物馆”已经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文化角度看,“红色电影博物馆”的创办( )
①旨在发挥革命文化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③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④有利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赣州各地接连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红色体育文化研讨会在瑞金召开、“新长征再出发”2024赣州25公里徒步活动在赣州城区热力开走、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于都启动。长征文化展现形式更加丰富,长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参与活动的几位同学感受颇丰,纷纷交流彼此感受,下列正确的是(  )
①小志:“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小怀:“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斗争”
③小高:“长征精神蕴含的不畏艰险、团结奋斗品格,是我们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小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主办的《2024中国·AI盛典》活动展示了许多人工智能创作的视频作品,为全球观众献上高水准的视听盛宴。借助多模态AI大模型,沉睡2000多年的兵马俑与当代歌手“跨时空同台”,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人物形象在数字世界里重归完整,短片《百家争鸣》拓展了人们对孔子、老子、韩非子、苏格拉底的常规想象。这表明( )
①AI技术直接转化为文化作品的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
②通过AI智能的手段,弘扬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生产工具革新为优化劳动成果产出提供更有力的物质手段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读着《创业史》,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设大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读着《平凡的世界》,看着《渴望》,满怀热情投入时代洪流;进入新时代,人们在电视剧《大江大河》、电影《流浪地球》中,感悟一个大国的气度与创造。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优秀文化作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不同时代,人们对文化作品的期待是完全不同的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是不同程度地被打上了时代烙印
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的会徽“超越”(图)由清华美院团队创作。图案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懈努力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亚洲冰雪运动作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亚冬会会徽的创作( )
①立足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为我国冰雪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③是在实践基础上融通了多样化资源实现的文化创作
④彰显了我们对新时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定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产电影质量日益提升。从影片内容上,国产电影以国人真实的生活图景为蓝本,如以反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孤注一掷》、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八角笼中》、反映扫黑除恶斗争的《坚如磐石》以及《长津湖》中震撼壮烈的冰雕连、《流浪地球2》中“50岁以上出列!”的悲壮口令等,唤起了中国人情感上的共鸣,对观众产生了强大吸引力。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
①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获得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③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④降低文化产业的商业性,提升社会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某卫视中秋晚会主持人和嘉宾们乘坐T2024次地月快线“登月”,共同缔造“月球限定秀”,邀请全国观众一起“漫游”月球晚会。通过全面运用XR(扩展现实)和AI技术,在行业顶尖媒体艺术创意及虚拟视觉制作的支持下,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且充满烟火气的“月球奇妙夜”。这场晚会震撼心灵的原因在于( )
①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了文化创作体制和机制
③善于利用科技为艺术赋能,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④大胆想象,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读着《创业史》,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设大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读着《平凡的世界》,看着《渴望》,满怀热情投入时代洪流;进入新时代,人们在电视剧《大江大河》、电影《长津湖》中,感悟一个大国的气度与创造。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 )
①坚持文艺为民,讴歌群众实践
②担当文化使命,守住文化根脉
③融合中西文化,凝聚中国力量
④回应时代主题,吹响时代号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黑神话:悟空》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选取了山西玉皇庙、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画面精美,不仅令国人震撼,也在海外迅速掀起中国文化风。它的成功( )
①有助于厚植中华文化的自信
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穿透力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引领着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黑神话:悟空》自推出以来,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游戏品质,赢得了国内外玩家的高度赞誉。这款游戏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更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西游记热潮,不断刷新各类销售纪录。《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在于( )
①融通不同资源,融汇了不同文化特质的中西方文化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推动文化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
④立足社会实践,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9月25日,《喜闹花果山》《断桥》等婺剧精品剧目在香港上演。演出通过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对传统剧目的创新演绎,为香港人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现场喝彩声此起彼伏,久久不停。这启示我们要( )
①传承经典名著,把经济效益放在文化发展首要位置
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③加强文化交流,增强香港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融入现代视角,借助多样化手段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魂脉”与“根脉”( )
①一脉相承,均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深度绑定,成为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③高度契合,需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同频共振,需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战马飞奔,车轮翻滚,士兵手持弓箭、盾牌列队出征……”短视频里,一个个由甲骨文字形动态演变而来的元素,生动展现了古代战场金戈铁马的震撼场面。从最开始的甲骨文表情包,到用甲骨文演绎《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再到将甲骨文置身商周时期动态还原3000年前的各种场面,某团队目前已向网友们介绍了约300个甲骨文字形,吸引众多人关注。这表明( )
①甲骨文的文化内涵丰富,展现了人们的理想价值追求
②甲骨文短视频的流行彰显了人们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③创造性转化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
④甲骨文的发展源于时代需要,取决于短视频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参观了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了学院发展沿革。习近平说,第一师范学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
①能够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文化载体
②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关于做好农村电影“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指出,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影放映,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电影下乡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
①与全面建成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二、简答题:本题共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材料二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哪方是优哪方是劣,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1)从“文化发展主体”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2)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引导网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化?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6月9日晚,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河南卫视精心打造了《2024端午奇妙游》,通过舞蹈《屈子问天》,展示了中国式的浪漫情怀。这场集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还通过歌曲、民族舞、芭蕾舞、语言类节目等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端午的精髓和时代风貌。
中国节日“奇妙游”坚持以文化立魂、以专业立命的创作信条,深深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不止。节目采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以现代科技配合传统韵味的“混搭风”,打造出一系列融入历史典故、还原历史场景的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融合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国内外受众多元审美需求,于重要的节庆节点填充观众的节日记忆,实现了“圈内走出去”“圈外走进来”的跨圈层传播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节日“奇妙游”节目持续“出圈”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价值】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质以及独特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努力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C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A D C D C A D
21.(1)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③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④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2)①大力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网络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网络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③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④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22.①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文化形式和文化传播手段,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④立足时代之基,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3.①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加强党的领导,把牢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正确方向。
②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④立足新时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中华现代文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