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是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建立规律,并引导学生会用物理的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脑中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多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同,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理想定律,是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的,与生活实际有距离,这就引起学生在理解上会出现故障。也是历来学生在做这部分习题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惯性现象是自然界、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现象的具体的但是概念是抽象的,“惯性”概念对学生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惯性现象的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情境,说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识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记住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重难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情境,说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识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引入1复习力的定义、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的内容 学生活动: 提问回答设计意图:巩固力的基本知识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 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观点: (1)在桌面上慢慢推一小车,小车____;撤去推力,小车________。 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在桌面上用力推一下小车,小车________。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考: (1)实验中研究对象是谁?怎样获得运动的物体? (2)怎么操作才能保证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3)怎样改变水平面上阻力的大小? (4)通过比较什么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具体操作: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控制变量法) 实验数据: 表面状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 /m小车速度减少的情况毛巾最大 棉布较大 木板最小
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 推论: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惯性没有条件。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由于惯性”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 “由于惯性的作用” 、 “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力的作用混为一谈。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小球的惯性 用钢尺击打棋子 惯性的利用和防范 (三)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学生活动 (学生从小实验里头体验感知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回答基本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学生回答 观察实验 当堂读记结论 读背定律,同桌相互读背并提问检查 读背定义,理解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书上做笔记 学生讲台上做棋子实验 学生分析各种惯性现象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感受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听写同步进行,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合作的探究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组织语言,科学表达物理知识 学生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或表达知识 学会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环节三:课堂练习与小结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不同位置。 (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 (3)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 (4)由实验可以推理: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 (5)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题: 1、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他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实验基础上加以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视频中大量生活实例说明惯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注重实验探究,体现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科学的事实求是的严谨态度,又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实验是桥梁,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若表面逐渐光滑,直到摩擦非常小时,小车速度的改变及前进的距离将如何 学生会很 顺利地得出,若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引导学生想象推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经验为基础,层层深入,逐渐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观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科学知识的方法。 2.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思维品质的教育。 3.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教师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所给出的三种材料上,用了一块表面更光滑的玻璃,假想了一种绝对光滑的平面,再用自己录制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的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便于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4.三是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及时调动学生 思维,课堂探究意识浓。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改变实验条件和控制变量缺乏层次感。 2.整节课没有板书,虽然是因为没有笔,也说明了课堂应变能力还需加强。 4.由于对学生不熟悉,回答问题的学生显得过于集中。 三、对再教的补充设计 再教时,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所得。 在平常教育教学中,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使自己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将每节课按高标准要求,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教学设计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 则远,远思则宽。 课后,我认识到,相信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机会,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会受到遏制。如果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人人动手、动脑,学生的视野就会开阔,思维就能得到扩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坚持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学是一曲“理性的旋律”。物理教学不应满足于对某一定律的揭示,而应使他超越自身,使之上升到具有更大普遍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次的东西,这样,物理规律的探究就能不断取得进步。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准备和教学,让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索、探讨,让我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能更有效的与中考相结合。
— 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