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上期 11期中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下地幔C.a 是板块生长边界D.b 是稳定型大陆边缘2.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美洲大陆 B.亚欧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某年 8 月 1 日,北京某旅行社安排一批游客乘坐美国联合航空∪A889 航班直飞旧金山(37°N,122°W)。北京时间 8 月 1 日 16:25,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向东飞行 11 小时 50 分钟后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完成下面小题。3.飞机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8 月 1 日 0:25 B.8 月 1 日 12:15C.8 月 2 日 4:15 D.8 月 2 日 20:154.UA889 航班在穿越国际日界线时( )A.日期加一天 B.区时加一小时C.日期减一天 D.区时减一小时第 1 页 共 6 页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关于甲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旋 顺时针辐合 B.反气旋 顺时针辐合C.气旋 逆时针辐散 D.反气旋 逆时针辐散6.图中( )①乙锋面锋前多降水 ②乙锋面锋后多降水③丙锋面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④丙锋面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杞麓湖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图 1 为湖畔农田景观图,图 2 为研究人员绘制的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研究发现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A.降水量远超蒸发量 B.湖中有泄水暗河 C.气温低,蒸发弱 D.多冰雪融水汇入8.Ⅰ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第 2 页 共 6 页A.冷湿 B.冷干 C.湿热 D.干热9.研究发现,Ⅱ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显著下降 B.引湖灌溉增多 C.径流汇入增加 D.入湖泥沙减少威尼斯(见下图),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早期建在威尼斯瀉湖(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中的岛上。风暴潮(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等引起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严重威胁着威尼斯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威尼斯早期选址在瀉湖岛上的主要原因是( )A.取水方便 B.利于防卫C.商业发达 D.交通便利11.风暴潮严重威胁威尼斯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该地风暴潮多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有学者认为 100 年内威尼斯可能会在无法挽救中消失。该判断的依据可能有(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②全球气候变暖③板块运动④瀉湖泥沙淤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中 N 点为北极点,AB 为晨昏线并与 80°N 纬线相切,ACMDB 为赤道,CND 为北京时间 9 时的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A.(0°,160°E) B.(10°N,84°E)C.(10°N,165°E) D.(0°,165°E)14.此时,一架飞机自 M 机场沿赤道向东飞行,12 小时后又回到 M 机场,飞机上的人观测到( )A.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B.一次日出,一次日落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两次日出,两次日落15.下列有关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MN 经线上各地的影子都朝南 B.赤道上日落的方位为西偏南 10°C.D 点时刻约为 17 时 20 分 D.正值我国南方梅子黄熟的季节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6-18 题,共计 55 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由物理磨蚀和化学溶蚀作用而成。贵州绥阳县境内的阴河洞以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洞宽仅为 10m,洞体面积较小,洞内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洞中壶穴数量众多,但个体规模相对偏小;垂直剖面形态上,洞中壶穴主要以“倒 Ω 形”和“碟形”壶穴为主,穴边多有向低处开口的缺口。下图示意阴河洞壶穴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据图描述阴河洞壶穴形成的地质过程。(6 分)(2) 分析阴河洞中壶穴个体规模较小但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4 分)(3) 推测壶穴发育最快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 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袁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 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1) 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的影响。(4 分)(2) 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8 分)(3) 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8 分)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ABCD 6-10 CBABB 11-15 DDCAC二、非选择题:16.(1)流水携带泥沙物理磨蚀基岩表面的凹陷处或裂隙处,再加上流水的溶蚀作用,产生许多小凹坑形成“蝶形”壶穴;随着侵蚀作用不断进行,凹坑逐渐变大变深,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凹坑底部随着水流不断旋转磨蚀坑壁,使得凹坑底部大于壶穴口,形成“倒Ω形”壶穴;随着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逐渐变得脆弱,很容易被侵蚀,因而壶穴口部开始不断增大,最终形成“锅形”壶穴。(6分)(2)由于阴河洞洞道宽度较小,洞体面积较少,壶穴发育受限,使得壶穴个体规模相对偏小;同时由于阴河洞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洞内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溶蚀作用强烈,故洞内壶穴数量较多。(4分)(3)夏季。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壶穴发育速度较快。(6分)17.(1)源效应:海水变暖,海水溶解 C0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北极地区冻土广布,冻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 C02进入大气圈。(4分)(2)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水温上升、海冰减少;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又进一步导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同时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8分)(3)全球变暖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面积下降;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加上冻结期缩短,海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增强,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大气升温快;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容量增多,大气对海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效果增强;对应的云量也会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造成北极地区升温较快。(8分)18.(1)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且主要热源,天山山体高大,地面辐射效应显著;天山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内部同海拔高度大气的过程中,被经过大气吸收较多,热量大为减弱;山体内部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进一步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了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 (8分)(2)天山北侧为坡地地形,山坡处冷空气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形成逆温现象;冬季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逆温现象;深居内陆,降水少,冬季多晴天,空气湿度低,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形成逆温现象 (6分)(3)冬半年地面气温低,垂直方向上温差小,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夏半年;冬半年天山存在广泛而普遍的逆温现象,导致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夏半年;冬半年空气对流活动比夏季弱,导致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夏半年;冬半年天山降水多于夏半年,降水过程中水汽上升凝结散热,使得垂直方向上温差变小,导致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 (5分){#{QQABBYQUggiAAgAAAQgCQQlwCEGQkgCAAagOgBAIIAABi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pdf 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