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增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法律规定,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 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公共精神。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思考能力,但对于政治生活的理解还比较浅层次。他们对身边的政治现象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深入的理解。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好奇心,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但在参与能力和方法上还需要引导。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理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实际操作。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政治生活的情境,如选举场景、社区决策会议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政治案例,如公民依法维权、民主选举中的违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些政治生活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相关的政治生活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引出政治生活的话题。2. 新授(25分钟)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8分钟)展示公民行使选举权的图片和选举权被剥夺的案例,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列举公民言论自由、监督权等权利的实例,让学生总结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通过展示公民依法服兵役、纳税的图片,讲解公民的政治义务。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7分钟)民主选举(5分钟)创设选举班长的情境,让学生模拟选举过程,讨论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及其特点。讲解选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依法规范选举。民主决策(4分钟)展示某市关于修建地铁的决策过程的案例,分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民主管理(4分钟)播放社区居民自治的视频,介绍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民主管理现象,理解民主管理的意义。民主监督(4分钟)展示公民通过网络举报贪官的新闻案例,讲解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让学生讨论民主监督的意义和要求。3. 课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内容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判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选择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4. 课堂小结(3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及其意义,强调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八、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九、板书设计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政治义务服兵役纳税等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方式意义民主决策方式意义民主管理形式意义民主监督方式意义十、作业设计1. 课上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课后作业以“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计划。收集一个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案例,并分析其方式和意义。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 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好地达成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政治认同方面,借助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视频导入,以及对我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增强了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在法治意识培养上,无论是讲解公民政治权利义务,还是在各种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介绍中,都强调了依法进行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了相应观念。同时,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对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和意义的理解。- 从知识传授角度,学生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有了清晰认识,能够辨别不同的政治参与途径,并理解其各自的意义。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显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2. 教学方法运用有效- 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创设选举班长、社区决策会议等情境,让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模拟选举过程中,能深刻体会选举方式的特点;在情境中讨论问题,也更易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培养能力:选取的典型案例,如公民依法维权、选举违规现象、地铁修建决策、网络举报贪官等,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会了从具体事例中提取政治知识要点,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协作: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讨论政治生活问题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交流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讨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义时,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了思维视野。3. 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播放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视频、社区居民自治视频以及展示各种相关图片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复杂的政治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持。(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部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某些知识理解困难的情况。例如在理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时,一些基础稍差或思维较慢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这说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为这些学生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2. 时间把控有待改进在新授环节中,对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民主选举部分模拟选举情境花费时间稍长,导致后面民主监督部分的讲解和讨论略显仓促,学生对民主监督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展开讨论,影响了教学效果。3. 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平衡问题在介绍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政治参与途径时,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更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典型案例的讲解。但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深度可能不够,没有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如在国际视野下对比不同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情况,限制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知识深化。(三)改进措施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些分层教学的元素。例如,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在小组分配时,更加注重成员的差异性,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那些理解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 优化时间管理重新审视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目标,更合理地分配时间。在情境创设和模拟活动中,要明确活动的重点和时间限制,避免时间过长影响后续教学。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节奏,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决定是否需要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长或缩短讲解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在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例如,可以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新闻报道或学术文章,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不同的政治参与模式和案例,并引导他们对比我国的情况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或作业中,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鼓励这些学生深入探究政治生活相关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平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