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分)1.A 2.B 3.D 4.C 5.B 6.B 7.A 8.D 9.D 10.A二、非选择题(30分)11.(10分)(2分) ③(4分) 俄罗斯 东(2分)优越性:①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②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③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④与多国接壤,便于同邻国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2分) ①养殖周期短;②养殖产品品质高;②环境污染小;④机动灵活,可避免海洋灾害。12.(12分)(1) (4分) ① 巴颜喀拉山(2) (4分) 植树造林 兴修水库(3) (2分)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快。(4) (2分)社会原因:①人口密集、城市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需求大,航运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保证;②经济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农业产出丰富,需要运输大量的物资,航运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运输方式。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园区和港口经济区,为航运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机会。13.(8分)(4分) 祁连山 黄河(2) (2分)①气候:河西走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气候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条件是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②地形:地形平坦,土壤深厚;③水源: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丰富;④土壤:多冲积土,土壤肥沃。(3) (2分)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监测(一)八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现,……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注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读图,完成下列1-2小题。1.我国旅游资源差异大,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地域辽阔,海陆兼备B.人口众多,民族团结C地形复杂,资源丰富D.温带为主,季风显著2.我国有丰富的食物原材料是因为A.海陆兼备,国土面积广大B.南北跨纬度广,热量差异显著C.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D.河湖众多,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山脉是地形分布的“骨架”,在“骨架”构成的网格中分布看大大小小的地形区.山脉作 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们区别地理事物的重要依据。读图,完成下列3-4小题3.关于图中地形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准喝尔盆地境内有我国最大沙漠B.②地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输出地C.③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岩溶广布D.④地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是众多河流发源地4.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山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B.大兴安岭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800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是省区、地形区、地势阶梯分界线D.横断山区地势险峻,水能丰富,但地质灾害频繁,不适合建水电站读下列各种形式的地理用图(下图),完成下列5-8标题。5.从图①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A.季节变化大 B.年际变化大 C.地区分布均匀 D.地区分布不均6.图②中北京位于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7.图②说明了我国降水A.集中在夏季 B.集中在冬季 C.终年湿润 D.终年少雨8.图④最有可能是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北京市 D.海南省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下面是中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9-10小题。9.中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A. 南方地区B. 西部地区C. 北方地区D.东部地区10.中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季风不稳定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③泥沙淤积河道 ④经济发展需水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二、非选择趣(共3题,共30分)11.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3年8月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在浙江德清举行。右图为中国疆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023年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的 举办省份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2分)(2)我国邻国众多,甲是 。我国岛屿众多,钓鱼岛位于 海。(4分)(3)阐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材料二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左图为“国 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主要养殖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大黄鱼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0C,该船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和环境,在我国部分海域开展游弋式作业,养殖密度走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4)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有何优势?(2分)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源头接近,双河携手从第一级阶梯走来,构成“双河结构”。在上游和中游分道扬镳,黄河北上画“几” 字,长江南下写大“V”,在下游和入海口又 开始接近,最后一起从大陆东侧汇入海洋,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双河结构”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大格局,为更好地了解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杂志社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双河之旅。(1)考察组在河流源头用无人机拍到某山地北坡,一道道泉水汩汩流淌,组成一片片小 湖,最终汇入黄河源头。该山脉南侧,同样是一片片小湖,最终汇入长江源头。该 山脉在图中序号为 (填序号),是 山脉 (填名称)。(4分)(2)针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思考相应的治理措施,请按要求完成下 列框架图。(4分)(3)考察组在黄河干流上游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地形地势、流 速方面说明)。(2分)(4)考察组发现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被誉为“黄金水道”,试从社会方面分析其原因。(2分)13. (8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为中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下来,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住于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492个洞窟中有众多彩塑和壁画,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二 图1为某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图2为敦煌气候图。(1)据图1可知,河西走廊是位于 (山脉)以北的一条狭长地带,因位于 (河流)以西而得名。(4分)(2)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原因?(2分)(3)根据材料和图2简要分析敦煌壁画能保存千年的原因?(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地理参考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