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六年级第一次练习题答案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A 6.A 7.A 8. C 9.B 10.B
A 12.D 13.C 14.C 15.D 16.D 17.C 18.A 19.D 20.C 备注:13.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对我国宪法性质和特点的理解。选项A正确描述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需要紧跟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选项B正确指出了宪法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应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进行适时修改;选项D准确阐述了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以及其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而选项C则表述了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宪法一旦制定便不应再作任何改动,这忽视了宪法作为动态法律文本,需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事实。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4.本题要求选出与小明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和权利不直接相关的成就。选项A描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这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公民身份和权利紧密相关。选项B提到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了公民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也是公民身份和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D强调了法律体系的完善,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同样与公民身份和权利密切相关。而选项C,虽然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但这与公民身份和权利的直接关联性不强。因此,正确答案是C。判断题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1)图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任何一项权利都伴随着相应的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义务的总量大体上是相等的。这意味着社会不会无限制地赋予公民权利而忽略其应承担的义务,也不会过分强调义务而剥夺公民应有的权利。任何人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履行义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1.5分,合理即可)
图2: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种义务不仅是法律上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一义务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1.5分,合理即可)
图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发票不仅是消费凭证,也是纳税凭证。索要发票是消费者基本权利,也是经营者法定义务。经营者必须出具发票,否则可能受处罚。(1.5分,合理即可)
(2)小李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3分,至少3个点,合理即可)
基本权利:
信息安全权:小李有权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
财产安全权:小李及其家人的财产不应受到诈骗等不法行为的侵害。
受教育权:小李有权通过参与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基本义务:
保护个人隐私:小李应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透露敏感信息。
遵守网络规则:小李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违法的网络行为。
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小李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向周围人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作为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2分,至少2点,合理即可)
正确行使权利: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范围。
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尊重他人权利: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履行相应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为社会做出贡献。
维护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保持文明礼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0.5分)他正确地指出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以及地方性法规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同时,他也正确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工作人员则忽视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错误地认为地方性法规可以凌驾于宪法之上。(2分)
(合理即可)可以参考如下几点: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
下位法不得违背上位法 :
市里的拆迁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其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宪法的原则和规定。
如果市里的拆迁条例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那么该条例在相应部分上是无效的。因为下位法(如地方性法规)不得违背上位法(如宪法)。
法律适用的正确性 :
在法律适用上,应当优先适用宪法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当地方性法规与宪法相冲突时,应当以宪法为准。
因此,工作人员声称“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是不正确的。他们应当遵循宪法的规定,而不是仅仅依赖地方性法规。
公民权利的保护 :
张某作为公民,有权依据宪法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当他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他有权依法进行维权,包括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综上所述,张某的观点更合理。他正确地指出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以及地方性法规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同时,他也正确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工作人员则忽视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错误地认为地方性法规可以凌驾于宪法之上。
(2)“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观点深刻体现了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学习宪法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使我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2点,4分)
(合理即可)可以参考如下几点: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这些规定不仅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其次,宪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宪法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确保我们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宪法还保障我们的劳动权,让我们能够享有劳动的成果和尊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上学、工作还是参与社会活动,我们都在享受着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再者,宪法也要求我们履行一定的义务。比如,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安全和荣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等。这些义务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宪法精神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使我们能够安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综上所述,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保障。我们应该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让宪法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培养法治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宪法精神,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4分,2点)
(合理即可)可以参考如下几点:
尊重他人权利:
在学校里,要尊重同学的言论自由,不嘲笑或排挤他们。也要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在家庭中,要尊重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意见,不任性妄为。同时,也要尊重兄弟姐妹的权利,不抢夺他们的东西或欺负他们。
遵守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或翻越护栏。也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乱扔垃圾。
在学习中,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或旷课。同时,也要遵守考试纪律,不作弊或抄袭。
维护社会公平:
在班级活动中,要公平竞争,不搞小团体或偏袒某人。也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或剽窃他人的创意。
在社区中,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培养法治意识:
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积极宣传法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清洁、敬老爱幼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密

线
溪心

二正活美


《个度)公
《圳国动自全一

1
:9


诣非
¥点
8新
.1


:
(令03期个0)元
e
ii

















(403来)王三


(.22乐次8
R
黛■
0
[a][o][a][v]6
【-l0 [a

2
-22
1.2

电p号一
。意社
[a][o][a][v]z
[a][o][a][v]8t
网电元





N
9




(个国定堂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