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阶段性质量评估(期中卷)八年级·生物学注意事项:1.生物学试卷共两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生物圈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带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人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叶B.蕨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因此往往长得比较矮小C.银杏树开花后接的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D.被子植物能开花并结出果实和种子2. 我们把裸子植物称为“真正的陆生植物”的根本原因是A.根、茎、叶发达 B.输导组织发达C.能产生种子 D.受精过程脱离水3. 多姿多彩的动物让自然界充满勃勃生机。下列关于各种动物叙述错误的是A.蚯蚓是环节动物,它的身体呈圆筒形B.蝗虫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C.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D.鲸鱼是鱼类,呼吸器官是鳃4. 飞鱼是一类能在海面上滑翔的鱼,下列关于飞鱼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合理的是A.体色背深腹浅能减小阻力 B.流线型的身体利于捕食C.有翼状的胸鳍有利于滑翔 D.体表覆盖鳞片能保持体温5. 酵母菌、霉菌、灵芝的共同特征是①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②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③进行分裂生殖④进行孢子生殖 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⑥细胞内有叶绿体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6. 关于如图生物结构及生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营寄生生活,能给人、植物和动物带来极大危害B.乙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C.甲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甲、乙属于原核生物7. 下列桃的隶属分类单位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植物界 B.蔷薇科C.种子植物门 D.梅属8. 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是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9. 某市植物园引进沙生植物101种234株,热带雨林植物18种840株,这是该植物园引进植物最多的一次,不少都是珍贵品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上述措施的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就地保护 B.属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C.属于迁地保护 D.引进的外来物种对环境都是有利的10.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不包括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C.人类的滥捕滥杀 D.栖息地的丧失11. 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说明的物质变化情况和原始生命起源的可能场所分别是①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②由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③原始海洋 ④原始大气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 地层好比一本古老的书,其中的化石就好像书中的文字,记载着生物的进化历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结构复杂而高等B.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C.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是从陆生到水生D.现在发现的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13. 达尔文发现,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翅或者很发达,或者完全退化。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发生了定向变异 B.由食物种类决定C.是否经常使用翅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4. 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直立人不能做的是A.用火 B.缝制兽皮衣C.狩猎 D.使用石器15. 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五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 这个事例说明A.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 B.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空2分,共70分)16.(24分)如图是大家熟悉的几种动物,请根据索引鉴别,写出标号处的内容。(1)填空:① ;② ;③ ;④ ;⑤ 。(2)在生物分类上,上述动物所属最大共同单位是 ,其中属于节肢动物是 ,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它们超过100万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3)上述动物中能飞的脊椎动物是 。(4)在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述动物中的 进行就地保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该生物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 消失。(5)全世界已有 1500多个家鸽品种,主要分成食用鸽、观赏鸽、信鸽等三大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17.(18分)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如图1是科学家发现的某地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图2是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图3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根据生物进化历程判断,最简单、最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图1中的 (选填“I层”“Ⅱ层”或“Ⅲ层”)。假设图2化石中的三种生物对应图 1的物种甲、乙、丙,则图2中C对应物种 ,图2中三种化石中的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图2形成化石的动物中,真正开始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是从 (选填“A”“B”或“C”)开始的,原因是此类动物的 不受水的限制。(4)从图3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5)生物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能逐渐积累,这是 的结果。1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从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可以看出,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为“S”形。观察距今约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会发现,石块明显经过了加工,呈斧状和凿状。如图一、材料二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材料三 图二为人类起源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可推测,露西的运动方式是 ,“东非人”已经具备了 的能力。(2)材料二中“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有灰烬,说明他们学会 ,其重要意义是提高了 摄入,促进了 的发育,其越来越发达,人类在群体中产生了 。(3)材料三中,其中 (填图中序号)代表森林古猿;人类进化历程的正确排序为 ;从猿到人的进化首先体现在生活方式由树栖生活转变到地面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19.(10分)如图为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 A 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 ,使肉汤变质。(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实验变量都是 。图乙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图甲中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是 。(3)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证实了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就是“生生论”的观点,推翻了关于生命起源的“ ”。参 考 答 案2024年秋季阶段性质量评估(期中卷)八年级·生物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D C D D D D C A B B D B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70分)16. (每空2分,共24分)(1)肺呼吸 熊猫 家鸽 蝗虫 河蚌(2)界蝗虫 物种(3)家鸽(4)熊猫 基因(5)遗传17. (每空2分,共 18分)(1)生存斗争(2)I层 甲 A→C→B(3)B生殖和发育(4)f 近(5)自然选择18. (每空2分,共 18分)(1)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2)用火 营养物质 脑 语言(3)④④②①③⑤⑥森林大量消失19. (每空2分,共 10分)(1)A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了肉汤(2)微生物 A瓶煮沸(3)自生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