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调研
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
1.道德与法治试卷满分8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下列能够直接体现此思想的古语有( )
①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以下是2024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搜集到的相关信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②对外开放的成就显著
③我国粮食安全已无后顾之忧 ④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 )
A.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对创新的领域和新闻内容配对都正确的是( )
A.知识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技术创新:国务院积极推动各地加快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设计
C.文化创新:十三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社会创新:“嫦娥五号”登录月球,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5.“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
①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是国家命运所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十年砥砺奋进,中国科技彰显高质量底色:“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夸父”逐日、中国空间站圆梦,我们不断刷新浩瀚太空的“中国高度”……由此可见( )
A.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B.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前列
C.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7.“把30多颗卫星发射升空的民营火箭,把饭菜‘送’到产业园区的无人驾驶售货车,临床试验中的全球首款14价HPV疫苗……”我国手握这些“独门绝技”的企业有很多都是民营企业。材料表明( )
①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科技创新成为创新的核心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④企业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漫画《回应百姓的期待》表明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
A.为人民服务 B. 对人民负责 C.依法行政 D.提供公共服务
9.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次被纳入其中。从2022年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到2024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的提档升级( )
①能够让政府克服懒惰,杜绝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 ②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形象 ③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④扩大了政府权力,增强了政府权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根据《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泉州市丰泽区自然资源局于2023年8月25日举行丰泽区2023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工作听证会。听证会上,围绕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方案,与会人员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此举体现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是( )
A.选举民主 B.协商民主 C.民主监督 D.民主决策
11.下图国之重器的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
①体现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
③承载中华民族飞天梦,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④说明中华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汲取营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该节日的设立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下列同学的做法与之相符合的有( )
①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 ②参观市博物馆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④到体育场馆参与锻炼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56分)
【坚持城乡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1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铭记英雄传承精神】
14.(8分)对中国人来说,“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而是长津湖战役胜利日”,能带来平安的,不是圣诞老人,而是我们的先烈和现在的人民子弟兵。
73年前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混乱中翻车身亡。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称此战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请介绍一个你熟悉的志愿军英雄,并简单说说他的事迹。(4分)
抗美援朝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之一,作为党的接班人,你打算如何传承抗美援朝精神?(4分)
【以案说法与法同行】
15.(12分)案例:今年5月21日正值小满节气,一汽大众奥迪与刘德华双方合作拍摄的广告短视频《人生小满》发布后,在全网火爆刷屏。21日晚间抖音博主北大满哥发出21年5月的原创视频,并强调视频中诗词也是自己原创的。对此,5月22日一汽大众奥迪和其广告代理公司,相继对北大满哥和刘德华道歉。
(1)本案中,北大满哥的什么权利被侵犯 (2分)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依法维权 (4分)
(2)该案例启示我们,创新的时代要注意什么 (6分)
【共建美好安徽共享幸福生活】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是改革开放46周年。46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敢干敢闯、勇于创新,争当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使安徽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
结合材料一,说说我省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4分)
材料二2023年8月,经省党委省政府同意,安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实施50项民生实事,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工作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十个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材料二中的实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4分)
材料三 在科技创新赋能下,安徽从“传统制造”转型“先进制造”,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这些新兴制造业硕果为我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贡献了力量。
(3)上述材料表明我省积极实施 战略。(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青少年能为美好安徽的建设做些什么。(4分)
【共建美好安徽共享幸福生活】
17.(14分)2024年3月20日,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用水条例》。九年级(1)班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护水节水安徽先行”这个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立法护水】
材料一 2024年3月20日,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用水条例》,回顾历程,“立法护水”的法治足迹引人关注。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2024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倡议积极推动淮河保护立法,将制定淮河保护法列入年度立法计划。
(1)说明“立法护水”的法治足迹中蕴含的道理。(4分)
【工程引水】
材料三 江淮运河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动脉,形成长三角地区“井”字型干线航道主骨架,联通长三角地区与中原地区水运通道。 引江济淮改善了安庆、钢陵、淮南等城市的航运条件,加强了这些城市与省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增强产业发展联动作用,提升城市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 引江济淮工程,改变了皖北百姓长期饮用地下水的状况,现在皖北80%的民众都喝上了干净的地表水。
材料二 作为新中国建成的最大运河,江淮运河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四纵四横两网”布局规划中“纵二”组成部分,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形成我省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两横”高等级主航道。
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地理知识,写出引江济淮工程图中河流A和B两处的名称。(2分)
(3)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江淮运河全线通航的价值所在。(4分)
【全民节水】
2024年,安徽省第三十四届“安徽省水法宣传月”活动召开,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4)饮水要思源,用水更应该精打细算。请你从农业、工业、居民生活方面中任选两个,各提出一条节水措施。(4分)试卷第1页,共3页
道法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A C B C A C D A A
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评分说明】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思想健康、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并符合该题给分条件的,可以给分。考生答题应使用学科术语。
13.小善的观点正确,小秦的观点错误。(2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分,说明: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14.(1)彭德怀,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邱少云,烈火烧身不动摇;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等。(4分)
(2)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智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创造精彩人生。(4分,回答2点即可)
15.(1)知识产权。(2分)协商、调解、仲裁、诉讼。(4分,回答2点即可)
(2)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6分)
16.(1)坚持党的领导;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4分,回答2点即可)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分,回答2点即可)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2分,回答1个即可)
(4)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关注安徽建设,为促进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分,回答2点即可)
17.(1)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科学立法,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良法之治,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4分,回答2点即可)
(2)A:淮河 B:长江(2分)
(3)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绿色惠民,促进生产力水平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安徽人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4分,回答2点即可)
(4)农业方面:高效用水,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培育节水抗旱的农作物新品种等。
工业方面:采用新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收集雨水作为工业用水,将城市污水、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工业生产等;
生活方面:推广新型节水器具;一水多用,用淘米水浇花等。(4分,从任何一个角度回答2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