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学霸提优】(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学霸提优】(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专题复习】
1.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专题概述
有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主要是根据已知光线(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结合透镜类型完成光路。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表:
凸透镜 凹透镜
光路图
说明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③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同侧虚焦点如图①;经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②;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③
作图要点 (1)注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透镜处的衔接;(2)熟记三条特殊光线并结合光路的可逆性作图
注意事项 (1)实际光线画实线,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2)光线一定要带箭头;(3)虚线一定要用虚线表示。
2.有关透镜的光学暗箱问题
※专题概述
解决有关透镜暗箱问题可以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进行分析:
甲 乙
如图甲所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离透镜的光心更近了,说明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会聚了,该方框中的透镜为凸透镜。
如图乙所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离透镜的光心更远了,说明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发散了,该方框中的探究时凹透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专题概述
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何测量焦距: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即为焦点,可测焦距;
(2)保障实验成功:蜡烛、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如何判断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4)无法成像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焦距太大成像在光具座外、蜡烛与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
(5)成像位置如何移动:可调节蜡烛或凸透镜;
(6)蜡烛变短:成像上移;
(7)的明暗变化:用遮光板挡住部分光线,成像完整但像变暗;
(8)用光具座进行实验时,应做到: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9)同一物距范围内,不断改变物距进行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10)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未在同一高度;(2)蜡烛恰好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位置;(3)物距稍大于一倍焦距,像距很大,光具座长度有限;(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虚像。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 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正确。
故选:。
2.(2024 安阳)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实验,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的相同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片,要想在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错误;
、由图可知,,且成实像,说明,,即,故错误;
、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错误;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片,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第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因此要想在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正确。
故选:。
3.(2024 陕西)“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答案】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错误;
、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花比人的像大,故正确;
、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向照相机镜头方向移动,花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故错误。
故选:。
4.(2024 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②将蜡烛放在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点移至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
【解答】解:①由图可知,,根据,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因此该凸透镜为,故①错误;
②将蜡烛放在点,此时物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②错误;
③将蜡烛由点移至点,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故③正确;
④将蜡烛放在点,此时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正确。
故选:。
5.(2024 西藏)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
【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图;
要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图丙是矫正近视眼的。
故选:。
6.(2024 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机一样,需要像距在倍焦距之间,故可得:
,解出,故只有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7.(2024 聊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答案】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通过手机投影仪在墙面上可以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满足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长为的纸盒是物距,则,
,凸透镜的焦距为,故、、错误,正确。
故选:。
8.(2024 无锡)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由图可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处,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成像,故错误;
、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如图所示,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错误;
、如图所示,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移动凸透镜至处,那么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即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正确。
故选:。
9.(2024 遂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的佳句,对于李白月下独酌这一场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明月”是光源
B.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酒杯中的“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虚像
【答案】
【解答】解:、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故错误;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酒杯中的酒面相当于平面镜,酒杯中的“明月”即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错误;
、人的眼睛相当照相机,“明月”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10.(2024 重庆)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
【解答】解:.用户看见快递车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错误;
.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利用凸透镜对光折射后会聚的原理工作,故错误;
.人脸识别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2024 威海)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  凹透镜 (填光学元件名称);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
【答案】凹透镜;变小。
【解答】解:水黾对水面的压力使得水面出现凹坑,且水底光环是“暗影”,因此水面此时相当于凹透镜。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为光环暗影的直径。
根据示意图可以得出,当水变浅时,暗影的直径变小。因此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变小。
故答案为:凹透镜;变小。
12.(2024 镇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 上。已知凸透镜焦距为,各元件初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若移动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2)若透镜向左移动,最终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答案】主光轴;左;放大。
【解答】解:(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已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若透镜向左移动,当移动到,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主光轴;左;放大。
13.(2024 枣庄)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
【答案】照相机;仍能;可逆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像距,物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在此基础上,若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然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原因是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照相机;仍能;可逆。
14.(2024 河北)如图所示,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投影仪 。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在足够大的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答案】投影仪;右;能。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选用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部分光线仍能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故答案为:投影仪;右;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5.(2024 东营)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先调整  烛焰 、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的像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的成像特点相同。
(3)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选填“5”“10”或“20” 。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光具座的刻度线处,然后移动光屏到   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断依据是   。
【答案】(1)烛焰;光屏中央;(2)照相机;(3)10;(4)80;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答】解:(1)实验中调整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3)由图可知,,则、,解得;
(4)将蜡烛向右移动到光具座的刻度线处,物距变为,即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即移动光屏到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烛焰;光屏中央;(2)照相机;(3)10;(4)80;光路具有可逆性。
16.(2024 德州)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以下两个实验:
(1)图甲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若让另一束光线沿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图乙中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其他元件的位置不变,若使清晰的像再次呈现在光屏上,需在蜡烛与凸透镜间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
(4)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
【答案】(1)光路是可逆的;(2)入射角大小;(3)缩小;近视;(4)更亮。
【解答】解:(1)让另一束光线沿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3)由图乙知,,所以会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像将靠近凸透镜,要使像仍在光屏上呈现,应在蜡烛与凸透镜间放置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所以应选近视镜;
(4)物距、焦距、光屏的位置均不变,只是凸透镜的直径变大,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只是像比原来变亮了。
故答案为:(1)光路是可逆的;(2)入射角大小;(3)缩小;近视;(4)更亮。
17.(2024 淮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心。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像距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




【答案】(1);(2)投影仪;65.0;(3)。
【解答】解:(1)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如图所示:

(2)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此时的物距是;像距为;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刻度线处,即可满足该条件,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物距越大,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越靠近焦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手机镜头的焦距最靠近像距,故选:。
故答案为:(1);(2)投影仪;65.0;(3)。
18.(2024 广安)爱动手爱思考的小军,在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又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拓展探究。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  10.0 。(要求估读)
(2)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时所成像与生活中的   所成像的规律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小军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如图乙所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他最合理的调整方法是   。
只需将光屏适当上移;
只需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将光屏和凸透镜都适当下移;
以上操作均可行。
(4)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答案】(1)10.0;(2)放大镜;(3);(4)烛焰不稳定,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且对环境有污染等。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2)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蜡烛在燃烧中不断变短,烛焰向下移动,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或者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或者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即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由于该实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以最合理的调整是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故选:;
(4)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存在不足之处:烛焰不稳定,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且对环境有污染等。
故答案为:(1)10.0;(2)放大镜;(3);(4)烛焰不稳定,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且对环境有污染等。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专题复习】
1.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专题概述
有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主要是根据已知光线(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结合透镜类型完成光路。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表:
凸透镜 凹透镜
光路图
说明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③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同侧虚焦点如图①;经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②;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③
作图要点 (1)注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透镜处的衔接;(2)熟记三条特殊光线并结合光路的可逆性作图
注意事项 (1)实际光线画实线,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2)光线一定要带箭头;(3)虚线一定要用虚线表示。
2.有关透镜的光学暗箱问题
※专题概述
解决有关透镜暗箱问题可以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进行分析:
甲 乙
如图甲所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离透镜的光心更近了,说明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会聚了,该方框中的透镜为凸透镜。
如图乙所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离透镜的光心更远了,说明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发散了,该方框中的探究时凹透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专题概述
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何测量焦距: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即为焦点,可测焦距;
(2)保障实验成功:蜡烛、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如何判断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4)无法成像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焦距太大成像在光具座外、蜡烛与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
(5)成像位置如何移动:可调节蜡烛或凸透镜;
(6)蜡烛变短:成像上移;
(7)的明暗变化:用遮光板挡住部分光线,成像完整但像变暗;
(8)用光具座进行实验时,应做到: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9)同一物距范围内,不断改变物距进行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10)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未在同一高度;(2)蜡烛恰好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位置;(3)物距稍大于一倍焦距,像距很大,光具座长度有限;(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虚像。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 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2024 安阳)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实验,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的相同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片,要想在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2024 陕西)“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4.(2024 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②将蜡烛放在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点移至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5.(2024 西藏)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6.(2024 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B. C. D.
7.(2024 聊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8.(2024 无锡)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9.(2024 遂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的佳句,对于李白月下独酌这一场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明月”是光源
B.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酒杯中的“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虚像
10.(2024 重庆)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2024 威海)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   (填光学元件名称);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
12.(2024 镇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已知凸透镜焦距为,各元件初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若移动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2)若透镜向左移动,最终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13.(2024 枣庄)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
14.(2024 河北)如图所示,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在足够大的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5.(2024 东营)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先调整   、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的像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的成像特点相同。
(3)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选填“5”“10”或“20” 。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光具座的刻度线处,然后移动光屏到   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断依据是   。
16.(2024 德州)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以下两个实验:
(1)图甲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若让另一束光线沿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图乙中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其他元件的位置不变,若使清晰的像再次呈现在光屏上,需在蜡烛与凸透镜间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
(4)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
17.(2024 淮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心。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像距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




18.(2024 广安)爱动手爱思考的小军,在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又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拓展探究。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   。(要求估读)
(2)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时所成像与生活中的   所成像的规律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小军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如图乙所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他最合理的调整方法是   。
只需将光屏适当上移;
只需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将光屏和凸透镜都适当下移;
以上操作均可行。
(4)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