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 生活中的透镜【素养目标】物理观念: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原理,虚像和实像。科学思维: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过程,并初步了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科学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知识点一、照相机问题晶莹的露珠是大自然创造的“透镜”(如下图)。观察生活中用到透镜的地方,想一想:这些透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甲所示,是照相机模型,纸筒A的一端盖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相对于照相机胶片,纸筒B的一端嵌上了一个凸透镜。在较暗的室内,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眼睛观察版透明纸,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就可以正在版透明纸上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甲 乙照相机的镜头相对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对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了倒立、缩小的像,如图乙所示。2.照相机的构造照相机的构造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1)镜头:一般由多个透镜组成,总体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胶片:机壳构成的一个暗室,胶片相当于涂有感光材料的光屏。(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框:观察所拍景物,用来确定拍摄景物的范围;②聚焦环:用来调节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以便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像;③光圈:用来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上标识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④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光圈和快门都是用来控制曝光量的。拍照时,要根据景物的明亮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使胶片曝光适当,这样才能拍出好的照片。3.照相机成像的特点(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2)物体离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或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特别提醒:1.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的,这是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2.像的“倒立”与“正立”:正立和倒立都是指像与物的关系。像的倒立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颠倒,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时,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也是颠倒的。3.“缩小的像”与“像变小”两种说法含义不同:“缩小的像”是指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比较,像比物体小了;“像变小”是指物体后一次所成的像比前一次所成的像变小了,反映的是前后两次成像大小的变化。4.照相机拍摄景深的调节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成清晰的像,需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1)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应向前伸,即增大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2)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应往后缩,即减小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3)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大一些,可以减小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小一些,可以增大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拓展培优:现代照相机1.全自动相机:现代照相机可以根据光的强弱来自动调节光圈和曝光时间,并自动调焦,得到效果最佳的照片。高度自动化的照相机使用起来很方便,即使是缺乏照相经验的人也能拍摄出清晰的照片。2.数码相机:数码相机除了有普通照相机的结构外,还有成像元件、存储设备和彩色液晶显示器等部件。它用一种电荷耦器件代替胶片,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成数字信号,由相机的存储设备保存起来。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还能够马上观看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删除。数码相机的照片可以方便的输入电脑,通过软件对照片进行放大、剪裁、修饰等。知识点二、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照相机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投影仪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所示。1.投影仪的构造(1)镜头:凸透镜,起成像作用。(2)投影片:投影片上有图像或文字,相当于用来成像的物体。(3)螺纹透镜(聚光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4)光源:一般采用碘钨灯(一种比白炽灯亮得多的灯泡),用来照亮投影片。(5)凹面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会聚并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后射向螺纹透镜。2.投影仪的成像过程对投影仪进行光路分析可知,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上的光经镜头(凸透镜)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2)图案(文字)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文字)大;(3)像和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两侧;(4)图案(文字)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4.投影仪的调节(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方法: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方法:增大投影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特别提醒:1.幻灯机、放映机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使用时都要注意将幻灯片或投影片倒立放置,这样才能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2.现在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片可通过投影仪放大后投影至屏幕上。知识点三、放大镜1.放大镜成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能将小物体放大,如图所示。将放大镜镜头放在物体上方与眼睛之间适当位置,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2.放大镜成像特点(1)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2)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3)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4)若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3.放大镜的使用(1)使像变大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一些;(2)使像显小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一些。辨析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物镜距离远近最近像镜距离近远—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物像位置透镜两侧透镜两侧透镜同侧物像变化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要使像变大,应使文字或图案离尽头近一些,屏幕应离镜头远一些放大镜适当远离物体,像变大;放大镜适当靠近物体,像变小知识点四、实像和虚像1.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此时物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且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图所示。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实像。2.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虚像不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凸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过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的,故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我们只能用眼睛看到虚像,而不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3.实像和虚像成像示例(1)实像成像示例小孔成像 相机成像 投影仪成像(2)虚像成像示例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成像 放大镜成像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 虚像不同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在像的位置能用光屏承接 在像的位置不变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能使胶片感光 在像的位置不能使胶片感光都是倒立的 都是正立的相同 都能用眼睛看到题型一: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俺村俺家年味浓”随手拍摄影和短视频大赛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关于摄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B.照相机成像原理与小孔成像相同C.景物通过照相机镜头成虚像D.景物离照相机镜头越近成像越大【答案】【解答】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属于光的折射;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两者成像原理不同,故错误;、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了“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景物离照相机镜头越近成像越大,故正确。故选:。2.扫码识别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高效获取与传递,革新了支付方式。扫码识别的原理分为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信息解码三个步骤。图像采集是设备镜头捕捉二维码成像,以下与这一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投影仪成像【答案】【解答】解:图像采集是设备镜头捕捉二维码成像,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选:。3.像和影是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像”和“影”的有关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边喝水的羚羊,看到水中“自己的像”是实像B.手机人脸识别,用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人眼成像原理相同C.成语中形影不离,其中“人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屏幕越光滑越好【答案】【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羚羊看到水中“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错误;.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晶状体的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形影不离,其中“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电影院的屏幕应该做得很粗糙,光线射到上面能发生漫反射,使坐在电影院的任一角落里,都能看清屏幕上的图象,故错误。故选:。4.“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甲、乙、丙3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B.祝融号后置照相机,工作时一定满足C.照相机拍丙图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台【答案】【解答】解:、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工作时一定满足,照相机拍丙图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错误;、由图可知,像越来越小,这说明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远离平台,故错误。故选:。5.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 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 ,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 的照相机进行拍摄。【答案】远离;后缩;小【解答】解: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在拍摄全景时,必须使像变小,必须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将照相机远离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后缩;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越小,所以可以选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进行拍摄。故答案为:远离;后缩;小。题型二: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特点6.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C.镜头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镜头的焦距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远离投影片【答案】【解答】解:.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正确;.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镜头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镜头的焦距,故正确;.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投影机适当远离屏幕,故错误。故选:。7.小明在学习透镜后,利用鞋盒和放大镜自制了一台“投影仪”,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能看到正立的图像,手机应该正放B.为了让像更大些,应该把手机远离放大镜C.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画面,是发生了漫反射D.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答案】【解答】解:.由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则为了能看到正立的图像,手机应该倒放,故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为了让像更大些,应该把手机靠近放大镜,故错误;.由于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画面,符合漫反射的特点,可知是发生了漫反射,故正确;.由于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们不为同一种透镜,故错误。故选:。8.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画面经投影机镜头在屏幕上成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不正确,正确。故选:。9.如图所示,小强将手机和透镜安装在纸盒上做成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透镜的二倍焦距,投射到墙上的多彩画面是由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使墙上的画面变大,投影仪要远离墙面的同时手机再 (选填“靠近”或“远离” 镜头一些。【答案】小于;红、绿、蓝;靠近。【解答】解: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投射到墙上的多彩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使墙上的画面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变小,投影仪要远离墙面同时手机靠近镜头一些。故答案为:小于;红、绿、蓝;靠近。10.“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2)变小。【解答】解: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即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选;(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物距变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像距减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像变小。故答案为:(1);(2)变小。题型三: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1.小聪手拿放大镜由远及近观察图所示的字母“”,他通过放大镜不可能看到的像是 A. B.C. D.【答案】【解答】解: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不能成正立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或虚像。故选:。12.微雕师傅创作微雕艺术品时,利用光学元件来看清雕刻痕迹。与这个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相同的器材是 A.照相机 B.平面镜 C.望远镜 D.放大镜【答案】【解答】解:微雕师傅创作微雕艺术品时,利用放大镜来看清雕刻痕迹,.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正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正确;.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不正确;.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故选:。13.小明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C.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D.凸透镜靠近提示牌,所成的像变大【答案】【解答】解:.观察到“关灯”两字正立、放大的像,此时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故正确,错误;.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靠近提示牌,物距变小,所看到的像变小,故错误。故选:。14.在“生活中的光学仪器”跨学科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中,有张照片展示了文物展中用到的光学元件,通过元件会看到正立、放大的文物,该光学元件是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通过该光学元件会看到正立、放大的文物,该成像原理是属于放大镜成像,该元件是凸透镜。故选:。15.市场上有一款加装了凸透镜的指甲剪,可以方便老年人剪指甲,如图所示。使用时,指甲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 虚 (选填“实”或“虚” 像,此时指甲与透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透镜的焦距。【答案】虚;小于。【解答】解:由图可知,透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的像,根据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虚;小于。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远才能看清。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如图甲。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宇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屏幕放大器类似放大镜,手机应放置在放大器一倍焦距之内C.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的像是放大的虚像D.小宇的奶奶要矫正视力应该戴凸透镜【答案】【解答】解:.放大器属于凸透镜,看到亮起的屏幕放大器是主要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故错误;.屏幕放大器类似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手机放置于放大器的一倍焦距内,故正确;.把手机屏幕放大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奶奶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奶奶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矫正,故正确。故选:。2.如图所示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B.乙图中由于镜面反射,小聪和小明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C.丙图中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小猫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深D.丁图中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答案】【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小聪和小明能在不同方向同时看到书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故错误;.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猫眼,猫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鱼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错误;.放大镜为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外时可成倒立的像,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故选:。3.对下列图片相关的光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折射形成山的“倒影”和真实的山相比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图案时我们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D.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解答】解:、“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错误;、用放大镜观察图案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错误。故选:。4.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距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大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答案】【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人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人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就越小,故符合题意;.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地图需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才可,故不符合题意;.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上,此点可使温度升高,并将纸屑点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5.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放大镜 B.幻灯机 C.潜望镜 D.照相机【答案】【解答】解:由图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选:。6.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答案】【解答】解: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故正确;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故正确;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错误;用放大镜看书,物距小于焦距,即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故选:。7.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光学仪器,从功能上看非常类似于 A.显微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答案】【解答】解: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而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正确,错误。故选。8.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经测量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能用光屏承接到B.凸透镜的焦距为C.凸透镜的焦距小于D.凸透镜的焦距大于【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错误;、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由于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即凸透镜的焦距大于,故错误、正确。故选:。9.许多同学利用假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用相机留下自己的足迹。下列能用来说明相机像原理的图是 A.B.C.D.【答案】【解答】解:.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不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不符合题意;.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符合题意。故选:。10.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选择 A. B. C. D.【答案】【解答】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字样,因此要按照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故选:。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所示,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 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照近处的物体时,拉长两筒间的间距,此时薄膜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变大【解答】解:照相机使用的凸透镜,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照相机照近处的物体时,物距变小,像要变大,像距也变大,要把两筒间间距拉长。故答案为: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变大。12.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 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 ,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 的照相机进行拍摄。【答案】远离;后缩;小【解答】解: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在拍摄全景时,必须使像变小,必须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将照相机远离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后缩;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越小,所以可以选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进行拍摄。故答案为:远离;后缩;小。13.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缩小的实像。该镜头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2)如图丙是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终端。当人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 ,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3)手机扫码支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丁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应位于 处。【答案】(1)倒立;远视眼;(2)人脸;缩小;(3)二倍焦距之外。【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2)只有将更多的光射到人脸上时,才会有更多的光被反射,才能清楚地看到人脸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答案为:(1)倒立;远视眼;(2)人脸;缩小;(3)二倍焦距之外。14.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 像。【解答】解: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手机镜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反射;实。15.假期到了,小明带着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前后伸缩),在公园同一地点,对同一景物“亭子”,通过调节相机镜头如图、、所示,拍了三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相机的距离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镜头的二倍焦距;照片 (选填“甲”“乙”或“丙” 是用镜头拍摄的。【答案】大于;丙。【解答】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此时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大于相机的二倍焦距。由左边三幅图可知,从,像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逐渐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知像逐渐变小,所以照片甲是用拍摄的,照片乙是用拍摄的,照片丙是用拍摄的。故答案为:大于;丙。16.小光和小荣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帮忙小彤同学拍照,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照相机在底片上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甲和乙,则小光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荣的一样大,小光移动位置后再 (选填“增大”或“减小”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凸透镜;实;减小。【解答】解: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拍照是根据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工作的,照相机在底片上的像是实像。如图中的甲和乙知,小光拍摄的照片比小荣的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小光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荣的一样大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增大一些,拍照时胶卷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减小一些。故答案为:凸透镜;实;减小。17.如图所示是摄影师拍摄的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距水面的照片。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实 (选填“实”或“虚” 像;水中的“白鹭”距空中的白鹭 。【答案】实;4。【解答】解: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则白鹭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倒影”到水面的距离,即为,故像到白鹭的距离为。故答案为:实;4。18.小明在水池边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小鸟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树枝和云间游动。其中是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是 鱼 (选填“小鸟”、“树”、“鱼”或“云” ;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明用相机将池底的鱼拍摄下来,假设将池水排干后,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相机拍到鱼清晰的照片,相机的镜头应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答案】鱼;反射;后缩。【解答】解: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看到水中鱼儿是由于光经过水、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由鱼儿在树枝和云间游动可知,小鸟、树和云都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池中有水时,小明拍到的鱼是鱼发生折射后的虚像,在真实鱼的上方;将池水排干后,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相机拍到鱼清晰的照片,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则相机的镜头应后缩。故答案为:鱼;反射;后缩。19.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自制水滴显微镜”,在实验中,应使被观察物体、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应该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 水滴与物体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答案】凸透;减小。【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水滴靠近物体,应该是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减小,应该适当减小水滴与箭头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故答案为:凸透;减小。20.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1)凸透镜起到 放大 的作用。(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焦距范围之内。(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侧。【答案】(1)放大;(2)一倍;(3)正立,同。【解答】解: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1)凸透镜起到 放大的作用。(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一倍焦距范围之内。(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正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故答案为:(1)放大;(2)一倍;(3)正立,同。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 生活中的透镜【素养目标】物理观念: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原理,虚像和实像。科学思维: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过程,并初步了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科学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知识点一、照相机问题晶莹的露珠是大自然创造的“透镜”(如下图)。观察生活中用到透镜的地方,想一想:这些透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甲所示,是照相机模型,纸筒A的一端盖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相对于照相机胶片,纸筒B的一端嵌上了一个凸透镜。在较暗的室内,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眼睛观察版透明纸,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就可以正在版透明纸上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甲 乙照相机的镜头相对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对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了倒立、缩小的像,如图乙所示。2.照相机的构造照相机的构造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1)镜头:一般由多个透镜组成,总体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胶片:机壳构成的一个暗室,胶片相当于涂有感光材料的光屏。(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框:观察所拍景物,用来确定拍摄景物的范围;②聚焦环:用来调节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以便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像;③光圈:用来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上标识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④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光圈和快门都是用来控制曝光量的。拍照时,要根据景物的明亮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使胶片曝光适当,这样才能拍出好的照片。3.照相机成像的特点(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2)物体离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或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特别提醒:1.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的,这是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2.像的“倒立”与“正立”:正立和倒立都是指像与物的关系。像的倒立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颠倒,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时,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也是颠倒的。3.“缩小的像”与“像变小”两种说法含义不同:“缩小的像”是指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比较,像比物体小了;“像变小”是指物体后一次所成的像比前一次所成的像变小了,反映的是前后两次成像大小的变化。4.照相机拍摄景深的调节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成清晰的像,需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1)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应向前伸,即增大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2)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应往后缩,即减小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3)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大一些,可以减小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小一些,可以增大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拓展培优:现代照相机1.全自动相机:现代照相机可以根据光的强弱来自动调节光圈和曝光时间,并自动调焦,得到效果最佳的照片。高度自动化的照相机使用起来很方便,即使是缺乏照相经验的人也能拍摄出清晰的照片。2.数码相机:数码相机除了有普通照相机的结构外,还有成像元件、存储设备和彩色液晶显示器等部件。它用一种电荷耦器件代替胶片,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成数字信号,由相机的存储设备保存起来。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还能够马上观看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删除。数码相机的照片可以方便的输入电脑,通过软件对照片进行放大、剪裁、修饰等。知识点二、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照相机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投影仪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所示。1.投影仪的构造(1)镜头:凸透镜,起成像作用。(2)投影片:投影片上有图像或文字,相当于用来成像的物体。(3)螺纹透镜(聚光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4)光源:一般采用碘钨灯(一种比白炽灯亮得多的灯泡),用来照亮投影片。(5)凹面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会聚并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后射向螺纹透镜。2.投影仪的成像过程对投影仪进行光路分析可知,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上的光经镜头(凸透镜)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2)图案(文字)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文字)大;(3)像和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两侧;(4)图案(文字)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4.投影仪的调节(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方法: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方法:增大投影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特别提醒:1.幻灯机、放映机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使用时都要注意将幻灯片或投影片倒立放置,这样才能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2.现在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片可通过投影仪放大后投影至屏幕上。知识点三、放大镜1.放大镜成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能将小物体放大,如图所示。将放大镜镜头放在物体上方与眼睛之间适当位置,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2.放大镜成像特点(1)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2)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3)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4)若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3.放大镜的使用(1)使像变大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一些;(2)使像显小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一些。辨析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物镜距离远近最近像镜距离近远—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物像位置透镜两侧透镜两侧透镜同侧物像变化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要使像变大,应使文字或图案离尽头近一些,屏幕应离镜头远一些放大镜适当远离物体,像变大;放大镜适当靠近物体,像变小知识点四、实像和虚像1.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此时物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且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图所示。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实像。2.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虚像不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凸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过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的,故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我们只能用眼睛看到虚像,而不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3.实像和虚像成像示例(1)实像成像示例小孔成像 相机成像 投影仪成像(2)虚像成像示例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成像 放大镜成像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 虚像不同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在像的位置能用光屏承接 在像的位置不变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能使胶片感光 在像的位置不能使胶片感光都是倒立的 都是正立的相同 都能用眼睛看到题型一: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俺村俺家年味浓”随手拍摄影和短视频大赛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关于摄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B.照相机成像原理与小孔成像相同C.景物通过照相机镜头成虚像D.景物离照相机镜头越近成像越大2.扫码识别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高效获取与传递,革新了支付方式。扫码识别的原理分为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信息解码三个步骤。图像采集是设备镜头捕捉二维码成像,以下与这一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投影仪成像3.像和影是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像”和“影”的有关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边喝水的羚羊,看到水中“自己的像”是实像B.手机人脸识别,用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人眼成像原理相同C.成语中形影不离,其中“人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屏幕越光滑越好4.“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甲、乙、丙3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B.祝融号后置照相机,工作时一定满足C.照相机拍丙图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台5.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 ,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 的照相机进行拍摄。题型二: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特点6.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C.镜头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镜头的焦距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远离投影片7.小明在学习透镜后,利用鞋盒和放大镜自制了一台“投影仪”,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能看到正立的图像,手机应该正放B.为了让像更大些,应该把手机远离放大镜C.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画面,是发生了漫反射D.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8.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画面经投影机镜头在屏幕上成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9.如图所示,小强将手机和透镜安装在纸盒上做成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透镜的二倍焦距,投射到墙上的多彩画面是由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使墙上的画面变大,投影仪要远离墙面的同时手机再 (选填“靠近”或“远离” 镜头一些。10.“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题型三: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1.小聪手拿放大镜由远及近观察图所示的字母“”,他通过放大镜不可能看到的像是 A. B.C. D.12.微雕师傅创作微雕艺术品时,利用光学元件来看清雕刻痕迹。与这个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相同的器材是 A.照相机 B.平面镜 C.望远镜 D.放大镜13.小明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C.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D.凸透镜靠近提示牌,所成的像变大14.在“生活中的光学仪器”跨学科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中,有张照片展示了文物展中用到的光学元件,通过元件会看到正立、放大的文物,该光学元件是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15.市场上有一款加装了凸透镜的指甲剪,可以方便老年人剪指甲,如图所示。使用时,指甲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 像,此时指甲与透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透镜的焦距。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远才能看清。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如图甲。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宇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屏幕放大器类似放大镜,手机应放置在放大器一倍焦距之内C.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的像是放大的虚像D.小宇的奶奶要矫正视力应该戴凸透镜2.如图所示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B.乙图中由于镜面反射,小聪和小明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C.丙图中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小猫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深D.丁图中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3.对下列图片相关的光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折射形成山的“倒影”和真实的山相比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图案时我们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D.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4.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距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大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5.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放大镜 B.幻灯机 C.潜望镜 D.照相机6.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7.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光学仪器,从功能上看非常类似于 A.显微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8.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经测量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能用光屏承接到B.凸透镜的焦距为C.凸透镜的焦距小于D.凸透镜的焦距大于9.许多同学利用假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用相机留下自己的足迹。下列能用来说明相机像原理的图是 A.B.C.D.10.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选择 A. B. C. 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所示,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 ,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照近处的物体时,拉长两筒间的间距,此时薄膜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12.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 ,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 的照相机进行拍摄。13.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缩小的实像。该镜头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2)如图丙是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终端。当人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 ,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3)手机扫码支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丁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应位于 处。14.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 像。15.假期到了,小明带着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前后伸缩),在公园同一地点,对同一景物“亭子”,通过调节相机镜头如图、、所示,拍了三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相机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镜头的二倍焦距;照片 (选填“甲”“乙”或“丙” 是用镜头拍摄的。16.小光和小荣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帮忙小彤同学拍照,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照相机在底片上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甲和乙,则小光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荣的一样大,小光移动位置后再 (选填“增大”或“减小”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7.如图所示是摄影师拍摄的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距水面的照片。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 像;水中的“白鹭”距空中的白鹭 。18.小明在水池边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小鸟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树枝和云间游动。其中是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是 (选填“小鸟”、“树”、“鱼”或“云” ;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明用相机将池底的鱼拍摄下来,假设将池水排干后,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相机拍到鱼清晰的照片,相机的镜头应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19.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自制水滴显微镜”,在实验中,应使被观察物体、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镜,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应该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 水滴与物体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20.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1)凸透镜起到 的作用。(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焦距范围之内。(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侧。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5.2 生活中的透镜-【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学生版).doc 课时5.2 生活中的透镜-【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