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2 密度-【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6.2 密度-【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密度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性质,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科学探究: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知识点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问 题
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铝柱(图 6.2-1) 和钢柱,哪个质量大 如果它们的体积很大,质量不便直接测量,我们如何间接地得到它们的质量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铝块的体积是另一个铝块的2倍、3倍…那么它的质量也是另一个的2倍、3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思路
要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猜想,再选用相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实验。例如,取大小不同、外形规则的若千铝块(不同的实验组可选择铁块或木块)做实验。用天平测出不同铝块的质量,想办法得出不同铝块的体积。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过程
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把实验数据填写到下面设计的表格中。
被测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如下图),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在一条直线上。通过所作的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到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结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把实验数据填写到下面设计的表格中。
被测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铁块4
……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结论: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归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特别提醒
(1)实验中选多个铝块、铁块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做此实验时,选用的铝块或铁块体积之间最好是整数倍关系,可使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更直观。
知识点二、密度
1.密度的概念
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比值定义法)。密度用ρ表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时物质的已知性质,在条件一定情况下,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杯牛奶的密度与一滴牛奶的密度一样大。
(2)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3.密度公式:
(1)密度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2)密度的变形公式:。
4.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为当物质的质量最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时,质量也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而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始终不变,即。
(2)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密度的计算。
5.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是kg/m3。
(2)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符号是g/m3。1g/cm3=103kg/m3。
特别提醒在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体积和密度应对应同一个物体;(2)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一般有两种统一方法:①质量单位用kg,体积单位用m3,密度单位为kg/m3;②质量单位用g,体积单位用cm3,密度单位为g/cm3。
6.密度的物理意义
密度时物质的一种性质,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例如,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体积为1m3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kg。
6.一些物体的密度
观察三个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以下规律:
(1)一般情况下ρ固>ρ液>ρ气 。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103 ”的形式,如ρ水=1.0×103 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103”,如ρ空气=1.29 kg/m3。
7.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物态和压强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
(2)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三、密度与温度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由于物体的质量不变,由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即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增大。
拓展培优
(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质都有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的性质,即“热胀冷缩”。
(2)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其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其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见,我们说的物质的密度为一个定值是有条件的。
题型一: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1.下列各物理量中,可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 B.密度 C.电流 D.电压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玻璃罩内剩余的空气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释,铁杵在被磨砺的过程中  
A.形状不变 B.质量不变 C.体积不变 D.密度不变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图所示,雕刻之后,印章的  
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5.橡皮擦是学生必备的文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橡皮擦会产生碎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时,橡皮擦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使用时,橡皮擦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橡皮擦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过程中橡皮擦的质量不变
题型二: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6.下面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密度公式,所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
C.日常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所以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棉花的质量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王亚平带到空间站的苹果质量没有改变
7.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成正比
B.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成反比
C.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的比值一定相等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8.小昕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时,她从背包中取出一袋密封的薯片,发现薯片袋子比起飞前膨胀一些。若如图的点表示起飞前薯片袋内气体的“”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起飞后袋内气体的“”关系的是  
A.点 B.点 C.点 D.点
9.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质量、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10.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木块切掉一半,其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中气体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为了减轻自行车的质量,自行车车架均是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题型三:密度的相关计算
11.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棱长分别为和。用同一台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结果如图,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  
A. B. C. D.
12.我国生产的世界上最薄的不锈钢箔带—手撕钢,其厚度只有,则面积为的手撕钢的质量约为  
A. B. C. D.
1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B.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乙物质的密度为
14.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D.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
15.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 B. C. D.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一块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则  
A.质量不变 B.质量变大 C.体积不变 D.体积变大
2.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一块质量为,边长为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A. B. C. D.
3.将一实心金属块投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若将其投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已知,,关于溢出的酒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B.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C.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D.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4.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 B. C. D.
5.以前人们去小店买米酒和酱油时,店主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如图所示,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和酱油所用的容器是不一样的,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是量取米酒的
B.若两个容器均装满酱油,质量相同
C.甲容器的容积与乙容器的容积之比是
D.若两容器均装满米酒,乙比甲多装了
6.小明将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和的关系是  
A. B. C. 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图像,从图像上可知  
A.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甲的体积更大
B.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8.如图甲,在小烧杯中装入液态石蜡,静置一段时间,它完全凝固后如图乙。若液态石蜡的密度为,固态石蜡的密度为,则  
A. B.
C. D.无法判断和大小关系
9.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B.同一物质,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C.同一物质,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10.在研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  
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乙的质量为时,体积是
C.甲、乙质量相同时,
D.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密度也越大
11.大型客机采用大量轻型复合材料,这里的“轻型”是指材料的  
A.质量小 B.密度小 C.体积小 D.强度小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冰的密度为千克米,某冰块的体积为米,若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   千克,水的体积为   米。若这些水刚好可以装满容器,则这个容器   (选填“能”或“不能” 盛下相等质量的浓盐水。
13.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它表示每立方米酒精的   为千克。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质量较大的是   。容器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  (选填“能”或“不能” 装下1千克酒精。。
14.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小明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   ,密度为   。,
15.“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从空间站回到地球,把自己从太空摘的“星星”送给了女儿。“星星”从太空被带回到地球后,其质量   ,如图所示,若这枚来自太空的星星纪念币质量为,体积为,则这枚纪念币密度是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6.假期,小明一家驾车从哈市到亚布力去滑雪,全程约。小明一家在早晨准时出发。请你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匀速耗油
汽油密度
汽油的价格 8元
(1)如果汽车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则小明一家需要多长时间到达亚布力?
(2)小明一家开车到亚布力需要消耗多少汽油?合多少汽油?
(3)汽油的价格为8元,小明一家往返一次消耗汽油的费用是多少元?
17.某高端矿泉水采用玻璃瓶装。已知空瓶的质量为,容积为,矿泉水的密度为,玻璃的密度为。
(1)该玻璃瓶最多可以装多少克矿泉水?
(2)制作一个玻璃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3)用该玻璃瓶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酒精的密度为多少?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密度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性质,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科学探究: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知识点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问 题
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铝柱(图 6.2-1) 和钢柱,哪个质量大 如果它们的体积很大,质量不便直接测量,我们如何间接地得到它们的质量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铝块的体积是另一个铝块的2倍、3倍…那么它的质量也是另一个的2倍、3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思路
要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猜想,再选用相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实验。例如,取大小不同、外形规则的若千铝块(不同的实验组可选择铁块或木块)做实验。用天平测出不同铝块的质量,想办法得出不同铝块的体积。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过程
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把实验数据填写到下面设计的表格中。
被测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如下图),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在一条直线上。通过所作的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到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结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把实验数据填写到下面设计的表格中。
被测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铁块4
……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结论: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归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特别提醒
(1)实验中选多个铝块、铁块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做此实验时,选用的铝块或铁块体积之间最好是整数倍关系,可使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更直观。
知识点二、密度
1.密度的概念
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比值定义法)。密度用ρ表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时物质的已知性质,在条件一定情况下,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杯牛奶的密度与一滴牛奶的密度一样大。
(2)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3.密度公式:
(1)密度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2)密度的变形公式:。
4.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为当物质的质量最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时,质量也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而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始终不变,即。
(2)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密度的计算。
5.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是kg/m3。
(2)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符号是g/m3。1g/cm3=103kg/m3。
特别提醒在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体积和密度应对应同一个物体;(2)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一般有两种统一方法:①质量单位用kg,体积单位用m3,密度单位为kg/m3;②质量单位用g,体积单位用cm3,密度单位为g/cm3。
6.密度的物理意义
密度时物质的一种性质,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例如,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体积为1m3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kg。
6.一些物体的密度
观察三个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以下规律:
(1)一般情况下ρ固>ρ液>ρ气 。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103 ”的形式,如ρ水=1.0×103 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103”,如ρ空气=1.29 kg/m3。
7.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物态和压强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
(2)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三、密度与温度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由于物体的质量不变,由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即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增大。
拓展培优
(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质都有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的性质,即“热胀冷缩”。
(2)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其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其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见,我们说的物质的密度为一个定值是有条件的。
题型一: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1.下列各物理量中,可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 B.密度 C.电流 D.电压
【答案】
【解答】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而电流、质量和电压不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没有关系,所以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故选:。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玻璃罩内剩余的空气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答案】
【解答】解:用抽气机把罩内部分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这时罩内剩余空气的质量减小,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减小,故正确。
故选:。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释,铁杵在被磨砺的过程中  
A.形状不变 B.质量不变 C.体积不变 D.密度不变
【答案】
【解答】解:铁杵在被磨砺的过程中,铁杵被磨去一部分,所以形状发生了变化,并且铁杵的质量减小,体积减小,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其密度不变。故正确,错误。
故选:。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图所示,雕刻之后,印章的  
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答案】
【解答】解:雕刻之后,印章的质量减小,但是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会改变。
故选:。
5.橡皮擦是学生必备的文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橡皮擦会产生碎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时,橡皮擦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使用时,橡皮擦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橡皮擦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过程中橡皮擦的质量不变
【答案】
【解答】解:
、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橡皮擦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
、橡皮擦质量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故错误;
、橡皮擦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错误;
、橡皮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碎屑,质量变小了,故错误;
故选:。
题型二: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6.下面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密度公式,所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
C.日常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所以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棉花的质量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王亚平带到空间站的苹果质量没有改变
【答案】
【解答】解:、是密度定义式,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水结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由于物体有热胀冷缩后,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体积相同的铁和棉花,“铁比棉花重”,表示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故错误;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温度、位置、状态均无关系,王亚平带到空间站的苹果质量没有改变,故正确。
故选:。
7.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成正比
B.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成反比
C.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与的比值一定相等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
【解答】解:、密度是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与、无关,故错误;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同种物质,其密度还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例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故错误,正确。
故选:。
8.小昕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时,她从背包中取出一袋密封的薯片,发现薯片袋子比起飞前膨胀一些。若如图的点表示起飞前薯片袋内气体的“”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起飞后袋内气体的“”关系的是  
A.点 B.点 C.点 D.点
【答案】
【解答】解: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当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时,这袋密封的薯片的位置虽然变了,但薯片和袋内空气的质量均不变;而袋子比起飞前膨胀一些,
则袋内气体体积变大,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袋内气体密度变小。
据“”关系图可知只有点对应气体的质量与点对应气体的质量相等,且对应气体的体积大于点对应气体的体积。
故选:。
9.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质量、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解答】解:、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故、错误;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物体的属性,物质不同,密度也不同,故错误;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密度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其大小不随质量、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
故选:。
10.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木块切掉一半,其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中气体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为了减轻自行车的质量,自行车车架均是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答案】
【解答】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故将木块切掉一半,其密度不变,故错误;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体积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由可知,瓶中气体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正确;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故宇航员在太空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故错误;
、自行车车架的体积一定,由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车架的质量越小,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错误。
故选:。
题型三:密度的相关计算
11.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棱长分别为和。用同一台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结果如图,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由可得,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

故选:。
12.我国生产的世界上最薄的不锈钢箔带—手撕钢,其厚度只有,则面积为的手撕钢的质量约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手撕钢的厚度只有,面积为,故手撕钢的体积为:

根据可得,面积为的手撕钢的质量约为:

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1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B.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乙物质的密度为
【答案】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当时,,根据;
当时,,根据,
则,故正确;
、根据图像分析当甲乙的质量相同时,即当时,,故错误;
、根据图像分析当甲乙的体积相同时,即当时,,故错误;
、由图像可知,故错误。
故选:。
14.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D.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
【答案】
【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较大,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时,,则;
当乙物质的质量时,,则,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故错误;
、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故正确。
故选:。
15.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
设钢瓶的容积为,由得原来氧气的质量:

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

剩余氧气的密度:

故选:。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一块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则  
A.质量不变 B.质量变大 C.体积不变 D.体积变大
【答案】
【解答】解:冰完全融化成水,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因为,
根据可知,一块冰完全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故选:。
2.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一块质量为,边长为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已知泡沫钢的边长,则泡沫钢的体积为:,
所含钢的体积为:,
所有气孔的体积为:,
则孔隙度为:,故错误,正确。
故选:。
3.将一实心金属块投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若将其投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已知,,关于溢出的酒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B.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C.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D.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答案】
【解答】解:由得:
溢出水的体积为;
金属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沉入底部,
所以,
所以。
故选:。
4.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可在左右盘中小球的总质量相等,即

根据密度公式有
故选。
5.以前人们去小店买米酒和酱油时,店主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如图所示,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和酱油所用的容器是不一样的,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是量取米酒的
B.若两个容器均装满酱油,质量相同
C.甲容器的容积与乙容器的容积之比是
D.若两容器均装满米酒,乙比甲多装了
【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酱油的密度大于米酒的密度,由的变形式可知,质量相同时,酱油的体积小于米酒的体积,所以甲容器是量取酱油的,故错误;
.由图可知,乙容器的容积大于甲容器的容积,由可知,若两个容器均装满酱油,质量不相同,故错误;
.由图可知,甲乙容器装满酱油和酒精时的质量均为,由可得,甲容器的体积与乙容器的体积之比,故错误;
.甲容器的容积,甲容器装满米酒时米酒的质量,所以两容器均装满米酒时乙比甲多装,故正确。
故选:。
6.小明将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和的关系是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一水一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根据密度公式,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和的关系是。
故选:。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图像,从图像上可知  
A.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甲的体积更大
B.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大,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个定值;故错误,正确;
、由图象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所以甲的密度大;故错误。
故选:。
8.如图甲,在小烧杯中装入液态石蜡,静置一段时间,它完全凝固后如图乙。若液态石蜡的密度为,固态石蜡的密度为,则  
A. B.
C. D.无法判断和大小关系
【答案】
【解答】解:石蜡凝固后质量不变,由图可知,石蜡凝固后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9.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B.同一物质,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C.同一物质,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体积均为时,甲的质量,乙的质量,甲的密度之比,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正确,错误;
、同一物质,状态相同时密度一定,由可知,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错误;
、同一物质,物质的密度一定,与质量、体积无关,故错误。
故选:。
10.在研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  
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乙的质量为时,体积是
C.甲、乙质量相同时,
D.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密度也越大
【答案】
【解答】解: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由图可知,甲的质量时,其体积,则甲的密度,
乙的质量时,其体积,则乙的密度,
可见,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故错误;
、根据密度公式得,乙的质量为时,体积是,故正确;
、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故错误;
、密度跟物质种类有关,跟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故错误。
故选:。
11.大型客机采用大量轻型复合材料,这里的“轻型”是指材料的  
A.质量小 B.密度小 C.体积小 D.强度小
【答案】
【解答】解:这里的“轻型”是指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即材料的密度小。
故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冰的密度为千克米,某冰块的体积为米,若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  9 千克,水的体积为   米。若这些水刚好可以装满容器,则这个容器   (选填“能”或“不能” 盛下相等质量的浓盐水。
【答案】9;;能。
【解答】解:根据得冰的质量为: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水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
由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越大,液体的体积越小,
由可知,相同质量的盐水和水的体积关系为,所以杯子能盛下质量为的盐水。
故答案为:9;;能。
13.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它表示每立方米酒精的  质量 为千克。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质量较大的是   。容器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  (选填“能”或“不能” 装下1千克酒精。。
【答案】质量;水;不能。
【解答】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千克米,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千克。
,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可知质量较大的是水;
容器的容积一定,最多能装的水,由密度公式知道,和同样质量的其它液体比较,密度大的液体体积比水的体积小,能装下;密度小的液体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装不下,所以装1千克水的容器一定不能装下1千克的酒精。
故答案为:质量;水;不能。
14.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小明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  20 ,密度为   。,
【答案】20;。
【解答】解:已知溢出水的质量为,溢出水的体积等于荔枝的体积,根据得,该荔枝的体积:

荔枝的密度:。
故答案为:20;。
15.“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从空间站回到地球,把自己从太空摘的“星星”送给了女儿。“星星”从太空被带回到地球后,其质量  不变 ,如图所示,若这枚来自太空的星星纪念币质量为,体积为,则这枚纪念币密度是   。
【答案】不变;。
【解答】解:若宇航员星星”从太空被带回到地球后,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其质量不变。
纪念币的密度:

故答案为:不变;。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6.假期,小明一家驾车从哈市到亚布力去滑雪,全程约。小明一家在早晨准时出发。请你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匀速耗油
汽油密度
汽油的价格 8元
(1)如果汽车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则小明一家需要多长时间到达亚布力?
(2)小明一家开车到亚布力需要消耗多少汽油?合多少汽油?
(3)汽油的价格为8元,小明一家往返一次消耗汽油的费用是多少元?
【答案】(1)如果汽车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则小明一家需要时间到达亚布力;
(2)小明一家开车到亚布力需要消耗汽油;合汽油;
(3)汽油的价格为8元,小明一家往返一次消耗汽油的费用是281.6元。
【解答】解:(1)由得小明一家到达亚布力所需时间:

(2)小明一家开车到亚布力需要消耗汽油:

由得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3)小明一家往返一次消耗汽油的费用是:8元元。
答:(1)如果汽车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则小明一家需要时间到达亚布力;
(2)小明一家开车到亚布力需要消耗汽油;合汽油;
(3)汽油的价格为8元,小明一家往返一次消耗汽油的费用是281.6元。
17.某高端矿泉水采用玻璃瓶装。已知空瓶的质量为,容积为,矿泉水的密度为,玻璃的密度为。
(1)该玻璃瓶最多可以装多少克矿泉水?
(2)制作一个玻璃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3)用该玻璃瓶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酒精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一满瓶该矿泉水的质量为;
(2)制作一个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
(3)酒精的密度为。
【解答】解:(1)一满瓶矿泉水体积:;
根据可知,一满瓶该矿泉水的质量:;
(2)玻璃的密度:;
玻璃的质量:;
根据可知,一个瓶需要玻璃的体积:;
(3)酒精的质量:;
酒精的体积:;
酒精的密度:。
答:(1)一满瓶该矿泉水的质量为;
(2)制作一个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
(3)酒精的密度为。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