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生物试卷(完卷试卷:7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每题2分,11-15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感冒病毒侵染人体后往往会引起发热症状。药物布洛芬具有抑制下丘脑活性的功效,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加快散热的速度,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B.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发高烧时出现的骨骼肌战栗现象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D.在高温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具有体温调节功能2.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医生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B.核酸检测法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C.肺炎患者的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都会导致肺水肿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3.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侵入细胞后会进行如图1所示的繁殖过程。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图2为某一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其中X和Y代表物质,其他字母代表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RNA复制仅需自身遗传物质作为模板B.核糖体与正链RNA的启动子结合并开始翻译C.图2中a为B细胞,其活化需要3种信号D.图2中X为细胞因子,Y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4.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5.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传递给味觉细胞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D.味觉产生时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6.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Glu是大鼠神经元产生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用Glu受体抑制剂和ATP分别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无差异。当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经ATP处理后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的传递有抑制作用B.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ATP对突触后膜没有直接作用C.由图2结果分析可知ATP能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的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7.已知PD-1和CTLA-4均为T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PD-1的作用能够活化T细胞,抑制CTLA-4的作用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机制影响PD-1和CTLA-4,从而减轻或逃避来自于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激活PD-1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PD-1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注射CTLA-4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D.若T细胞中CTLA-4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8.胰腺癌在晚期前没有任何症状,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非常快。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释放的某种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非编码RNA——HSATII,可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C.以HSATII为模板翻译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一般少于21种D.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可能阻碍了癌细胞的清除9.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其中甲、乙是两个电流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a处,甲和乙都会偏转,乙偏转2次B.刺激a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C.根据分别刺激a处和b处引起的乙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D.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再刺激a处,甲偏转,乙不偏转10.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心血管活动、呼吸运动、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脑干B.“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C.人表现“衣领综合征”时,兴奋仅在反射弧中传导D.以上过程说明神经调节的过程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11.科学家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作为一种离子通道,可被高温(>43℃)、化学物质激活,使感受器产生动作电位最终引起机体产生疼痛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辣椒素与TRPV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感B.辣椒素和高温激活TRPV1时,TRPV1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C.高温引起的痛觉信号传递通路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D.敲除病痛患者体内编码TRPV1的基因是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最佳手段12.近期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通过电针灸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揭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身体机能调节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理。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得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反之,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而达不到抗炎效应。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即可发生反射活动,脊髓与大脑均可参与该过程B.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C.ProKr2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D.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13.人体血液中,O 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式运输,大部分CO2以HCO3的形式运输,O2通过影响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来调节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EPO作用于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O2等物质能参与细胞代谢,红细胞呼吸产生CO2有利于O2释放B.CO2进入红细胞后消耗水分子,同时Cl 进入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低于血浆C.H 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氧合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D.缺氧时,HIF-1α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红细胞数目增加14.下图为机体初次感染某病毒后,体内病毒RNA、活病毒、两类相应抗体(IgG和IgM)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9天时机体完全康复B.与核酸检测相比,抗体检测能做到早期诊断C.与IgG相比,IgM对机体有更持久的保护能力D.机体有多种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识别这种病毒15.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LTP),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地刺激两个神经元。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降低膜外Ca2+浓度有利于LTP的形成B.NO会促进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C.谷氨酸、NO的释放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D.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二、非选择题(共60分)16.(本题12分)已知细胞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可以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活动,如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参与体液调节、表面抗原参与免疫识别、碘离子载体参与主动运输等。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 (答2点),其分泌过程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进行的。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轴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 。(2)在特异性免疫调节过程中,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 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3)据图分析Graves病的致病机理:患者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会与自身甲状腺细胞膜上的 相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通常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4)请结合题意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 的抗体。当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复合体覆盖在甲状腺细胞表面, 与之结合而受到激活,造成甲状腺细胞的裂解破坏(凋亡或坏死),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17.(本题10分)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主动语言减少,常会产生无助感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甚至产生过激的行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英文缩写:5-HT,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回答下列问题:(1)中枢神经系统中5 - HT的释放方式为 ,后膜上的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2)下列能够支持“抑郁症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5-HT释放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观点的现象是( )A.抑郁症患者脑内5- HT含量降低B.5- HT受体基因的变异对抑郁症的发病无影响C.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D.抑郁症患者随着药物的治疗和症状的改善,5-HT含量逐步提高(3)研究表明,5-HT发挥作用后-部分被酶水解,另一部分通过5-HT转运蛋白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并贮存于囊泡。据此,科学家研制出了两款作用于不同途径的抗抑郁药物,它们的作用机理分别是 。(4)不同于上述研究,有些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的5-HT含量正常,从5- HT发挥作用的机理分析,该类患者可能的病因是 。18.(本题12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I、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β一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诱发炎症反应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况均会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记忆力衰退。图1是神经细胞部分结构及其胞内自噬囊泡产生和运输的示意图。图2是小胶质细胞(MC细胞)清除Aβ沉积时诱发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变性蛋白和神经纤维缠结。Ⅱ、为了研究间歇性禁食(IF)是否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研究人员利用AD模型克隆小鼠开展如图3(a)所示的间歇性禁食实验,IF组每隔一天禁食,AL组自由喂食。自由喂食的野生型小鼠(WT)作为对照。在水中放置平台如图3(b),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隐去平台后观察各组小鼠在水中的运动,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1)据图1分析,AD患者脑部神经元中与Aβ自噬囊泡清除相关的细胞结构有 。(写出2种)(2)研究发现Tau蛋白能与微管结合并维持其稳定性。所以过度磷酸化的Tau (填“促进”或“阻碍”或“不影响”)AD患者脑神经元中的Aβ自噬囊泡的转运。(3)据图2分析,当Aβ沉积时,MC细胞诱发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是 。(4)Aβ沉积会进一步激活MC细胞内的NLRP3炎性小体,从而导致额外的Aβ沉积形成,还会促进Tau蛋白的过磷酸化,进而放大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损伤。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A.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第三道防线B.巨噬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C.细胞坏死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D.神经炎症的放大是机体的正反馈调节(5)根据图4分析,下列各组小鼠运动轨迹最有可能是AL组的是 。(选填编号)(6)据图4分析,间歇性禁食是否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水平? 。请说明理由 。(7)有人认为间歇性禁食对AD模型小鼠认知水平的影响是因为重构了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影响了小鼠“肠微生物—肠道—脑”轴的动态关系。请写出大致的实验思路,验证这一观点 。19.(本题14分)秋冬季节易爆发流行性感冒,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感染后,人体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发热等症状。流感病毒侵染导致的发热、疼痛、鼻塞等现象与内环境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提高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异丁苯丙酸为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以下问题: (1)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是 。流感病毒侵染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是由于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 的蛋白质增多引起。(2)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原因是前列腺素能 (填“降低”或“提高”)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即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 (填“降低”或“提高”),因此神经细胞产生 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3)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患者体内前列腺素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引起体温上升。①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 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若患者持续39.5℃高烧不退,此时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患者由于发热满脸通红,原因是 。②发热后服用异丁苯丙酸如何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达到退烧的效果 。20.(本题12分)根据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回答相关问题。I.甲图是新型冠状病毒模式图,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 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1)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IIO)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是 (填字母) A.SARS-CoV B.MERS-CoV C.2019-nCoV D.SARI(2)下列有关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故该病毒只能侵染受损细胞,使人患病B.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一定不含蛋白质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产生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D.此病毒的单股正链RNA,只有转录形成对应的负链RNA才能附着在细胞的核糖体上(3)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 。II.乙图是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回答有关的问题。(4)b细胞是 ,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5)图示免疫病属于 病。III.观察丙图所示的实验(6)正常情况下LCM病毒进入小鼠体内,激发小鼠产生 免疫。(7)经检测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较高,可说明 细胞的作用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B B D A D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C D B16.(1)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升高血糖;增加机体产热量 分级调节(2)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3)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合成和分泌(4) 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17. 胞吐 5-HT受体(或特异性受体) ACD 抑制5 –HT水解酶的活性,减少其被酶水解;抑制5-HT转运蛋白的转运(活性),减少其被转运回收 突触后膜上5-HT的受体无法识别5 -HT或者缺乏特异性受体18.(1)溶酶体、线粒体、细胞骨架(2)阻碍(3)MC细胞吞噬Aβ蛋白后使K酶磷酸化,磷酸化的K酶使IK磷酸化,产生游离的NF,NF促进IL-1基因的表达,MC细胞释放IL-1,引发炎症反应。(4)AC(5)①(6) 是 由图4可知,经过训练后,IF组AD模型小鼠与平台距离、进入目标区域次数和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长均与野生小鼠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或极显著优于AL组的AD模型小鼠,说明IF组小鼠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7)可分别收集IF组小鼠在间歇性禁食前后以及WT组、AL组的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计数或测序,鉴定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将IF组结果与WT组、AL组结果进行比较。19.(1)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组织液(2) 降低 降低 动作(3) 减少 等于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使人体散热量增加 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20. C ABD (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吞噬细胞 抗原 自身免疫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 效应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docx 生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