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成果评估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成果评估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答案(2024.11)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C D C AC BD ABD
二、填空题
11. 1mm; 18.51 12. 18; 10
13.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4. 热胀冷缩; A
15. 汽化; 放热 16.静止不动; 不变
17. 亮处; 漫
三、作图题
18. 19.
四、实验探究题
20.(1)慢; 时间; (2)0.2; 变大; 错误。
21.(1)B; (2)水浴法加热(烧杯下加陶土网等合理即可); (3)固态; (4)晶体;冰(举例正
确即可)。
22.(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壁;(2)乙;(3)小于;小于;(4)水银;(5)撤去酒精灯(停
止加热 /烧杯拿下来等合理即可)。
23.(1)DCEB;(2)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3)移动点燃的那支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 DCEB多
次实验(可以简答:多次改变物距);(4)能。
五、综合应用题
24.(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蚌埠的平均速度是 121km/h;
(2)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4.5km/h;
25.(1)此大货车的长度为 11m;
(2)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 1440m,司机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山崖还有 1280m。
26.(1)km/h;超;(2)内;放出;(3)上方;(5)14。学

初中阶段性教学成果评估
6.冬天,东北地区的江边千姿百态的雾淞成为人们欣赏的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淞形成时
八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满分8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A.叶尖露珠
B.山间薄雾
C.房檐冰挂
D.枝头白霜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每题2分,多选题漏选得1分;共20分)
7.阳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于取火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阳燧是用铜制成的凹面镜,将其


1.世界杯十一人足球赛中,足球门的高度为2.44m,长度为
凹面正对太阳光从而聚集日光,点燃艾炷取火。阳隧的工作原理是
A.0.273m
B.0.732m
C.2.73m
D.7.32m
A.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路的可逆性
发射塔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鼓时,鼓皮绷得越紧,音调就越高
B.吹奏竹笛时,声音是由竹笛的振动产生的
第1题图
弟2题图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时,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2.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
D.用同样大的力敲击音叉和鼓发声,二者的波形图是完全一样的
中心点火发射。如图是火箭上升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下列关于热现象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
B.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手不能太靠近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这是液化现象
3.M、N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M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N车
10.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对M、N两车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明月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A.0~2s,M车速度小于N车速度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m/s)
B.2一4s,M车速度等于N车速度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C.N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在4~6s内的速度
20厂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0士2356s01之主+方6
D.O~6s,M车通过的路程大于N车通过的路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4.声纹鉴定技术,利用声纹具有唯一性、同一性的特点,可以有助于公安机关破获手机诈骗案
11.小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
件。声纹特征鉴定主要指的是人说话的
18.51cm,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最后结果应记作
cm
(2024.11)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2.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
5.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段,平均速度为5m/s,合km/h,则大约需要h。
A.折竹有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折竹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13.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我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这种做法是属于在控
C.“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是次声波
制噪声: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种做法是属于在
减弱噪声。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1页(共8页)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