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滨州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政治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有15道题,每题3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使人类能够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门槛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城市的不断出现
③汉字的发明、应用
④脑力、体力劳动的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更替③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秦汉时期,地主“分田劫假”,农民“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魏晋南北朝时期,“佃谷皆与大家量分”,普遍盛行分成租制。唐代定额租制虽也早见,但仅行于军屯,经过宋明两代的发展,特别是到清代,定额租制终于取代分成租制而居主导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①封建制生产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②抗租抗税运动成为农民反抗的主要形式③地租是农民受剥削的一种方式 ④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A.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B.资本主义剥削关系C.资产阶级国家政权D.资本主义私有制
5.6月6日,新华社发表宣言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下列能佐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A.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唯我独善其身
B.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夙愿
C.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D.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
6.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由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诸多因素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无产阶级的领导
7.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目的 
②是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③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④不属于民主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密切配合。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0.40年以前,农民生活大多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民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大多想到的是空气清新、山清水秀……这说明(  )
A.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我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C.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D.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的腾飞证明了(  )
A.中国已经顺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国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改革开放只促进了中国少数地区的发展
12. 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 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是因为( )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B .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C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 .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的。下列对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表明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③意味着我国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
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确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 )
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一往无前的奋 斗姿态
③开新局于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④坚持底线思维,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有4道大题
16. 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几个前后相继的历史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属于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农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工业时代,现代社会属于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公有制母系氏族社会出发,经过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父系氏族社会而发展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现代社会而发展到未来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2分)
17.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时期佐证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3分)
18.20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2周年。40多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40多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真正起到了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动机”和“压舱石”的作用,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1)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5分)
(2)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0分)
19.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这对党和国家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务。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这部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民法典的正式施行,有利于解决时代的“痛点”,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围绕“中国梦”相关知识,分析民法典的编纂和施行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意义。(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