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难点解析(各版本通用)
知识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空探索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八大行星有各自的运行轨道——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没有明显改变——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②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
3.太空探索(举例)
4.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1)揭示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2)推动航天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猜想) 月食说(推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日食不是)
4.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5.1亿表面积,平均半径6371是半径,(赤道周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知识点3:地球仪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2.经纬线
3.经纬度:(1)纬度和经度
3.经纬度:(2)半球与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经纬网
(1)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利用经纬网可以给地球表面任何一点进行精确定位,并可以判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①普通经纬网。按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如图所示:
知识点4:经纬网
知识点5: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6: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
2、板快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地壳是由六大板快构成的;
板快是运动的,有的很剧烈,有的很缓慢;
板快的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快的边缘是活跃的,板快的边缘多火山地震。
两大山脉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第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岛屿山体。
横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阿特拉斯山。
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关注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唐山地震、马荣火山所在的火山地震带和相关板快。
关注地中海面积缩小、红海扩张相关联板快的运动形式。
知识点7:等高线地形图
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①正确区分山谷与山脊
图a中A点和B点的海拔都为100,O点海拔在200到300之间,中间高,两侧低,为山脊;
图b中A点和B点的海拔都为300,O点海拔在100到200之间,中间低,两侧高,为山谷。
②在等高线地形上正确判断山脊、山谷(可能发育河流)、鞍部、山顶、陡崖(可崖运动)等地形部位;判断陡坡(等高线密集)和缓坡(等高线稀疏);山顶的高度;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河流可能存在的地方等。
(D处修建水坝的有利条件:工程量小;储水量大等)
知识点8:世界的气候
世界气温的分布
①纬度分布规律: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
②海陆分布规律: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分异规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约下降0.6°C。
2、世界降水的分布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回归线经过的地区,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1 \* GB3 ①分布状况
热带:四种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热带雨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
热带沙漠: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还包括大陆内部),非洲最广。
热带季风: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只分布在亚洲。
寒带:两种类型
苔原气候:北极圈以北靠近极圈的的地区。
冰原气候:格凌兰岛、南极地区。
温带:三个区域 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35°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
温带季风:分布于北纬35°~55°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在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大部分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大陆西岸
地中海式气候: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明显。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内部,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②气候资料的判读
一般的判断方式是:
第一步,看气温状况,区分热量带。
若各月均在0°C以下,或在0°C的月份超过6个月,为寒带;
若各月均在15°C以上,为热带;其余为温带。
第二步,看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或气温与降水的组合特征,区分各气候类型。
例如,巴马科和孟买两地均是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但单月降水超过500mm的是孟买,孟买为热带季风,巴马科为热带草原气候。
知识点9:地图的要素
1.方向
①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三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没有指向标,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例如,B在A东北)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例如,B在A东北)
有指向标的地图:平移指向标。(例如,B在A东南)
②极地附近方向的判断
站在北极,看任何方向都是南;站在南极,看任何方向都是北。
极地附近,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或海陆分布判断是北极还南极,第二步如下图分析。(例如,B在A东北)
③现实生活中方向的判断
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太阳能热水器等。
2.比例尺
①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一般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化为厘米,化简至分子为1。计算时按要求进行单位换算。
②三种表示形式
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如
③相关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先将所给的比例尺都化为数字式,分子都为1,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不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地理事物详略程度的比较:图幅相同,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相反。
④根据现实需要合理选择比例尺:通过所给的比例尺、估算的实地距离,计算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不能太小,也不能超过所给纸张的大小。
例如,在16开纸上画出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你选择下列哪一比例尺比较合理?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
假如你估算的学校最大间距为1000米,用上面的比例尺计算的图上距离分别为:
A、100厘米、B、10厘米、C、1厘米、D、1000厘米
D超过了16开纸张大小;C太小,无法描述地理事物;B较合适。
3.图例和注记:识记常见图例。
注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的大小如图:
知识点10: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
3.世界的人口问题
知识点11:聚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