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4章月考模拟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4 杭州一模)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地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他假说的证据是( )
A.在各大洲都有黄种人
B.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C.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D.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答案】A
【解答】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在各大洲都有黄种人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故选:A。
2.(2023秋 宁波月考)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彗星运动 B.植物生长
C.猎豹飞奔 D.蜗牛爬行
【答案】B
【解答】A、彗星与地球及其它天体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生长是生物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猎豹与地面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秋 台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答案】B
【解答】手在转动球的时候,消耗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球的机械能,球内有闭合电路,球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相当于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故涉及到了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未涉及到光能;
故选:B。
4.(2024春 绍兴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内演示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将水球当作乒乓球来打。下列关于在空中运动水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D.不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案】C
【解答】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与球拍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与航天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与实验舱中设备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此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5.(2024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月球是不透明的
【答案】B
【解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是由于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地球是球形的。
故ACD有关,B无关。
故选:B。
6.(2023秋 宁波期中)以下情景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过山车上的游客 B.扶梯上上行的人
C.进站的高铁 D.排队检票的乘客
【答案】B
【解答】A、过山车上游客的速度和方向时刻都在改变,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站立在扶梯上的人随自动扶梯一起正常上行,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高铁进站,速度减小,最后停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排队检票的乘客的速度时快时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7.(2024春 嘉兴期中)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
C.飞行的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
【答案】C
【解答】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旗鱼的速度:108km/h=30m/s。
飞行海燕的速度:v==≈83.3m/s。
百米运动员的速度:v'==≈10m/s。
所以速度最大的是飞行的海燕。
故选:C。
8.(2024 杭州三模)如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
【答案】A
【解答】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故选:A。
9.(2024 湖州模拟)2024年的6月22日、23日是我们浙江省中考的日子,请问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哪处附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答】读图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D是冬至。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图中的乙位置。故6月22日、23日,浙江省中考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乙处附近。
故选:B。
10.(2024 湖州模拟)2024年04月03日0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浙江多地有震感。下列现象与地震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火山 B.风蚀蘑菇
C.溶洞 D.江心洲
【答案】A
【解答】地震为地壳运动导致的,火山也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故A正确;
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B错误;
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导致,故C错误;
江心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导致,故D错误。
故选:A。
11.(2023 杭州三模)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答案】C
【解答】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读图可得,C所示的是地球公转运动,该运动绕太阳运动。
故选:C。
12.(2023春 温州期中)2023年3月19日,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被杨乐以2时14分49秒的成绩夺得,李政跃、张立钢分别获得第二、三名。以下是小明对选手杨乐和张立钢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杨乐和张立钢两位选手都跑完了全程,则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A,B错误,
杨乐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则杨乐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更短,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2024 宁波一模)我国广东汕头市有座北回归线塔,刚好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它既是景点,又是科研基地。夏至日,北回归线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的图像为( )
A.B.C.D.
【答案】A
【解答】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傍晚影子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刻影子长短为零。结合题意可知,A图符合北回归线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图像。
故选:A。
14.(2024春 宁波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沈括观察到鸢(老鹰)飞过,地面上的“影”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而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鸢的“影”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大
【答案】D
【解答】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故A正确;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故B正确;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C正确;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小,故D错误。
故选:D。
15.(2023春 杭州期中)物体A、B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C
【解答】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s/t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6.(2023秋 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道路旁某监控时隔2s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小明正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则大卡车是向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答案】静止;他自己(自行车);东。
【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道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小明正骑着自行车向东运动,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他选择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他自己(自行车);东。
17.(2024 浙江)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答案】(1)环太平洋;(2)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C。
【解答】(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发生地震时,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身处城市街道,不要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故选C。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2)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C。
18.(2024春 杭州期末)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_________现象。
(3)A地正处于_________(选填“清晨”、“中午”、“黄昏”或“深夜”)。
【答案】(1)自西向东;(2)昼夜交替;(3)黄昏。
【解答】(1)在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3)A地正处于黄昏,该地位于昏线上。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2)昼夜交替;(3)黄昏。
19.(2024春 杭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杭模拟观察日食。
(1)小球模拟的天体是_______。
(2)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_______(填“日全食”或“日环食”),要模拟另一种日食类型,要将小球向_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方向移动。
【答案】(1)月球;(2)日环食;②。
【解答】(1)图甲是模拟日食的过程,人眼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大球模拟太阳。
(2)大球、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月球会将太阳中间的部分遮挡住,形成日环食现象。若要模拟日全食的现象,月球需要将太阳完全遮挡住,此时应将代表月球的小球向②移动。
故答案为:(1)月球;(2)日环食;②。
20.(2022秋 宁波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___(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___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朝南;夏至日;(2)减小。
【解答】(1)图中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太阳光从窗户照入,所以窗户是朝南的;图中光线A是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该节气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减小。
故答案为:(1)朝南;夏至日;(2)减小。
21.(2024春 温州期中)温州轨道交通S2线于2023年8月26日开通运营,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图,S2线北起乐清、南抵瑞安,线路全长63.63千米。该线路显示,从乐清到瑞安列车做_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运动。从上望站到汀田站,距离4千米,列车需行驶6分钟,则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
【答案】曲线;40。
【解答】(1)由图可知,列车从乐清到瑞安的路径是曲线,所以列车的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2)列车的速度:v==40km/h。
故答案为:曲线;40。
22.(2022 温州三模)人类对地球大陆形成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假说。
假说①: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2亿年前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假说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假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1)为了直观地说明上述其中一个假说的原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蜡烛对容器底部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区域的水流上升,在水流推动作用下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上述的假说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指出,地表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 B.太阳系的形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4)中国属于六大板块的_______。
A.亚欧板块 B.大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5)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答案】(1)③;(2)碰撞和张裂;(3)BC;(4)A;(5)AB。
【解答】(1)据图可知,由于蜡烛在下面加热,水会推动海绵向两边移动,模拟的是张裂力的作用,故该实验是为了模拟“板块构造学说”;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地表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太阳系的形成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是板块运动造成的,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4)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中国属于六大板块的亚欧板块。
(5)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故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故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补充和发展,故C错误;
D.科学的研究时刻都可以进行,不一定都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是:(1)③;(2)碰撞和张裂;(3)BC;(4)A;(5)AB。
23.(2022春 宁波月考)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制作好的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
(1)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3)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的原理与针孔照相机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倒立;(3)变大;(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解答】(1)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3)若只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减小,像变大;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故答案为:(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倒立;(3)变大;(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24.(2023春 丽水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
(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附近。
(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_______(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查阅资料可知,当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北方。
(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_______(填“南”或“北”)。
【答案】(1)北回归线;(2)图2;(3)小于;(4)南。
【解答】(1)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则太阳高度角越大,故图2应该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在北半球,北方比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故南方的∠H大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则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小于北方;
(4)由地理位置可知,丽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阳光射向北方,故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为朝南。
故答案为:(1)北回归线;(2)图2;(3)小于;(4)南。
25.(2023春 杭州期末)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在0~4s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3)小车0~12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8m;(2);(3)1.33m/s。
【解答】(1)由图知,0~4s的速度为2m/s,由v=可知,0﹣4s运动的路程:s=vt=2m/s×4s=8m;
(2)4s~12s的速度为:v2=1m/s,运动时间为:t2=12s﹣4s=8s;由v=得,小车运动的路程为:s2=v2t2=1m/s×8s=8m;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3)小车行驶的总路程为:s=8m+8m=16m;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33m/s。
答:(1)8m;(2)见上图;(3)1.33m/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2023春 绍兴期末)小安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 乙 丙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线、纬线一致;
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
⑤观察并记录。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
(2)假如小安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安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方。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自西向东;(2)正西;(3)B。
【解答】(1)读图甲可知,该图为侧视图,所以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且晨昏线经过北极点,说明是二分日,小安此时位于昏线上,二分日日落正西方向,所以小安看到的太阳方位是正西。
(3)根据丙图可知,A、C为晨线,是早晨;B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上,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处于深夜;D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为中午,所以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B。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2)正西;(3)B。
27.(2023春 宁波期中)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3)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科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答案】(1)②;(2)h=0.25v;(3)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4)C。
【解析】(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由图乙知,u<v,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②;
(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0.25,即h=0.25v;
(3)由(2)得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
(4)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光源的形状应该是上下、左右不同的,“R”型光源符合题意,故C正确。
故答案为:(1)②;(2)h=0.25v;(3)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4)C。
28.(2022春 绍兴期中)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 ;气泡从0运动到40cm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2)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知, (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得较快。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3)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得出结论 。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答案】(1)匀速直线;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0.02m/s;(2)长;(3)在气泡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玻璃管与竖直方向夹角的减小,气泡的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上表中,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从0到40cm,气泡运动的路成为0.4m,运动的时间为19.6s,则平均速度为0.4m÷19.6s≈0.02m/s。
(2)根据表格可知,2cm高的气泡通过相同距离用的时间更短,即:长气泡运动的较快。
(3)根据表格数据得到:在气泡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0.02m/s;(2)长;(3)在气泡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10分,共18分)
29.(2024 宁波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
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普通屋顶与飞檐屋顶的光照原理。
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可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资料3:降雪强度较大的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比北京地区的飞檐长度明显缩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浙江和东北两个地区相对北京地区的飞檐各自做出不同的改动,请分别从室内采光、建筑安全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与北京相比,浙江纬度更低,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相同条件下屋内被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小,屋檐上翘有利于更多的阳光照进屋内;而东北强降雪较多,屋檐易积雪,屋檐越长积雪越多,屋檐越容易被压断,因此东北的屋檐比北京更短。
【解析】飞檐屋顶可以使更多的冬季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扩大了冬季室内采光的面积。与北京相比,浙江纬度更低,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相同条件下屋内被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小,屋檐上翘有利于更多的阳光照进屋内;而东北强降雪较多,屋檐易积雪,屋檐越长积雪越多,屋檐越容易被压断,因此东北的屋檐比北京更短。
故答案为:与北京相比,浙江纬度更低,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相同条件下屋内被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小,屋檐上翘有利于更多的阳光照进屋内;而东北强降雪较多,屋檐易积雪,屋檐越长积雪越多,屋檐越容易被压断,因此东北的屋檐比北京更短。
30.(2023 温州二模)今年“五一”小长假,各地高速迎来了车流高峰。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道路的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即通过监控探头判断汽车经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通过两个监测点的监控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这个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我省高速路上某一区间测速的区间长度为2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和监测点B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
(1)根据以上信息,如果按“定点测速”法检测车速,该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法,该汽车在该路段是否会被判超速?
【答案】(1)不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法,该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解析】(1)汽车通过监测点A和监测点B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均小于该区间最高限速120km/h,所以汽车不超速;
(2)汽车在该区间行驶的时间 t=10:41﹣10:31=10min=h,该路段的平均车速v===150km/h>120km/h,所以采用“区间测速”法,该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答:(1)不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法,该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4章月考模拟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地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他假说的证据是( )
A.在各大洲都有黄种人
B.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C.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D.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彗星运动 B.植物生长
C.猎豹飞奔 D.蜗牛爬行
3.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4. 2023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内演示了奇妙的“乒乓球”实验,将水球当作乒乓球来打。下列关于在空中运动水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D.不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5.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月球是不透明的
6.以下情景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过山车上的游客 B.扶梯上上行的人
C.进站的高铁 D.排队检票的乘客
7.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
C.飞行的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
8.如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
9. 2024年的6月22日、23日是我们浙江省中考的日子,请问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哪处附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10. 2024年04月03日0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浙江多地有震感。下列现象与地震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火山 B.风蚀蘑菇
C.溶洞 D.江心洲
11.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12. 2023年3月19日,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被杨乐以2时14分49秒的成绩夺得,李政跃、张立钢分别获得第二、三名。以下是小明对选手杨乐和张立钢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
A. B. C. D.
13.我国广东汕头市有座北回归线塔,刚好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它既是景点,又是科研基地。夏至日,北回归线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的图像为( )
A.B.
C.D.
14.《梦溪笔谈》中记载,沈括观察到鸢(老鹰)飞过,地面上的“影”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而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鸢的“影”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大
15.物体A、B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6.如图所示是道路旁某监控时隔2s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小明正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则大卡车是向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17.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18.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_________现象。
(3)A地正处于_________(选填“清晨”、“中午”、“黄昏”或“深夜”)。
19.如图所示,小杭模拟观察日食。
(1)小球模拟的天体是_______。
(2)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_______(填“日全食”或“日环食”),要模拟另一种日食类型,要将小球向_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方向移动。
20.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___(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___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温州轨道交通S2线于2023年8月26日开通运营,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图,S2线北起乐清、南抵瑞安,线路全长63.63千米。该线路显示,从乐清到瑞安列车做_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运动。从上望站到汀田站,距离4千米,列车需行驶6分钟,则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
22.人类对地球大陆形成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假说。
假说①: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2亿年前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假说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假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1)为了直观地说明上述其中一个假说的原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蜡烛对容器底部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区域的水流上升,在水流推动作用下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上述的假说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指出,地表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 B.太阳系的形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4)中国属于六大板块的_______。
A.亚欧板块 B.大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5)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23.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制作好的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
(1)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3)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的原理与针孔照相机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
(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附近。
(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_______(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查阅资料可知,当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北方。
(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_______(填“南”或“北”)。
25.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在0~4s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3)小车0~12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小安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 乙 丙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线、纬线一致;
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
⑤观察并记录。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
(2)假如小安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安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方。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7.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3)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科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28.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 ;气泡从0运动到40cm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2)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知, (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得较快。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3)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得出结论 。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10分,共18分)
29.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
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普通屋顶与飞檐屋顶的光照原理。
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可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资料3:降雪强度较大的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比北京地区的飞檐长度明显缩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浙江和东北两个地区相对北京地区的飞檐各自做出不同的改动,请分别从室内采光、建筑安全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30.今年“五一”小长假,各地高速迎来了车流高峰。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道路的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即通过监控探头判断汽车经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通过两个监测点的监控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这个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我省高速路上某一区间测速的区间长度为2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和监测点B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
(1)根据以上信息,如果按“定点测速”法检测车速,该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法,该汽车在该路段是否会被判超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