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7.1燃料的燃烧化学观念:通过实验和教师引导,系统地了解了燃烧的定义和条件,深化了对燃烧作为化学反应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关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观念。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利用时,深化了对化学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和应用,增强了对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科学思维: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判断燃烧条件,从而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推理。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及动手制作简易灭火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学生提高了安全意识,认识到科学探究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增强了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 ;(2)可燃物要与 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 。2、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 ,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填会或不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灭火的原理1.灭火原理:① ;② ;③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1) 。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 。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3) 。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4、常用的灭火器种类有 、 、 等。5、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 、 、 等的火灾。6、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体积分数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使用前,务必7、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 等。②可燃性液体: 、汽油、柴油等。③可燃性固体: 、 、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8、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9、化学反应按能量变化分类1.放热反应:氧化反应(特别是 )、金属与酸反应、 反应等;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2.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为 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如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1、观看教材 P159 探究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实验步骤(2)中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白磷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分析,请你尝试总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要在燃烧科学实验柜中实现燃烧反应,至少要提供哪些条件 尝试设计出燃烧科学实验柜最基本的框架。任务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下面是一些灭火和防火的措施,试分析其应用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③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④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2、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3、观看教材 P161 探究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IIIIII设计与制作:请你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灭火器(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尝试画出你的设计图。4、阅读教材 P163,认识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并讨论这三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任务三: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不会发生爆炸,炮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阅读教材P164,总结爆炸的原理。2、H2、CO 等可燃性气体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参考以下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的原因。3、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并说一说加油站、面粉厂等应张贴哪些图标。任务四:探究燃料的充分燃烧1、思考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如图7-11),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任务五: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经常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观看教材 P166 实验 7-1 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 结论3、阅读教材P166或查阅资料,分别列举两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2、(2023海南中考二模)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也能燃烧B. 70℃热水的作用只是为锥形瓶提供热量C. 由物质A与物质C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由物质C与物质B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3、扑灭油锅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迅速盖严锅盖。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A.撤离可燃物 B.隔绝氧气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4、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上更容易持续燃烧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6、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7、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两处均不燃烧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8、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9、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铁生锈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汽油燃烧10、下面是碳或碳的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A.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D.当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碳11、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12、粉尘爆炸实验【现象】 。【结论】 。【分析】蜡烛的作用: 。加盖的作用: 。鼓气的作用: 。【爆炸原理】干燥的面粉与空气混合后,被燃烧的蜡烛点燃,在密闭的有限空间的容器内急剧燃烧,所以发生爆炸。【总结】粉尘爆炸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 越大,燃烧就越 。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1)有 的气体或粉尘;(2)与 充分混合;(3)遇到明火或火花;(4)在 空间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7.1燃料的燃烧化学观念:通过实验和教师引导,系统地了解了燃烧的定义和条件,深化了对燃烧作为化学反应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关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观念。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利用时,深化了对化学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和应用,增强了对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科学思维: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判断燃烧条件,从而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推理。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及动手制作简易灭火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学生提高了安全意识,认识到科学探究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增强了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不会 (填会或不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灭火的原理1.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1) 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4、常用的灭火器种类有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等。5、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6、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体积分数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使用前,务必检验纯度7、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②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③可燃性固体:白磷、红磷、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8、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9、化学反应按能量变化分类1.放热反应:氧化反应(特别是燃烧)、金属与酸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等;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现象:块状的生石灰变成粉末状,放热。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2.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为加热或高温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如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1、观看教材 P159 探究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实验步骤(2)中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白磷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分析,请你尝试总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答案】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物质燃烧时温度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燃烧所書的最低温度: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了,说明物质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或空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要在燃烧科学实验柜中实现燃烧反应,至少要提供哪些条件 尝试设计出燃烧科学实验柜最基本的框架。【答案】任务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下面是一些灭火和防火的措施,试分析其应用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③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④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答案】①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隔绝氧气,用锅盖盖住油锅可直接阻断氧气供应,而放入较多的蔬菜则可以通过冷却和阻隔空气来降低火焰的强度;②利用水来降低温度,通过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火焰,此外,水也可以覆盖燃烧物体,部分隔绝氧气;③通过降低温度来灭火,水的喷淋可以带走热量,降低罐体温度,防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④通过清除可燃物或使之与火源隔离来防火,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2、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答案】灭火的原理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即: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另外,这三个灭火原理不需要同时存在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灭火。3、观看教材 P161 探究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IIIIII设计与制作:请你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灭火器(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尝试画出你的设计图。【答案】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I 火焰熄灭 烧杯隔绝空气II 正常燃烧 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III 火焰熄灭 生成的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隔绝了空气a.将矿泉水瓶的瓶盖上用钉子扎几个小孔,“棒棒冰”瓶口剪成齿状;b.向矿泉水瓶中倒入一些小苏打,“棒棒冰”瓶中倒入一些米醋,并将其放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c. 倒转装置,产生的 CO2和液体从小孔喷出。4、阅读教材 P163,认识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并讨论这三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答案】①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②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发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③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烧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木材、棉布等。任务三: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不会发生爆炸,炮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阅读教材P164,总结爆炸的原理。【答案】不会发生爆炸,因为不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及时的扩散;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空间内气压增大,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2、H2、CO 等可燃性气体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参考以下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的原因。【答案】纯净的氢气燃烧,只有少量的氢分子能接触到氧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反应的氢分子较少。混有氧气的氢气燃烧,容器内氢分子和氧分子充分接触,单位时间内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的机会更多了,所以点燃后反应变得更快,比纯净的气燃烧更剧烈。3、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并说一说加油站、面粉厂等应张贴哪些图标。【答案】在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任务四:探究燃料的充分燃烧1、思考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如图7-11),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任务五: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经常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答案】C2H5OH+3O22CO2+3H2O;放出大量的热量。2、观看教材 P166 实验 7-1 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 结论【答案】现象 结论温度计示数升高,试管外壁发烫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3、阅读教材P166或查阅资料,分别列举两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放热反应:木炭燃烧、镁与稀盐酸反应等;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光合作用等。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答案】B【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打到你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C、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D、CO在难溶于水,故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错误。故选B。2、(2023海南中考二模)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也能燃烧B. 70℃热水的作用只是为锥形瓶提供热量C. 由物质A与物质C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由物质C与物质B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答案】C【详解】A、锥形瓶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锥形瓶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水底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C、白磷A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D、白磷B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 无法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故选C。3、扑灭油锅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迅速盖严锅盖。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A.撤离可燃物 B.隔绝氧气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答案】B【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故选:B。4、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D【详解】A、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B、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C错误。D、面粉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上更容易持续燃烧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答案】B【详解】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A说法正确;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下更容易让未燃烧的火柴梗达到着火点,有利于持续燃烧,故选项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故选项C说法正确;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B。6、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答案】C。【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C错误。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7、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两处均不燃烧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答案】B【详解】A、b处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因此均不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b处红磷不能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a、c比较可得到燃烧需要氧气;a,b比较可得到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进而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答案】B【详解】A、该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B、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C、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铁生锈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汽油燃烧【答案】C【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错误;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属于吸热反应,正确;D、汽油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错误;故选C。10、下面是碳或碳的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A.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D.当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碳【答案】C【详解】A、根据题意三个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燃烧放热,故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选项正确;B、根据题意三个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C、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都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三个反应反应类型不同,选项错误;D、根据反应关系式;;;可知,当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碳,选项正确;答案为:C。11、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答案】(1);(2)产生大量气泡;(3)整理洗涤仪器(合理即可);(4)盐酸洒出/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3)结束实验后,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仪器;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4)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未紧靠烧杯口,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12、粉尘爆炸实验【现象】 。【结论】 。【分析】蜡烛的作用: 。加盖的作用: 。鼓气的作用: 。【爆炸原理】干燥的面粉与空气混合后,被燃烧的蜡烛点燃,在密闭的有限空间的容器内急剧燃烧,所以发生爆炸。【总结】粉尘爆炸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 越大,燃烧就越 。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1)有 的气体或粉尘;(2)与 充分混合;(3)遇到明火或火花;(4)在 空间内。【答案】 面粉发生爆炸,发出“砰”的响声,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引燃面粉 形成有限的空间 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 剧烈 可燃性 空气(或氧气) 有限【详解】根据爆炸原理:干燥的面粉与空气混合后,被燃烧的蜡烛点燃,在密闭的有限空间的容器内急剧燃烧,所以发生爆炸。观察到现象为:面粉发生爆炸,发出“砰”的响声,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分析:蜡烛可以引燃面粉,加盖的作用是形成有限的空间;鼓气的作用是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总结:粉尘爆炸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1)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2)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3)遇到明火或火花;(4)在有限的空间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7.1燃料的燃烧--人教版化学九上探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7.1燃料的燃烧--人教版化学九上探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