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9.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是①河流大量注人②降水和蒸发量小③海域封闭性较强④海水完全冰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0.圣劳伦斯湾A.温度西部低于东部B.盐度层底低于表层C,密度秋季低于夏季D.密度北部高于南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节能建筑是指能够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某同学研究设计了一种被动式节能房屋,冬季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使房屋保持较为舒适的温度。下图示意该同学绘制的被动式节能房屋“制热”模式。光伏发电、可控开关口丙双层玻璃、阳鹅卵石/:8(1)若该被动式节能房屋位于辽宁省,则此房屋屋顶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与煤炭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有。(6分)(2)从大气受热角度分别说明太阳房中双层玻璃和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作用。(6分)(3)冬季关闭可控开关甲和丙(乙、丁为打开状态),从热力环流角度,画出图中线段中大气的运动方向。(2分)(4)夏季为了保持室内凉爽,应如何控制可控开关,并说明理由。(6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小黄鱼属于洄游性鱼类,一般3月开始洄游产卵,产卵洄游时,小黄鱼从越冬场出发,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如下图所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越冬场分布及3月洄游产卵线路。120°126°34°b季风海冬半年洋流洋流②、越冬场产卵场28°产3月洄游产卵线路(1)按海水温度分,指出洋流①②的类型,并说明它们对沿岸气候的影响。(8分)(2)指出影响小黄鱼洄游产卵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6分)(3)比较乙、丁两海域年平均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地理第6页(共6页)】25030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学校地理班级装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姓名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天体悬于夜空装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据此完成1~2题。订订织女星线·内:郎星匹不1.图示“夏季大三角”应位于要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可能有潜在的宜居带,寻找该宜居答线带中宜居天体的主要依据可能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题: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同波长的可见光北京时间2024年9月14日09:30,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了过去24小时空间天气综述:过去24小时,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共爆发了11次M级耀斑,最大耀斑等级为M5.4级(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级别越往后,所释放的能量越大)。右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9月13日13:00前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拍摄的太阳影像。据此完成3~5题。(注:图中a为大而亮的斑块,b为黑色斑点)【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地理第1页(共6页)】25030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牛郎星、织女星在夏夜星空明亮,且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说明牛郎星、织女星自身能够发光,且处于银河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不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2.A行星存在生命(宜居)的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的温度: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过高,不适宜生物生存。3.B由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示影像中a为大而亮的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为温度较周边低的黑子,出现在光球层。4.C由题干可知,9月13日09:30至14日09:30,太阳活动水平中等,爆发了11次M级耀斑,故空间天气状况对短波有严重干扰,信号质量下降明显,甚至出现中断,短波收听指数可能为不宜;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可能影响地球磁场,可能对信鸽飞行有影响,信鸽飞行指数可能为谨慎。5.B地震与太阳辐射相关性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诚少: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太阳耀斑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太阳耀斑与黑子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流星雨不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6.C根据材料可知,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距今3.2亿年至3.1亿年时期,属于古生代。7.D根据材料可知,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距今3.2亿年至3.1亿年时期,属于古生代,海生贝类化石说明当时有海洋存在,能支撑该岩层中化石形成时期古亚洲洋尚未闭合这一结论。8.A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9.C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2现实的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水圈蒸发水分进入大气圈,①为水圈,④为大气圈,水圈将水分渗透进岩石圈,大气圈降水到岩石圈,②为岩石圈,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③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②岩石圈上部不连续:③为生物圈,占据④大气圈底部,①水圈全部、②岩石圈上部:②岩石圈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所有资源。10.A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25千米的高度处(平流层)浓度最高,应是臭氧: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应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与图中气体浓度的垂直变化不同。11.B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气成分是臭氧,与成云致雨相关性较小;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臭氧也是温室气体,但在对流层浓度很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强;大气中成分复杂,臭氧的体积分数占比不是最小的。12.B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13.D由题干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判断乙地的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图中由东向西并垂直于等压线,此地位于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45度左右,可判断风向为东北风。14.B根据对流层大气分布特点可知,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即M,N气压值大于P、Q:结合图示等压面分布可知,N气压值大于M。故图示M、NP,Q四处中,气压值最大的是N。15.D根据上题可判断出,气压值N>M>Q>P: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在水平方向上是N流向M、Q流向P;垂直方向上,地面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即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上升,M气压低,气流上升:地面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气压升高,即地面气压高的地方空气下沉,N气压高,气流下沉。故能正确反映图示气流运动状况的是D图。16.C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乙地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在海陆风环流中,白天陆地升温较海洋快,温度较海洋高,夜晚陆地降温较海洋快,温度较海洋低,故甲地可能表示白天的陆地、夜间的海洋:市区人为热排放较郊区多,温度较郊区高,故甲地可能表示市区。17.B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是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高空从山坡流向谷地,近地面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称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图示为谷风,且山坡上盛行上升气流,因此应该为白天,午后最符合。18.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风风向一直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夜晚,城市人类活动释放的热量,使山坡附近大气与城市同海拔高度大气的热力差增大,城市风与山风叠加,山风增大;白天,城市人类活动释放的热量使山坡附近大气与城市同海拔高度大气的热力差减小,谷风减弱,最终导致该市山风风速大于谷风。19.A海绵城市主要通过建设道路绿地、铺设透水砖等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改变地下及地表径流量,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大气降水和水汽输送等环节基本没有影响,对植物蒸腾影响不显著。【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03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辽宁省锦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docx 高一地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