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学无止境道法课件(3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学无止境道法课件(3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6.1 学 无 止 境
新知导入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于自大,不求上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东坡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习永无止境。即将毕业,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话题《学无止境》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2.法治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健全人格: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4.责任意识: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学习。
探究新知
学习目标:
一、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1.我们如何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2.为什么说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在实践中学习
3.我们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
4.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探究新知
1. 如何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怎么做)
某中学九年级的新生齐聚一堂进行动员大会。各班代表介绍班级目标和口号,10个班级根据自身情况立下弘愿,大声喊出敢拼敢搏的誓言。介绍目标这一环节,每班都清晰说明整个班级的总体目标和期待,大部分班级还陈列出了每门学科的学科目标和整体规划,充分展现出孩子们已经定下了明确的目标。
动员大会后,九年级各班教室里张贴了下面的标语: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思考:为什么学校会给初三学子贴出这样子的激励语?
①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尤其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压力小测试
请先闭上你的双眼。
用正常的眼神去看以下图画20秒钟。
压力小测试
你看到上面的图片是怎样的情况?
A、是静止不动 B、缓慢转动 C、高速旋转
1、如果你看到图片是静止不动的,证明你没有什么学习压力;
2、如果你看到图片中的花瓣是有一点点缓慢转动的,那就证明你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压力;
3、如果你看到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证明你学习压力很大。
那么你的压力来自哪里呢?
父母、老师的期望,升学压力
成绩下滑
探究新知
思考:你如何评价小清的做法?
提示:(1)小清在考前突击违背了作息规律,损害身体健康,也不能真正提高成绩;学习问题埋怨家长,是推卸责任、不理解家长的表现。
(2)小清没有正确对待面对学习中的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她应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正确认识学习压力
(1)产生原因:
①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
(2)具体表现:感到担心、紧张、焦虑。
(3)正确态度: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学习压力是好还是坏呢?
探究新知
压力是把双刃剑
没有压力
学习效率
适度压力
过度压力
学习需要
适度的压力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适度的学习压力对我们的学习大有帮助哦!
压力的双重影响
消 极
积 极
没有
压力
适度
压力
过度
压力
失去动力
停滞不前
焦虑增加
效率降低
激发干劲和潜能,表现更积极
探究新知
1. 如何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怎么做)
中考快到了,很多同学都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中。但小青最近晚上却经常失眠,夜里经常做噩梦,经常梦见自己在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不会做,考得一塌糊涂。白天上课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和疲惫,无论如何也集中不了精神看书,学习效率非常差。吃饭也没有胃口。
思考: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
②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要坦然面对。
探究新知
缓解学习压力的几种方法
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①转移注意力
不要总想着考试,听一听舒缓的音乐,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③保持适度紧张
考试之前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学会与这些情绪和平相处。
②保持身体放松
当意识到自己紧张时,可以深呼吸一下,这样做非常有效,能够及时使身体放松下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脸部保持微笑容易唤起人的愉快记忆。
④自我暗示
经常提醒自己,我能够做好,我能行。
探究新知
孔子晚年反复阅读《周易》,以至于穿连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
东晋时期的祖逖与好友相约,每天鸡叫时起床舞剑。后来他们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闻鸡起舞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这些成语典故,都表明了古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学习能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已成为我们相伴而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思考图片说明了什么?
探究新知
1. 如何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怎么做)
举行全民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③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探究新知
1. 如何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怎么做)
①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尤其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②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③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探究新知
2.为什么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P69
①人类正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的。 (对人类)
②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对青少年)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二、在实践中学习
探究新知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2、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陆游
4、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这些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知行合一。
名言赏析:
探究新知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仅要重视书本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
探究新知
3.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
材料: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在标准公布的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
课程改革后重视劳动课、综合实践课程,这说明了什么?
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探究新知
3.我们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为什么说“实践出真知”)
③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P70
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P69
②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P69
探究新知
4.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徐振超原本只上过一年多初中。刚进港口的时候,别人上班拎个饭盒,他却多带一本书。到上海港口学桥吊,别人周末去逛上海滩,而他一门心思地泡在码头上鼓捣图纸。30多年来,他时常警醒自己不能满足一知半解,特别重视知识更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徐振超能够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靠的就是30多年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从不间断地刻苦学习。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我们始终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探究新知
4.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观图片,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社会调查
志愿服务
科学实验
②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探究新知
4.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获得集体奖的“银发知播”:
这13位“知播”平均年龄77岁,他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感动了无数网友,纷纷表示“这些爷爷奶奶真酷”“这才是我们乐见的‘顶流’”。
不老的心态,自信的容颜,积极的探索,热情的奉献,终身学习的观念。这些就是他们吸引网友的人格魅力,更是他们感动中国的深层原因。
“银发知播”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探究新知
①我们始终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②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4.怎样在实践中学习?P70-71①②③
探究新知
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p72
(1)主动学习,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2)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阶段,采用课堂、自习、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3)坚持不懈,学习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4)培养敏感性,能够敏锐发现新事物、新现象。
探究新知
看图片,说说你有何感受?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无止境
积极面对当先的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1.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压力?
2.为什么学习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
4.我们要怎样在实践中学习?
探究提升
最高科技奖
课堂练习
1.近年来,宝典、高参、秘籍等考场速查资料在一些初中开卷考试中受到部分学生追捧。这些价格不菲的资料号称“考题全押中”“有我在手,考试必胜”,实则内容庞杂,粗制滥造,急功近利,误人子弟。部分学生听信宣传,抱着侥幸、投机心理,考试时妄想按图索骥,照抄答案,结果耗时费力,事与愿违。这告诉我们( )
A.速查资料就是好,试题答案全找到 B.学会学习最重要,增强实力是正道
C.开卷考试就让抄,使用速查效率高 D.考场速查很流行,略有玻疵当宽容
B
课堂练习
2.(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研学旅行寓“教”于“行”,边走边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这说明研学旅行有利于( )
①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超越
②实现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
③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自身素质
④提前进入社会,迎接各种考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在实践中学习的意义。
②③:分析题文,研学旅行边走边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说明研学旅行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自身素质;②③符合题意;
①:这不符合研学旅行的意义;①不符合题意;
④:这不是提前进入社会,我们依然要坚持完成学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3.(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初中毕业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无论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 )
A.认清现实,向困难低头 B.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C.自我休闲,游乐人生 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必实践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学习。
B:未来,无论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B符合题意;
A: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故A说法错误;
C:游乐人生体现的是享乐主义,这是不可取的,故C说法错误;
D: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4.(2023年广东省)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各地组织了各类读书活动,引发了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此类活动让青少年( )
A.结束校园生活,规划好职业生涯
B.激发学习热情,消除学习压力
C.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D.遵守公共秩序,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终身学习。
C: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各地组织各类读书活动,有利于让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故C说法正确;
A:青少年不能结束校园生活,故A说法错误;
B:“消除学习压力”说法太绝对,故B说法错误;
D: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023年、党中央再次对建设“学习型大国”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对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B.能迅速提高我们改变世界的能力
C.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D.表明人人已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终身学习的理念。
A:分析题文,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贯穿人生的始终,所以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故A正确;
B: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大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迅速大幅提高改变世界的能力;故B错误;
C:教育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故C错误;
D:“表明人人已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还未达到人人都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程度;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中央于2023年再次对建设“学习型大国”作出重要部署,通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设学习型大国需要我们( )
A.全部都利用网络学习 B.摒弃学校学习的方式
C.集中精力搞理论学习 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终身学习。
D:题干表述了通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说明建设学习型大国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故D符合题意;
A:网络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此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说法错误;
B:学校学习非常重要,不能摒弃,故B说法错误;
C:我们不但要重视理论学习,也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大力倡导读书( )
①可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②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可以启智增慧,提升个人修养
④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①③④:大力倡导读书,可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启智增慧,提升个人修养。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25.(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石榴花开,毕业季来。同学们在一起回顾往事。
(1)请简要分析,学校开展小玲所述活动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至少两方面)
【答案】(1)开展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养、滋养精神世界;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校园生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为帮助小章排解烦恼,请贡献几个金点子。(至少两个)
(2)中考之前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小章同学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学会与这些担心、紧张的情绪和平相处;
脸上长痘痘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正视这些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小章同学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睡眠充足;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清洁皮肤;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分析】考点考查:爱护身体、自救自护的方法、养护精神、正确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能力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