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节机械运动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 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 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 5m /s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 10 m/sC.在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在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2.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拖拉机在 10 min 内行驶了 2 400 mB.某同学骑自行车,在105 s内行驶了1 000 mC.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9.69 s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 km/h3.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火车正在进站B.乘客站在地铁入口的自动扶梯上下行C.雪花在空中下落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4. 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 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的运动 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运动 ④飞机起飞前在直线跑道上滑行的运动 ⑤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⑥跳高运动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5.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左匀速行驶,如图甲所示,当经过一棵树附近时,恰有一个果子从树上自由落下,则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图乙中的( )A.a B.b C.c D.d6. 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车上的小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人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B.小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小车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D.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运动的7. 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 ( )A.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B.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C.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D.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8. 北京时间2024 年4 月 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如图所示。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我们说返回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返回舱的降落伞 B.地面上的灌木丛C.太空中的空间站 D.地面上运动的汽车9. 若没有参照物,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10. 小平周末同家人出门,在路上行驶时的两个画面如图所示,若判断小平(在甲车中)正在运动,则不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面B.路旁的广告牌C.驾驶汽车的爸爸 D.旁边经过的乙车11. 如图所示,问天实验舱的机械臂托举航天员送往指定位置执行出舱活动。在托举运送过程中,如果认为出舱的航天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舱内的航天员B.问天实验舱舱体C.地球 D.机械臂的脚限位器12. 端午节时,各地常进行赛龙舟。比赛时的龙舟或齐头并进,或交替领先。龙舟上某一队员看见对方龙舟上的指挥者正稳稳地站着,擂着鼓指挥着队员们进行比赛,此时这位队员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道两岸的观众B.河水C.对方的龙舟 D.自己坐的龙舟13. 若把正在下降的跳伞运动员看成是静止的,则应以下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 ( )A.地面 B.正在上升的无人机C.正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降落伞14.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 2024 年 4 月 25 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们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B.火箭发射塔C.火箭 D.地球1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16. 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牌上的“30”表示限制车速不超过30 m/sB.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C.轿车若按规定速度行驶,行驶到萧山机场至少需要 2.5 hD.若轿车经过某一长为200mm的路段所用时间为10 s,则轿车没有超速17.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②由于兔子自认为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科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的快慢的。④科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的快慢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18.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6s内做加速运动B.物体在2-4s内的运动速度是5m/sC.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19.小明同学读初中,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一次上体育课的情景,你认为错误的是( )A.下午第二节课体育课,14:00开始上课B.当时气温在30℃左右,人感到有点热C.课中进行的1000m赛跑中,冠军的成绩为12.1sD.跑到终点后测试自己的脉搏,10s内跳了20次20.一架飞机沿最大纬线圈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作环球飞行,大约需( )A.40小时 B.400小时C.80小时 D.800小时二、填空题21.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km/h。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22.2019年9月30日,位于乌蒙山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工程师以1.6m/s的速度走过大桥,用时1250s,桥长 m。驾驶员驾驶工程车以40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 (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 min。23.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关于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1)丙同学的运动状态是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示可判断 同学运动最快,速度为 m/s,合 km/h。(3)开始运动时,甲、乙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图(a)中6 s末,甲、乙同学相距 m。24. “五一”假期,小丽随父母乘车到杭州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在她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一会儿,小丽发现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 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 。(4)小丽换乘的火车长 120 m,匀速通过长360 m的山洞,已知火车行驶速度为 10 m/s,则火车 完全 通过该山洞所用的时间为 。25.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自行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s。(2)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m。(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26. (1)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 的,轿车是 的,骑自行车的人是 的。(均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 的,以地面 为参 照物,乌龟是 的。若认为地面是运动的,则参照物是 。27. 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0~2s内,物体做 运动;第3 s时,物体处于 状态;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2)如图乙所示,在 s内,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在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28. 如图所示,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 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80次/min。 则:(1)根据甲的心率为 80次/ 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mm/s.(3)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 (填“快”或“慢”)。三、实验探究题29. 1583年的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他被悬灯摆动的节奏所吸引,决定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后来,他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⑴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⑵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A、为了验证猜想,除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科还需要器材: 。B、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序号 小球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1 30 120 2.22 40 120 2.23 50 120 2.24 50 90 1.95 50 60 1.5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论: 。②通过对序号3,4,5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科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 。④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 。30.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做出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实验过程】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实验数据】气泡长度约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1 15 22.52 30 14.93 45 12.24 60 13.85 90 19.9(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1.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图所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距离s3/m1 45 9 14 232 75 15 38 533 90 18 56 ▲4 105 21 76 97(1)根据表中已给的数据,分析计算并填写尚缺的数据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停车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四、解答题32. 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1)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3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34.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问:(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做 运动。(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35.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 A.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B.根据图像可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求出乙车的速度;C.根据图像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D.在s-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像进行判断。【解答】 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故A错误。B.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乙车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求速度的大小,然后对速度统一单位,进行大小的比较。【解答】 拖拉机的速度为;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载重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v4=30km/h=30×m/s≈8.33m/s。综上分析可知,速度最快的是百米赛跑。故选C。3.【答案】B【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解答】 A.正在出站的地铁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 雪花在空中下落 ,运动轨迹和速度大小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即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分析】 直线运动指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所以是直线运动;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经过的路线不是直线,所以不是直线运动;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所以是直线运动;④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行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所以是直线运动;⑤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经过的路线不是直线,所以不是直线运动;⑥跳高运动经过的路线不是直线,所以不是直线运动。综上分析可知,①③④正确,②⑤⑥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根据选择的参照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 下落的物体相对于车来说,一方面竖直加速下落,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后退,在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物体向后做平抛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 AC.若以桌面为参照物,玩具小人、小车与桌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B.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玩具小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D.以车为参照物,玩具小人与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结合图中人与景物的相对位置可做出判断。【解答】 图乙与图甲相比,广州塔相对于车的位置向右(东)发生了移动,因此,相对于地面,车是向西运动的;以车为参照物,小芳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芳是静止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 A.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返回舱的降落伞为参照物,两者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则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D.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地面上的灌木丛和运动的汽车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BD不符合题意;C.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太空中的空间站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空间站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B【解析】【分析】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解答】 A.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故B正确;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C错误;D.人在上升电梯中,人和地面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10.【答案】C【解析】【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 ABD.选择路面、路旁的广告牌、旁边经过的乙车辆为参照物时,甲车的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判断甲车中小平正在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B.选择驾驶车辆的爸爸为参照物,小平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平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D【解析】【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 机械臂托举航天员到达指定位置执行出舱活动时,出舱的航天员相对于舱内另外一个航天员、问天实验舱舱体和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它们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出舱的航天员相对于机械臂的限脚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机械臂的限脚器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分析】 静止是指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运动则是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对方龙舟上的指挥者正稳稳地站着,说明他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而对方龙舟的指挥者相对河道两岸的观众、河水、自己坐的龙舟的位置都是在变化的,只有与对方的龙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对方龙舟上的指挥者与对方的龙舟是相对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 跳伞员在下降的过程中,跳伞员与地面、正在上升的无人机以及地面上行驶的汽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也就是以地面、正在上升的无人机、地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跳伞员是运动的;跳伞员在下降的过程中,跳伞员与降落伞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跳伞员是静止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C【解析】【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 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他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指挥人员、火箭发射塔和地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火箭,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答案】B【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并且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解答】 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v甲<v乙;A.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B符合题意;CD.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速度都为零,即保持静止状态,故C、D不合题意。故选B。16.【答案】B【解析】【分析】 (1)标志牌指示的速度的单位是km/h;(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3)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变形公式求得时间;(4)求出速度的大小,然后与40km/h对比,得出答案。【解答】 A.图中“30”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30km/h,故A错误;B.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故B正确;C.根据可得, 按规定速度行驶,行驶到萧山机场至少需要 时间,故C错误;D.小轿车在行驶过程经过一高架桥,200m内所用时间为10s,则它的速度为,已经超过标志牌中的限速,故D错误。故选B。1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判断。【解答】 ①开始比赛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得出的结论,故①正确;②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故②正确;③④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那么采用“观众”的方法,故③正确,④错误。则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A。18.【答案】C【解析】【分析】从所给的s-t图像中找出各时间段的运动的规律,并能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同,在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4秒内保持静止状态,4-6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2-4s内的保持静止状态,其运动速度为0,故B错误;C.物体在6s内一共运动了15m,其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物体在前2s内速度为:,在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则后2s内的速度为:,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C。1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解答】A.下午第二节课体育课,14:00开始上课,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当时气温在30℃左右,人感到有点热,故B正确不合题意;C.课中进行的1000m赛跑中,冠军的成绩为12.1s,那么它的速度为:,超出人的生理极限,故C错误符合题意;D.跑到终点后测试自己的脉搏,10s内跳了20次,那么1分钟跳动60次,在正常范围内,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0.【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解答】根据t=s/v,可求得t=s/v=40000千米÷100千米/小时=400小时21.【答案】18;【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甲图确定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分别算出物体在1s、2s、3s直到6s时通过的路程,这样得出几个坐标点,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这几个点用线连起来,即得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解答】 由图甲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m/s=18km/h。所以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5m,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依此类推,在6s时通过的路程是30m,然后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如图所示:22.【答案】2000;东西;3【解析】【分析】(1)已知行走的时间和速度,利用公式s=vt求桥长。(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已知工程车行驶的速度和桥长,利用求工程车驶过大桥用的时间。【解答】由可得桥长:s=vt=1.6m/s×1250s=2000m。开动的车子中的驾驶员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说明车子向东运动,即大桥是东西走向。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为:。故答案为:2000;东西;3。23.【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2)甲;5;18(3)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2【解析】【分析】 (1)v-t图象可知丙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2)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通过路程相等,由此分析其表示的含义。【解答】 (1)v-t图象可知,丙的图象平行于横坐标,速度大小不变,为4m/s,丙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两人相距的距离为10m;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图中所示6s末即7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5m/s×6s=30m,s乙=s0+v乙t=10m+3m/s×6s=28m,甲、乙同学相距:Δs=s甲-s乙=30m-28m=2m。24.【答案】(1)对面的客车(或赵老师)(2)地面(或站台)(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48s【解析】【分析】 (1)(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火车完全通过该山洞的路程等于车长和山洞长的和,再根据计算火车完全通过该山洞的时间。【解答】 (1)小丽以对面的乘客为参照物,她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2)小丽以站台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3)火车完全通过该山洞所用的时间为:。25.【答案】(1)匀速;6(2)1.2(3)小于(4)东【解析】【分析】(1)根据甲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形状判断甲车的运动状态。根据图像确定通过0.6m所用的时间;(2)根据右图确定A点和B点对应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3)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大小;(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1)左图是甲车的路程和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0.6m时,对应的时间是6s;(2)观察右图可知,A点距离为0.6m,B点距离为1.8m,所以AB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1.8m-0.6m=1.2m;(3)由左图可知,甲车2秒通过的路程为0.2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由右图可知,乙车3秒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4) 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 乙车在向东的方向上改变位置,即乙车向东运动。26.【答案】(1)向右运动;向左运动;向右运动(2)静止;运动;乌龟(或兔子)【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解答】(1) 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右运动的;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小轿车超过了卡车,因此,轿车是向左运动的;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的位置向右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右运动的。(2)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兔子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 照物,乌龟的位置发生改变,即乌龟是运动的。若认为地面是运动的,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参照物是乌龟(或兔子)。27.【答案】(1)匀速直线;静止;40(2)0~2;80【解析】【分析】 (1)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根据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据此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2)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可知物体在2~4s内速度大小为40m/s,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s=vt得出物体通过的路程。【解答】 (1)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则第3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即0~2s通过的距离为40m;(2)如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所示物体在0~2s内速度不断增多,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vt=40m/s×2s=80m。28.【答案】(1)0.75(2)24(3)慢【解析】【分析】(1)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2)根据图甲确定一次心跳时间内坐标纸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计算走纸速度;(3)根据图片确定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内走纸的距离,然后根据计算每次心跳的时间,再计算出1min内心跳的次数,也就是心率,然后与甲的心率比较即可。【解答】(1)心跳1min 80次,则跳一次的时间为0.75s。 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0.75s。(2)由图甲可知在0.75s内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长度是18mm。据 得。(3)同一台心电图仪走纸速度相同,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走纸的长度是15 mm。由得每次心跳的时间故乙的心率即1min内心跳的次数为次;所以可得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慢。29.【答案】刻度尺;1、2、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解析】【分析】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解答】(1)因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线的长度需要刻度尺测量,因此还需要刻度尺。(2)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1、2、3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1、2、3组线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是小球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得出结论: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3)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故答案为:(1)刻度尺(2)1、2、3(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4)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5)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30.【答案】(1)秒表(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3)减小实验误差【解析】【分析】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解答】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31.【答案】(1)74(2)速度(3)(4)不要超速行驶【解析】【分析】(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2)根据表格可知,反应距离和速度的比值都等于0.2,即反应距离与汽车的速度成正比;(3)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4)从车速的角度提出一条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建议。【解答】(1)在第3组中,停车距离=18m+56m=74m。(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速度;(3)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速度,纵轴表示停车距离,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不要超速行驶。32.【答案】(1)解:制动前轿车的速度则轿车此时超速。(2)若为酒后驾车,则在反应时间内轿车行驶的路程从发现障碍物到刹车停止经过的路程s"=96 m+35m=131 m,因为131 m>100m,所以轿车会撞上障碍物。【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 计算制动前轿车的速度,然后再与限速进行比较即可;(2)首先用正常时的反应时间×4计算出酒驾时的反应时间,然后根据 计算此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再与滑行距离相加 的对从发现障碍物到刹车停止经过的路程,最后与100m进行比较即可。33.【答案】(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3)汽车的速度:。【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34.【答案】(1)西;匀速直线(2)解:72km/h=20m/ss=vt+s车=20m/s×50s+150m=1150m(3)解:S=1150m+150m=1300mt= =65s【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2)首先根据s=vt计算出车身在隧道中经过的距离,再与车长相加得到隧道的长度,即s隧道=s+s车。(3)当列车全部经过隧道时,它经过的路程等于车长和隧道长的和,然后根据计算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解答】(1)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2)72km/h=20m/s隧道的长度s隧道=s+s车=20m/s×50s+150m=1150m。(3)列车经过的路程:s=s隧道+s车=1150m+150m=1300m;列车全部经过隧道的时间:。35.【答案】(1)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1= ×0.4s=0.2sS1=v声×t=340m/sx0.2s=68m(2)超声波第二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2= ×0.3s=0.15sS2=v声×t=340m/sx0.15s=51m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S1-S2=68m-51m=17m(3)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车=△t-t1+t2=1s-0.2s+0.15s=0.95s被测汽车速度v= ≈17.9m/s【解析】【分析】(1)超声波发出再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是与汽车相遇时间的2倍,据此计算出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然后根据 S1=v声×t 计算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的距离;(2)同理,计算出超声波第二次到达汽车用的时间,根据 S2=v声×t 计算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最后将两个距离相减得到汽车在两次超声波到达时的距离差;(3)超声波到达汽车的两次距离之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汽车行驶的时间等于两次发射超声波的时间之差减去第一次相遇时间的一半加上第二次相遇时间的一半,即 t车=△t-t1+t2 ,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