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择题(2×30分)
1、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 流星:一闪即逝 B. 星云:拖着长尾
C. 彗星:圆缺多变 D. 月亮:轮廓模糊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有 ( )
A. 太阳系、银河系 B. 太阳系、地月系
C. 河外星系、地月系 D. 地月系、其他恒星系
3、图中天体 A、C的名称分别为( )
A. 天王星、火星 B. 金星、木星 C. 海王星、土星 D. 木星、金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 ( )
A. 维持地表温度 B.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C. 产生潮汐现象 D. 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5、生长在中高纬地区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显的约11年的周期性,下列因素与该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黑子 C. 极光 D. 太阳风
读地球内部结构图。
6、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 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突然消失
④横波速度减慢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 a岩层内部 B. c岩层内部 C. d岩层内部 D. e岩层内部
8、下列组合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0、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哪些圈层有关 ( )
A. A 和B B. B 和C C. A 和C D. A、B、C
2021年2月 13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读“地球内部图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H、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12、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的圈层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将下列各地质时期按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 新生代、太古代、元古代、中生代 B.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中生代
C.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 D. 新生代、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
14.不同的地质年代会有不同的生物类型。以下六种生物,曾经在古生代空前繁盛的有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④⑤
15、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径流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 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 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D. 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16、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 )
A. 地壳抬升 B. 风力沉积 C. 地壳下沉 D. 流水侵蚀
17、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
18、下列图中名称与相应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蘑菇石——风沙磨蚀 B. ②溶洞——海浪侵蚀
C. ③三角洲——流水侵蚀. D. ④沙丘——风力搬运
19、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主要原因是 ( )
A.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飞行员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B. 水汽含量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
C. 固体杂质含量少
D. 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20、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地区高,高纬地区低
③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每升高 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
④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21、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 气温降低B. 气压升高C. 密度减小 D. 湿度增大
2020年11月11日,一位蓝天白云下纵意生活,无意打扰城市喧嚣的藏族少年,用一张未加腘脂粉末修饰的黝黑脸庞,带上原生态的高原红,眼睛清澈却散发出粗犷美立刻登上热搜,引爆了一场全网舔屏的狂欢。据此和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2、高原蓝天现象( )
A. 与大气的反射有关 B. 与大气的吸收有关
C. 与大气的散射有关 D. 与大气的成分有关
23、丁真的服饰是藏族传统服装,早晨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这种习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大气还指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山明水净夜色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成下面小题。
24、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25、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27、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2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 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 ①—④—②—③
29、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气温值 B. 气压值H 最高
C. G为城郊, H为市区 D. G处比 H处易出现阴雨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 ),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下图示意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题。
30、与同时期晴朗天气相比,雾霾天气下,图中字母代表的作用发生的变化是(
A. f变大 B. a变大 C. b变太 D. d变大
二、综合题
3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E中表示太阳辐射是 。
(2)B少于 C 的原因是 .
(3)E 称为 .
(4)A称为 、A对地面起到 作用,有霜的夜晚A (较大,较小)。
(5)晴天温差比阴天 。(大或小)
(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B 增强 B. D 减弱 C. E 减弱 D. A 增强
(7)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8)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2、甘肃省和政县地质研学。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上海某中学的同学们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考察研学。
(1)考察之前,同学们学习了地球演化的相关知识。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单选)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 太古宙→冥古宙→元古宙 D. 三叶虫→恐龙→猛犸象
(2)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③不同的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
④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地质年代,该区域中,最古老的地层是B(填字母),该地层中的化石说明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是 (选填:干燥的陆地/温暖的海洋)。
(4)在图2“地质年代示意图”中,分别写出三叶虫、恐龙、以及哺乳类动物对应的数字 、 、 。
(5)在恐龙繁盛时期,地球上主要以 植物为主,这给目前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6)考察结论: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青藏高原地区的生物进化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特点,又具有阶段性特征,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壳则经历了 (选填:抬升/下降/水平) 运动。
33、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2017年10月某日某时测得下面四点的高度和气压值,如下表所示。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高度(m) 气压值(hPa)
A 1.5 1004
B 1.5 1036
C 5500 506
D 5500 512
(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2) 试推测A地的天气为 B地的天气为 。
(3)如果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在下图中相应位置上标出C、D两点,并画出热力环流圈。
(4)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A、B两点相比,可能温度相对较高的是 ,
(5)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晚)。
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为 ,是 作用下形成的。
(2)B图中迎风坡坡度较 这种地貌主要分部在我国 地区。
(3)上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出山口的是图 (填字母),该地貌的名称是 .
地理答案
1-5 ABDAB; 6-10 DCADB;
11-15 CCCDD; 16-20 BCABB
21-25 ACBDC; 26-30 DCDCA
31. (1) c;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 地面辐射; (4) 大气逆辐射; 保温; 较小
(5) 大; (6) B
(7)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霜冻
(8) D
32. (1) D; (2) C; (3) B; 温暧海洋; (4) 4、5、6
(5) 裸子 为人类提供煤碳资源; (6) 抬升
33. (1) 受热不均; ⑵ 阴雨; 干燥; ⑶ 略 ; ⑷ A; ⑸ 夜晚;
34. (1) 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 ⑵ 小 西北 ; ⑶ C 冲积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