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________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①血浆是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之一:是________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主要成分
(1)血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2.本质
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________。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________ 越高
越少 越小 ________
(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作为一个________系统,可以直接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______,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________,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________的参与。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
3.细胞和________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________,也参与了________的形成和维持。
【自主检测】
1.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
(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3.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淋巴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细胞内液
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途径一般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靶细胞
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液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下列有关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泪液、尿液和组织液均属于细胞外液
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
C.尿素、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均可在细胞外液中找到
D.淋巴液回流形成血浆,所以二者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
6.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7.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
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8.下列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9.护士给糖尿病病人进行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药物直接进入(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血浆渗透压越大,尿量越多
D.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12.(不定项选择)下表为某人的尿液、原尿和血浆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
a液(%) b液(%) c液(%)
蛋白质 微量 8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5 0.72 1.25
尿素 0.03 0.03 1.8
尿酸 0.004 0.004 0.05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液是原尿,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c液中没有葡萄糖的原因是原尿经过肾小管的时候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
C.因为c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多于a液和b液,所以c液是尿液
D.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往往会引起尿蛋白
13.(不定项选择)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
D.白蛋白减少,氧气运输能力减弱
14.如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据图回答:
(1)细胞C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字母)
(2)B与D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D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其中的________物质。
(4)内环境中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pH和________。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  ]____________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图甲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乙是内环境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细胞直接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图甲中②和④对应图乙中的相应物质,则a是图乙中的[ ]________,b是图乙中的[ ]________(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在图甲方框内用箭头表示a、b和④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3)①②③④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6.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 NaCl溶液质量分数/%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________
3 0.9 ③________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体积缩小,皱缩
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知识梳理】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____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_____活动的进行。
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
在记录本中,画一个表格记录。
(3)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________,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对物质,如NaH2PO4/Na2HPO4、H2CO3/
NaHCO3等。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引起pH的大幅度变动。
3.体温的动态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________。
4.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
(1)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不断变化,但都处于________。
(2)渗透压不断变化,但处于________。
5.内环境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__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处于________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础
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活动,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础。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历程(填表)
贝尔纳(法)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调节
坎农(美) 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________________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观点 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________,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__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只有________浓度和血液中的________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才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的必要条件。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2)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
(3)稳态是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5)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6)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7)外界环境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
(8)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5.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D.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
6.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
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口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8.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不需神经系统的参与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水等
C.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9.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10.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错误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11.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1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13.(不定项选择)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血浆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
14.(不定项选择)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HCO3反应
15.在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如图1、图2和下表是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体液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4 7.7 8.0
体液的pH
(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哪几项是正常的__________;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NaCl为________(质量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格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 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调节网络。
17.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
第1节
【知识梳理】
一、
1.(1)以水为基础 (2)①血细胞 ②组织液
2.(1)细胞外液 (2)血浆 组织液 (3)体内细胞
二、
1.(1)蛋白质 无机盐 (2)蛋白质
2.盐溶液 海洋
三、
1.(1)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越大 越低 (3)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2.7.35~7.45 HCO、HPO
3.37 ℃
四、
1.开放 内环境 物质 废物
2.系统 内环境 外界环境
3.内环境 内环境 内环境
【自主检测】
1.
2.(1)×(2)×(3)×(4)√(5)×
3.B
4.C
5.B
6.D
7.B
8.D
9.B
10.C
11.A
12.BD
13.BC
14.
(1)D (2)D中含较多的蛋白质,B中蛋白质很少 (3)缓冲 (4)适宜的温度 (5)A 组织液 组织水肿 (6)小 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且CO2排出不畅
15.
(1)内环境
(2)① 淋巴液 ③ 组织液 如图所示
(3)②
16.
(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偏高 ②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更小
第2节
【知识梳理】
一、
1.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
2.(2)pH计或pH试纸 5 pH 酸或碱的滴数 (3)缓冲液 
3.(1)年龄、性别 (2)1 ℃
4.(1)一定的范围内 (2)一定的范围内
5.(1)各个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2)每一种成分 理化性质 动态平衡
二、
1.各器官、系统
2.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各种器官、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3.一定限度 剧烈 障碍
三、
1.血糖 含氧量
2.温度 pH
3.正常生命活动
【自主检测】
1.
2.(1)×(2)√(3)×(4)×(5)×(6)√(7)×(8)√
3.D
4.D
5.B
6.D
7.B
8.B
9.D
10.D
11.D
12.B
13.AC
14.BD
15.
(1)血糖、体温、液体的pH 血糖、体温
(2)0.9% 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乃至影响其生理功能
(3)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中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不超过1 ℃
(4)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16.
(1)消化 未被吸收的物质
(2)氧气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呼吸 循环
(3)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4)内环境 (5)神经—体液—免疫
17.
(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液 (2)神经和体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