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人教版)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共1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类地行星的大小与地球接近,距离太阳较近,推测下面选项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金星 B.木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2.太阳系有多颗行星,但只有地球成为人类的家园,主要原因是地球①体积较小②温度适宜③日地距离远④拥有液态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新闻联播》的片头视频以地球运动为元素,象征着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下图为新闻联播片头视频的一个画面。据此完成3、4题。3.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从画面中看到的地球形状是A.球体 B.圆形 C.圆柱体 D.弧形4.下列图中能反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的是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甲、乙、丙、丁四点所在的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A.甲点所在的纬线 B.乙点所在的纬线C.丙点所在的纬线 D.丁点所在的纬线6.下列经线中能与图中甲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A.0° B.90°E C.60°W D.120°W7.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点位于南半球 B.丙点位于丁点的正南方向C.丙点位于西半球 D.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北方向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现象与二十四节气形成原因一致的是A.昼夜现象 B.海陆变迁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9.山西省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所对应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中国位于亚洲,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亚洲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讲述了尼摩船长等人周游海底的故事。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下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 12、13 题。12.由上图可知,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海底地形为A.大陆架一洋盆一大陆坡 B.大陆坡一洋盆一大陆架C.大陆坡一大陆架一洋盆 D.大陆架一大陆坡一洋盆13.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海底地形是A.海沟 B.洋盆C.大陆架 D.洋中脊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郧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下图为郧西珊瑚化石照片。据此完成14、15题。14.造成郧西大梁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填海造陆 B.人类活动C.全球变暖 D.地壳运动1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郧西珊瑚化石成因相同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有海螺化石 B.人类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C.南极大陆冰川面积缩小 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16.(12分)【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课题资料:资料一 乡村实践 某中学地理小组前往学校周边的乡村开展等高线地形图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资料二 阅读示意图 该乡村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课题思考:(1)说出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并估算最高峰的海拔范围。(3分)(2)判断该地主要的地形类型。(2分)(3)写出①②③处地形部位的名称。(3分)(4)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计划开发攀岩项目,请你在①②③中选择合适的地点,并说明理由。(4分)(13 分)【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山西省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以“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任务一 收集资料为了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小组成员绘制了一幅校园平面图(如下图)。(1)概括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2分)(2)说出教学楼位于体育馆的方位。(2分)任务二 调查分析在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该地图漏绘了比例尺这一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它对于理解地图上的信息至关重要。(3)图中缺少比例尺,若量得图中宿舍楼入口到教学楼入口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实地距离约为175米,请你计算此图的数字式比例尺。(2分)(4)在相同图幅的情况下,与中国地图相比,判断校园平面图属于大比例尺地图还是小比例尺地图,并说明理由。(3分)任务三 应用拓展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电子地图,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小组成员在绘制校园平面图时,也利用电子地图对校园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5)与纸质地图相比,列举电子地图的优势。(4分)18.(10 分)[探究发现]探究主题: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探究资料:资料一 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2024年8月8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 千米。资料二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探究思考:(1)说出日本濒临的大洋名称。(2分)(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4分)(3)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简述地震发生时,我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4分)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人教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16.(1)等高距:100米;(1分)最高峰的海拔范围:700~800米。(2分)(2)丘陵(低山)。(2分)(3)①山脊;②陡崖;③山谷。(3分)(4)攀岩应选择在②处进行;(2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处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项目。(2分)17.(1)实地调查;访问互联网;咨询学生和老师;查阅图书;等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2)东南方向。(2分)(3)1:5000。(2分)(4)属于大比例尺地图。(1分)在相同图幅的情况下,与中国地图相比,校园平面图表示的范围较小,呈现的内容较为详细,比例尺较大。(2分)(5)电子地图可放大、缩小或旋转;信息储量大;携带方便;内容更新快;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18.(1)太平洋。(2分)(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或板块碰撞挤压处),(2分)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发生地震。(2分)(3)在教室可躲到课桌下面,用书包护住头部;在家中可躲在墙角或卫生间;在室外可迅速跑到空旷地带,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评分说明:主观试题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地理事物名称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