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七年级上册1、开启初中生活2、正确认识自我少年有梦成长的时空珍爱我们的生命追求美好人生4、幸福和睦的家庭5、和谐的师生关系8、生命可贵9、守护生命安全11、确立人生目标12、端正人生态度13、实现人生价值3、梦想始于当下6、友谊之树常青7、在集体中成长10.保持身心健康2024年11月11日19时48分许在珠海发生的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是一起极其严重和恶劣的事件。这起事故导致了35人死亡、43人受伤,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对社会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犯罪嫌疑人樊某驾车闯闸强行进入体育中心,冲撞正在内部道路锻炼的市民,这种行为并非简单的交通肇事,而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犯罪。樊某的作案动机是对其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他任由心中的不满泯灭人性与良知,公然拿无辜市民的生命泄私愤,其行为罪不可恕。这种因为个人问题而报复社会的行径,心理极其扭曲和阴暗。驾车冲撞市民,导致了35人死亡、43人受伤新课导入: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都会经历风雨的洗礼。只有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的希望和光彩。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滋养自己的心灵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10.2 滋养心灵。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10.2 滋养心灵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1.政治认同:理解个人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2.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3.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4.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责任,主动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滋养心灵的方法。教学难点:滋养心灵的原因。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2.如何滋养心灵?生活观察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保持身心健康,除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还要滋养我们的心灵。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生理需求,还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青少年精神及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到4%-8%,检出率约为24.6%。其中青春期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到精神科就诊的儿童1/3存在明显抑郁症状,7.4%的患儿可能存在重度抑郁。由此可见,青少年正在遭遇心理危机,一旦发现儿童有情绪低落等抑郁症倾向时,应尽早进行心理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患上了“空心病”,精神空虚,生活缺乏动力,浑浑噩噩没目标。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究竟有何重要意义?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P74、77①②③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p77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p77当一个人心理健康指数很低时,就会产生心情低落、焦虑甚至抑郁的表现。这会间接导致与生活接触产生负面情绪。如果一个人心理健康指数高,乐观积极、开朗自信,就能对他人产生欣赏和正面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感到归属感、支持感和自我认同,从而减轻工作学习产生的压力与消极心态。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思考:为什么要滋养心灵?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p74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p77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p74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p77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小学时,小俊学习成绩很好,上初中后,成绩却不太理想。他逐渐失去了自信,学习状态很差。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小俊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经过老师的疏导,小俊的状态越来越好,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探究与分享小俊为什么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你有哪些调节自身状态的好办法?(1)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2)学会接纳自身存在的不良状态,如焦虑、恐慌、缺乏自信等,知道偶尔出现不良状态是正常的,要坦然面对;再如,寻找合适的方法释放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又如,当我们发现单纯靠自我调适无法解决问题时,还应当及时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可以向家长、老师、同学倾诉,也可以寻求专业指导,群策群力,促进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成长路上,你曾遇到过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吗?你是如何处理的?与同学打架学习压力大考试不及格爸妈吵架闹离婚被老师批评生病发烧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生命空虚思考:这些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吗?出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数据分析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年群体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80%20%青少年患病群体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青少年患抑郁症中国青年是抑郁症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16%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乐观24.1你知道每年的5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内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要求:A.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B. 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2.如何滋养心灵?方法与技能1说服自己接纳挫折告诉自己挫折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预料挫折情境可能带来的最糟糕的结果,接受它,就已经开始转向问题的解决。2培养幽默感笑一笑可以帮助自己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同时可以从中体悟生活智慧、人生哲理。3积极寻求帮助和父母、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信任的人交流自己的问题,舒缓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具体的经验、建议。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方法与技能4培养兴趣爱好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艺,加以培养和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有了这项专长,自信心就会大增,抗挫力也会增强。5眼光放长远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自己当下的得失,而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制订清晰的规划,并努力去实现。6关心帮助他人知道我们的生活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主动向处境不利的人们提供帮助。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请替换文字内容2024年8月31日巴黎残奥会上,彭秋萍和队友在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中 ,以2分14秒98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9月23日,彭秋萍重返母校作励志演讲。演讲中,彭秋萍深情回顾过往。四岁时,她不幸遭遇疾病,从此与双拐相伴。然而,她并未屈服于命运,而是选择了游泳作为自己疗愈身体和心灵的“止痛药”。在水中,她找到了自由与力量,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次次挑战自我,最终站上了巴黎残奥会的领奖台。彭秋萍说“水是最好的止痛药。在水里,我的就像是鱼儿,能自由地游啊游!”“宜州金花”——彭秋萍2.如何滋养心灵?彭秋萍经历告诉我们如何滋养心灵?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A.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B.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01022.如何滋养心灵?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①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②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①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量,提升自己的底气和能力。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如何滋养心灵启思导行(1)保持乐观的情绪;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等等。(2)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完善自我等等。滋养心灵为什么要滋养心灵?如何滋养心灵课堂小结: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3.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保持身心健康,既要爱护身体,又要滋养心灵。下列选项体现滋养心灵的有( )①寒假期间注意饮食,适当锻炼②周末去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③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掌握自救自护技能④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竞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2.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2024年清明节之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开展这类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是( )① 青少年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应加强教育②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③ 青少年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④ 参加主题教育青少年就一定能健康成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堂练习3.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 )①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③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④遇到问题只一个人承担,探索解决方案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课堂练习4.且听风吟,心随花开。一首小诗写到:“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这告诉我们要( )① 延长生命的时间,追求生命的永恒 ② 懂得生命的短暂,活出生命的精彩③ 直面生命的脆弱,增强生命的韧性 ④ 追求生命的高度,成就人生的幸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课堂练习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1)材料表明保持身心健康要注意哪两个方面?(2)我们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参考答案:(1)爱护身体、滋养心灵。(2)①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