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0.2 滋养心灵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10.2 滋养心灵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七年级上册
1、开启初中生活
2、正确认识自我
少年有梦
成长的时空
珍爱我们的生命
追求美好人生
4、幸福和睦的家庭
5、和谐的师生关系
8、生命可贵
9、守护生命安全
11、确立人生目标
12、端正人生态度
13、实现人生价值
3、梦想始于当下
6、友谊之树常青
7、在集体中成长
10.保持身心健康
2024年11月11日19时48分许在珠海发生的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是一起极其严重和恶劣的事件。这起事故导致了35人死亡、43人受伤,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对社会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犯罪嫌疑人樊某驾车闯闸强行进入体育中心,冲撞正在内部道路锻炼的市民,这种行为并非简单的交通肇事,而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犯罪。樊某的作案动机是对其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他任由心中的不满泯灭人性与良知,公然拿无辜市民的生命泄私愤,其行为罪不可恕。这种因为个人问题而报复社会的行径,心理极其扭曲和阴暗。
驾车冲撞市民,导致了35人死亡、43人受伤
新课导入: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都会经历风雨的洗礼。只有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的希望和光彩。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滋养自己的心灵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10.2 滋养心灵。
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
10.2 滋养心灵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1.政治认同:理解个人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3.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4.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责任,主动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滋养心灵的方法。
教学难点:滋养心灵的原因。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2.如何滋养心灵?
生活观察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保持身心健康,除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还要滋养我们的心灵。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生理需求,还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青少年精神及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到4%-8%,检出率约为24.6%。其中青春期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到精神科就诊的儿童1/3存在明显抑郁症状,7.4%的患儿可能存在重度抑郁。由此可见,青少年正在遭遇心理危机,一旦发现儿童有情绪低落等抑郁症倾向时,应尽早进行心理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患上了“空心病”,精神空虚,生活缺乏动力,浑浑噩噩没目标。
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P74、77①②③
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p77
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p77
当一个人心理健康指数很低时,就会产生心情低落、焦虑甚至抑郁的表现。这会间接导致与生活接触产生负面情绪。
如果一个人心理健康指数高,乐观积极、开朗自信,就能对他人产生欣赏和正面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感到归属感、支持感和自我认同,从而减轻工作学习产生的压力与消极心态。
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世界精神卫生日”
思考: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
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p74
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p77
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p74
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p77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滋养心灵的重要性)
小学时,小俊学习成绩很好,上初中后,成绩却不太理想。他逐渐失去了自信,学习状态很差。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小俊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经过老师的疏导,小俊的状态越来越好,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探究与分享
小俊为什么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
你有哪些调节自身状态的好办法?
(1)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2)学会接纳自身存在的不良状态,如焦虑、恐慌、缺乏自信等,知道偶尔出现不良状态是正常的,要坦然面对;再如,寻找合适的方法释放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又如,当我们发现单纯靠自我调适无法解决问题时,还应当及时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可以向家长、老师、同学倾诉,也可以寻求专业指导,群策群力,促进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成长路上,你曾遇到过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与同学打架
学习
压力大
考试不及格
爸妈吵架闹离婚
被老师批评
生病发烧
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
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生命空虚
思考:这些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吗?出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数据分析
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年群体
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80%
20%
青少年患病群体
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
青少年患抑郁症
中国青年是抑郁症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
16%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24.1
你知道每年的5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
内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要求:A.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B. 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如何滋养心灵?
方法与技能
1
说服自己接纳挫折
告诉自己挫折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预料挫折情境可能带来的最糟糕的结果,接受它,就已经开始转向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幽默感
笑一笑可以帮助自己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同时可以从中体悟生活智慧、人生哲理。
3
积极寻求帮助
和父母、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信任的人交流自己的问题,舒缓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具体的经验、建议。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方法与技能
4
培养兴趣爱好
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艺,加以培养和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有了这项专长,自信心就会大增,抗挫力也会增强。
5
眼光放长远
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自己当下的得失,而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制订清晰的规划,并努力去实现。
6
关心帮助他人
知道我们的生活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主动向处境不利的人们提供帮助。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请替换文字内容
2024年8月31日巴黎残奥会上,彭秋萍和队友在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中 ,以2分14秒98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9月23日,彭秋萍重返母校作励志演讲。演讲中,彭秋萍深情回顾过往。四岁时,她不幸遭遇疾病,从此与双拐相伴。然而,她并未屈服于命运,而是选择了游泳作为自己疗愈身体和心灵的“止痛药”。在水中,她找到了自由与力量,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次次挑战自我,最终站上了巴黎残奥会的领奖台。
彭秋萍说“水是最好的止痛药。在水里,我的就像是鱼儿,能自由地游啊游!”
“宜州金花”——彭秋萍
2.如何滋养心灵?
彭秋萍经历告诉我们如何滋养心灵?
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A.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B.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01
02
2.如何滋养心灵?
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①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②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①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量,提升自己的底气和能力。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如何滋养心灵
启思导行
(1)保持乐观的情绪;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等等。(2)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完善自我等等。
滋养心灵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如何滋养心灵
课堂小结: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3.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保持身心健康,既要爱护身体,又要滋养心灵。下列选项体现滋养心灵的有( )
①寒假期间注意饮食,适当锻炼
②周末去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③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掌握自救自护技能
④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2024年清明节之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开展这类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是( )
① 青少年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应加强教育
②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③ 青少年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
④ 参加主题教育青少年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3.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 )
①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
③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④遇到问题只一个人承担,探索解决方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4.且听风吟,心随花开。一首小诗写到:“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这告诉我们要( )
① 延长生命的时间,追求生命的永恒
② 懂得生命的短暂,活出生命的精彩
③ 直面生命的脆弱,增强生命的韧性
④ 追求生命的高度,成就人生的幸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1)材料表明保持身心健康要注意哪两个方面?
(2)我们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答案:(1)爱护身体、滋养心灵。
(2)①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