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4年秋期期中七年级阶段性调研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两大题,23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水笔填写。
3.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涂完整。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号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点比③点晚看到日出
B.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短
C.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不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E)
2.与河外星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为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李明同学暑假期间到甲城镇去旅游。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某人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正确的是
A.河流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
B.甲城镇所处地形类型是丘陵
C.丁处的海拔为450米
D.如遇暴雨为了安全应避开丁处
4.关于该城镇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 B.位于低纬度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
5.此时该城镇所在地区属于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某年冬至当天,河南省镇平县某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天中太阳光下测量旗杆影子变化的实践活动。完成下列6——8题。
6.一天中测量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短——长——短 C.长——短——长 D.逐渐变长
7.造成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8.测量当天,镇平县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白昼最长 B.昼长夜短 C.黑夜最长 D.昼夜等长
我国光伏发电技术世界领先。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地形图和该地建设的大型光伏发电站。读图,完成9——10题。
9.光伏电站适合建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此光伏电站应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沿着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所做地形剖面示意图,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11.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主要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日地的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卫星的数目适量
12.右图是地球仪示意图。图中甲地所在的位置是
A.(30°,60°) B.(30°S,60°E)
C(30°N,60°W) D.(30°N,60°E)
读不同半球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图,回答13——14题
13.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是
A.南半球 北半球 B.东半球 西半球 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
14.图中序号表示太平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宋代翁卷《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
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地球位于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6.此时南阳镇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长夜短,昼渐短
C .昼短夜长,夜渐长 D.昼短夜长,夜渐短
17.此时南阳镇平县和北京相比,昼夜长短情况是
A.南阳白天长于北京 B.南阳白天短于北京
C.两地白天时间等长 D.不能确定
18.《晋书·杜预传》中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 西晋初年的杜预(222—284)已具有了海陆变迁的思想。杜预提到的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A.海平面升降 B.人类活动 C.地壳运动 D.地球外部力量
暑期,小明开启了北京之行。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
样。结合如图,完成19——20题
(
莫斯科
伦敦
) (
北京
北京
)
19.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壳运动 D.生活习惯
20.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小,这是因为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文化差异小 D.经济差距小
得 分 评卷人 二、综合题。(共30分)
21.读甲、乙两个岛屿的轮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 方向;甲、乙两岛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岛。(2分)
⑵两岛屿中,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的是 岛;在地球五带中,甲岛大部分属于 带,
乙岛大部分属于 带。(3分 )
⑶我们放暑假时,甲岛的 (A或B)区域正值 (极昼或极夜)时期,(2分)
⑷这两幅图是根据 确定方向的。(1分)
⑸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测甲岛属于的大洲是 。(1分)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米,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分)
⑵图中甲、乙两条路线登山,追求刺激、挑战自我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路线 ,其理由是 。(2分)
⑶若在此地露营,图中B、C两地适合搭建帐篷的可能是 地。(1分)
⑷吴庄和B点相比,比较向阳的是 (1分)
⑸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1分)
⑹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 ,D、E两地需要修建隧道的是 地。(2分)
23.读湖北宜昌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宜昌市某县有一个名叫“雨水荒”的小村落。如同它的名字,“饮水难”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块心病。2018年初,宜昌市水利部门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启动引水工程。2018年底,一股清泉水“爬到”了“雨水荒”村。
⑴写出图中虚线①②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2分)
① ,② 。
⑵引水工程拟在A、B、C三处中,选取一处配套修建供给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蓄水池,你认为选在何处更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⑶若M到N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从M到N的实地直线距离约 千米。而当地“村村通”公路修建得弯弯曲曲,公路里程远大于MN间的直线距离,请说明这样修建的理由。(3分)
⑷“雨水荒”村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有村民想在D处修建旅游民宿,满足人们夏季避暑的需求,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3分)
⑸该等高线地形图缺少地图“语言”(即地图的三要素)中的哪一项?(1分)! 2024年秋期期中七年级阶段性调研 地理(答题卡) (
条形码区
)
姓名 准考 证号 考场号 座号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 错误填涂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作解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缺考标记
缺考考生,由监考老师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下面的缺考标记。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9分) (1) (2分) (2) (3分) (3)  (2分) (4)____________(1分) (5)   (1分) 22.(9分) (1) (2分) (2) (2分)  
七年级地理 第1页 (共2页)
! !
!
(3) (1分) (4) (1分) (5) (1分) (6) (2分) 23.(12分) (1)① ② (2分) (2) (3分) (3分) (3分) (5) (1分) (3)   ______________ (5分) (4) ______________(2分) 22.(9分) (1) (4分) (2)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分)      
七年级地理 第2页 (共2页)
! !2024年秋期期中七年级阶段性调研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0分)
1——5BBDDD 6——10CACCA 11——15BDCCA 16——20ABCBA
二、综合题。(共30分)
21.(9分)
⑴ 西北(1分) 乙(1分)
⑵ 乙(1分) 北寒(1分) 热(1分)
⑶ A(1分) 极昼(1分)
⑷ 经纬网(1分)
⑸ 北美洲(1分)
22.(9分)
⑴ 151(1分) 鞍部(1分)
⑵ 乙(1分) 等高线较密集,坡度陡(1分)
⑶ B(1分)
⑷ B(1分)
⑸ ①(1分)
⑹ 东北——西南(1分) D(1分)
23.(12分)
⑴ 山脊(1分) 山谷(1分)
⑵ 选C(1分) C处海拔大于1000米,高于各居民点的海拔(1分),建蓄水池可实现各居民点自流,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1分)。
⑶ 1(1分)
降低坡度,行车安全(1分); 连接各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1分)。
⑷ 可行(1分) D处海拔范围在1000——1100米,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可满足避暑的需求;邻近公路,交通便利;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适合建造民宿。(任答对两点就给2分)
⑸ 方向(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