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内容分析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历史解释: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罗斯福新政策的异同点。
唯物史观: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中,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从繁荣到危机
(1)教师活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繁荣背后的危机?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材料2: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 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 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 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 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材料3:“想发财,买股票”,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购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票投机活动。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2)学生活动
①生产的狂热:工人工资增长慢,贫富差距大、购买能力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②消费的狂热: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③股票投机的狂热: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资活动。
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P58第一段,归纳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
主要原因:全行业全社会的供大于求;
直接原因:在不知企业经济状况的背景下进行大量的股票投资是一种投机行为;
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教师活动
1929年10月24日,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阅读课本P59,归纳爆发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阅读材料,概况经济危机的特点?及 影响
学生活动
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影响:①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国内矛盾激化。
③世界局势: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二战战争策源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罗斯福新政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P60,完成下列内容填写。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阅读p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概况其影响。
学生活动
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有利于重拾政府的信誉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
调整农业政策:保证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复苏。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复苏工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本质):国家干预经济
教师活动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材料3: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材料4: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学生活动
①经济: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缓解了经济危机。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④局限性: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以变资本土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7)教师活动
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罗斯福新政策的异同点。
(8)学生活动
(9)教师活动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如何理解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10)学生活动
"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指导经济的先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指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3、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事实求是,勇于创新。
五、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两部分内容:从繁荣到危机、罗斯福新政。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繁荣发展,但繁荣的表象下影藏着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较低,坟地付款、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爆发,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依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得危机不断加重。
罗斯福上任后,宣布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加强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使美国逐渐走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