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演唱《月之故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演唱《月之故乡》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温馨家园
第一课时 学唱《月之故乡》
教学内容:歌曲《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即兴表述自己的感受。
2、学生能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注意歌唱方法,明确速度在歌曲的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月之故乡》并能够用自然、深情、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3、学生能够根据《月之故乡》创作自己的作品、表现自己的作品。
4、复习掌握4/4的强弱规律、连音线的作用以及分类、升降音记号的识别及作用、切分节奏,能够初步了解曲式结构以及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较流畅的演唱歌曲。
2、能够主动积极的创作和表现。
教学难点:
1、变音记号、连音线等的处理。
2、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
3、尾音的时值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音视频材料以及视频播放器等。
教学过程:
一、由歌舞乐自然融入主题。
教师播放自己07年排的舞蹈《床前明月光》和学生共同感受、品味作品思想内容,并跟学生一起讨论、总结主题“思乡之情”进入本课正题。
(运用自己学校校队的舞蹈《床前明月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对月亮的感觉,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总结出了主题“思乡之情”)
二、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1、播放《月之故乡》,师生闭上双眼徜徉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共同赏析。
A、即兴表述自己对作品情绪情感特点以及表现作品什么思乡感情的认识。
B、师生介绍词作者彭邦桢以及作品由来。
(闭上眼睛听赏音乐,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对作品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这样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也在作品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的讲述中,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有助于以后对作品的表达)
2、随录音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学生朗诵第二段歌词,哼唱(哼唱时敲打节奏)第二段歌曲,进一步感受歌词魅力、歌词表现内涵以及熟悉歌曲旋律。(教师提醒第四、第八乐句微妙的差别、提醒朗诵的语气和感情的处理。)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可以提升自己对作品的更深理解,提升对歌词魅力、内涵的认识。学生哼唱能进一步熟悉旋律,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和模唱能力。)
3、再次聆听录音。
A、感受、了解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这种速度对表现歌曲的情感又和作用?
B、教师和学生讨论速度在歌乐曲的表现上的作用。
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速度对于表现歌曲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例如,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黄河怨》(歌词: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越来越好》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
C、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有没有重复的乐句?它分为几个部分?(歌曲曲式结构)
4、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时候也必须融进情感,也要把音乐的节奏、节拍融合进去。)
A、用急吸慢呼的方法练习气息的支撑和声音的位置。
B、用打哈欠状态发一些母音。
C、用“呜” 来哼鸣发声练习曲。
D、高位置说歌词,追求头腔共鸣。
(发声练习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发声方法的,是不是动辄就大声喊叫,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有了好的发声练习基础才能较好的唱出歌曲来)
5、突破难点
(1)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
A、由教师范唱,再分段随琴演唱,用对比的手法找出乐曲中相同和不同之处,便于学生掌握。
B、用划旋律线的方式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
C、用哼唱的比较的方法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
D、用唱谱的方法来解决乐句之间的差别。
(学生用以上这些方法来解决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应该是非常有效果的)
(2)、解决旋律中的装饰音和特殊符号。
可先让学生随琴学会曲谱(注意歌曲中的“#”————升记号这个变化音以及连音线、切分节奏的唱法。)
(3)尾音的时值的练习。
6、视谱演唱
教师提醒注意:
A、两小节一换气。
B、变音记号、连音线等的处理。
C、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第三乐句的区别。
D、尾音的时值———
(学生学唱歌曲之后的视唱谱子,孩子的快速、准确视谱能力都能提高。)
7、完整演唱
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等方法。
三、探讨与交流、实践与表现
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收集有关月亮的资料。以及用不同形式来以月亮为主题表现思乡之情。
(学生到了初三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等,而且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距离中秋节也很近了,所以以学生以往对月亮为主题的作品的认识加深对《月之故乡》的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有了“说”的欲望,“论”的激情,以及“唱”的兴趣,学生对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表现(分组、个人、师生合作)就积极多了。)
四、师生共评。
五.在学生熟悉的乐曲《但愿人长久》中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反思
1、欣赏时,学生对于这种美声的唱法还不能够完全接受,但欣赏后,让学生自由的发言还是积极踊跃的,回答的也比较准确,因为有关月亮主题的诗词学生学的比较多,所以相对理解比较深刻,也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理解。
2、课堂上,学生练习非常认真,但由于作品中第一乐段中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的第三乐句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较难,音准不太准确,经过老师用划旋律线等方法有一些进步,但还是不尽人意,需要更进一步的熟练和提高。演唱情绪也不是很到位,需要唱熟练之后再准确表达。
3、在“探讨与交流、实践与表现”这一环节中,学生在通过古诗词方面表现歌曲内涵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虽然学生的其他创作、表演水平有限,但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总体说来效果还不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