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学习伴我成长》教案一、教材分析《学习伴我成长》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围绕 “快乐学习” 这一主题展开,而这一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为后续课程奠定情感和认知基础。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等形式,呈现了从出生到现在学习始终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过程,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学习场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学习无处不在。同时,教材还涉及到不同时代人们学习条件的对比,帮助学生珍惜当下良好的学习环境。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往往是比较零散和表面的。他们能感受到在学校里上课是学习,但对于生活中的其他学习行为认识不足。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支撑理解。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于自身成长和学习经历有着较强的表达欲望,但在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上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对学习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需要引导他们拓展学习的概念。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出从出生到现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经历。知道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学校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差异,能够对比并说出自己学习条件的优越之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忆、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小组讨论不同学习途径和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的意识,感恩为自己创造良好学习条件的人们。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理解学习是伴随成长始终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途径的多样性,体会生活处处有学习。(二)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包括能力和品德的培养。帮助学生从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对比中,真正产生珍惜当下学习环境的情感。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图片、视频,以及不同时代学习场景的资料。制作学习经历卡片,用于课堂活动。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用品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识字的视频。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呀?” 引导学生回答出小朋友们在学习。接着老师说:“那你们现在也在学习,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学习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学习伴我成长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习伴我成长)(二)讲授新课1. 回忆成长经历(1)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学习经历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简单地画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学习场景,可以是学走路、学说话、学画画等。(2)画完后,老师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自己的卡片,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画的内容。例如,一位同学展示自己学骑自行车的卡片,他可能会说:“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时候,爸爸在后面扶着我,我很害怕摔倒,但是慢慢地我就掌握了平衡,学会了骑自行车,我觉得很有成就感。”(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有趣的学习经历呢?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后,老师再请几位同学起来分享。2. 认识学习途径的多样性(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 “学习途径” 四个字,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学习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在学校上课、看书、上网等。(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比如在图书馆看书的人、在科技馆体验的小朋友、跟着长辈学习厨艺的画面等,向学生讲解:“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和家人一起做事、出去旅游、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学习的途径呢。”(3)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5 - 6 人,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从哪些不同的途径学到了什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例如,一个小组可能会汇报:“我们小组发现可以在和朋友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合作,在做家务的时候学到生活技能,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学到历史知识。”(4)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学习途径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发现、多学习。3. 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对比(1)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私塾的图片、近代简陋教室的图片和现在现代化学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不同呢?”(2)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差异。然后老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觉得不同时代的学习条件对人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呢?”(3)再次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是 “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差异和影响”。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比如,有的小组代表可能会说:“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书很少,现在我们有很多书和电子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4)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的变化,包括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方面。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三)课堂小游戏老师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学习大揭秘’。我会说出一种学习场景或者学习成果,你们要快速说出这是通过什么学习途径获得的。”例如,老师说:“学会游泳。” 学生们回答:“通过参加游泳培训或者在家人的指导下在游泳池学习。” 老师可以多给出几个不同的例子,如 “会做手工”“知道很多历史故事” 等。对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学生给予小奖品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学习途径多样性的认识。(四)总结与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关于学习的知识呢?” 让学生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包括学习经历、学习途径、不同时代学习条件等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老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比如:“你们觉得自己以前有没有忽略生活中的一些学习机会呢?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让学生思考并简单分享自己的想法。七、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采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经历,制作成一个简单的采访记录,下节课在班级里分享。开展 “学习在身边” 摄影活动,鼓励学生用相机或者手机记录下自己或者身边人在生活中学习的场景,制作成照片集在班级展示。八、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是《我的学习故事》,要求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学习经历,以及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收获。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家庭中的学习机会,制定一份家庭学习计划,内容可以包括一起读书、学习新技能等。九、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学习经历,发现学习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还了解到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学习条件,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努力成长,让学习继续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时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