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饶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检测政治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至第三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展览“C位”亮相的是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此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年9月8日,“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通过230件(组)文物呈现了秦始皇陵的面貌。秦始皇陵发现的埋藏物非常丰富,工艺超越时代,显示出秦始皇在当时睥睨天下的独尊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民积极劳动,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高于以往③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对立阶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固有的弊端和矛盾 ②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基本特征③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某中学高一学生以“马克思主义闪耀的真理光芒”为主题,开展了“读原著·悟原理”活动。下列原著片段与反映的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原著片段 原理①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只有在那个时候,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哥达纲领批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④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不是历史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如下图所示,20世纪的中国在抗争道路上有3个“新”。下列对这3个“新”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①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端 ②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③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6.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B.中国丧失了全部主权,政治、经济等皆受制于西方列强C.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7.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一革命( )①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发展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④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据统计,1952年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经济成分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1952年 19.1% 1.5% 0.7% 6.9% 71.8%1956年 32.2% 53.4% 7.3% 0% 7.1%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在过渡时期( )①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资本主义经济展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7月3日,“红色根脉薪火相传”红色革命研学活动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启动。本次研学路线既有温州永嘉的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宁波余姚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省内经典红色文化资源,又有省外湖南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遵义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在你的研学报告中不应该出现的观点是( )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人民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④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②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③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⑤→④→② D.②→①→⑤→③→④14.2024年11月5--10日第七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吸引了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创历史新高,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这里亮相。进博会持续释放开放红利,着力打造让世界共享中国新发展新机遇的促进平台。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是因为( )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③中国需要开放的世界,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④改革开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0多年来,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文化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④制度安排——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然而,尽管中国为世界赢得了抗击疫情的宝贵时间和经验,美国等西方国家面对疫情,却陷入了制度失灵、管理失效、社会失序、物资匮乏、感染人数激增的混乱局面,所谓的资本主义“制度优势”荡然无存。这表明( )①我国基本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1)结合材料一,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简要概述该社会形态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特点。(8分)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2)结合材料二,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4分)1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学说都在探索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究竟应向何处去?时代呼唤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回应了时代呼唤。《共产党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基础上,深刻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宣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的理解。1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历届政府共签订745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列强则在中国享有建立“租界”、驻扎军队、内河航行、海关管理等种种特权。旧中国,在战乱频仍中,人民被蹂躏甚至被屠杀,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即使在没有战乱的时候,老百姓也因为苛重的地租、捐税以及各种灾害,过着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华文明成果被劫掠、被损毁,中国人被歧视、被侮辱,民族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新中国成立时的“家底”——一个拥有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重工业几乎为零,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台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西方世界眼中是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综合国力飞跃的同时,我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真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知识,阐述你对“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理解。20.(12分)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民族复兴前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历史的长镜头,记录奋进征程。材料一镜头一1935年1月,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镜头二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材料二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过十年发展,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并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判断镜头一、镜头二中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历史时期的情景?(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分析上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8分)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州十九号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乘组将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自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成功进行了34次载人航天任务,将多位宇航员送入太空,多个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开展了丰富的空间科学实验并完成多次出舱活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道路;离不开我国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材料二 2024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6周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6分)(2)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6分)高一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C C D A C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B B A B二、非选择题17.(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材料中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其生产力特点: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进行劳动;奴隶劳动成果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存资料。(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8.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9.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0.(1)镜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镜头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2)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④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1.(1)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在载人航天领域我们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形成的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激励着激励航天人拼搏奋斗、攻克难关,令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2)①改革开放46年来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因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日和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