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演示月相变化,绘制月相变化规律图2.知识与技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形成坚持记录的习惯和合作意识。4.科学、技术、社会、环节通过学习“钱江潮”知道月相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将知识运用与实践。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就知识层面,学生在六年级下时学习过月相变化,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但是对月相的成因无法做具体解释。就能力层面,学生初步具备了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就心理认知层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且宇宙空间思维较弱,需要以更直观的方式如实验、影像等途径,使学生加深对于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的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古诗引入,激趣质疑结合多媒体展示古诗,如: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可怜九月初三夜,月似真珠露似弓等,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于月相的思考。活动2【讲授】画图回忆旧知,学习新知【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古诗中提到的月相,提问:你见过哪些月相?你所见到的这几种月相是在月圆前,还是月圆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月相变化的顺序(引起学生争论),接着让学生分组画月相、剪月相并按顺序贴在白纸上。通过画月相,充分调动学生关于月相的前概念,促使学生思考:所画的月相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该放在那个时间段?各组派代表分析成果。【学生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和讨论,并分享小组成果。【教师活动】教师将各小组成果(月相图)用吸铁石展现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2活动3【导入】运用月相变化演示仪,身临其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月相变化规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的成因又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模拟宇宙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呢?【学生活动】学生纷纷讨论,猜想教师下一步的活动。[【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月相变化演示仪,对其进行简单说明,连接好多媒体设备,邀请学生来展示。月相变化演示仪(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和观察月相变化演示仪,并在教师指导下展示月相变化。【教师活动】通过演示月相变化,同时邀请学生上台画出有代表性的月相。让学生判别在第二环节中,哪个小组的月相变化规律是正确的,并请学生思考月相变化成因,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演示仪来讨论成因。【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上台画出月相,自己总结得到月相变化规律,并积极思考成因。【教师活动】在学生对月相变化成因有初步猜想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回忆月球的性质:月球不会发光,我们能看到月球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并结合月相变化演示仪,展示每个不同的月相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是不同的。最后请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成因有哪些。【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并积极思考,总结得出月相变化成因有以下几点:①月球不会发光,我们能看到月球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②日月地三者的关系也是月相变化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如表所示,并呈现月相让学生尝试标写阴历。月相新月(朔)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亏凸月下弦月残月阴历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初七、初八初十左右十五、十六二十左右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左右月相与阴历的关系活动4【导入】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尝试进行概念图的绘制。最后,教师可在下一节课前展现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活动5【作业】作业作业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