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秘密★启用前启用前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共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共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良渚论坛”于2023年在杭州举办。良渚文化是原始社会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突出。在良渚的多处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以及精致的葬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贫富分化的加剧 B.生产力的发展C.原始社会的解体 D.国家的产生2.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据今考古成果判定,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可以调和的产物③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并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这是历史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现实的社会功能。北宋张俞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深刻揭露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C.“君权神授”等思想 D.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有限4.近年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劳资关系方面,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通过采取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以及职工持股制度等措施,对劳资关系进行一系列调节,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材料中这些措施(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C.对工人阶级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D.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5.19世纪初,圣西门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材料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进行揭露和批判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主张阶级斗争,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④没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感叹,“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历史前提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俄国著名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B.推动了国际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8.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B.中国丧失了全部主权,政治、经济等皆受制于西方列强C.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9.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②红船起航——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④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939年,毛泽东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定稿。书中指出: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以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A.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C.革命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D.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1.“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1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下图为“新中国75周年峥嵘岁月”主题系列报道中的一组配图。这组配图共同所指的大事件(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C.推进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D.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属于中国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 )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通过和平方式,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③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④走“一化三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许多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对于这段历史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B.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C.产生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D.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6.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与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同社会形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更替的历史。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人们之间平等互助,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部分社会成员私有,并由此导致了普遍存在的阶级剥削,剥削阶级还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对被剥削阶级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可就是如此不公的阶级社会却取代了那样“美好”的原始社会,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阶级社会也跳不出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命运。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背后的规律是什么。(6分)18.某班同学以表格形式重点比较了私有制确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部分(①-③)。(9分)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①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 ②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而且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以暴风骤雨般的形式表现出泉。商品生产过剧、价格猛跌、支付手段奇缺、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生产急剧缩小、失业急剧增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8分)2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光辉节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现了亿万人民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某中学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学生宣讲活动。如果让你参与组织活动,需要准备学生宣讲活动的相关材料。请你将下面部分内容按要求补充完整。一、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2分)二、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4分)三、活动时间、地点:2024年9月29日、学校礼堂四、参加人员:全校师生五、宣讲稿部分内容(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8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5分)(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秘密密★启用前启用前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D A D C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A B C B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多选、错选、不选该题均给0分。二、非选择题(52分)17.【参考答案】①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两大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分)②材料所述阶级社会能取代原始社会,又必然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归根结底是因为既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已不适应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适应社会发展。(3分)评分标准:本小题共6分,每点3分双评误差值:2分以内18.【参考答案】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分)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3分)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分)评分标准:本小题共9分,每点3分双评误差值:3分以内19.【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2分,只答生产过剩得1分)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分,只答资产阶级革命得2分)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评分标准:本小题共14分,见答案双评误差值:4分以内20.【参考答案】活动主题:盛世迎华诞,同心颂祖国。(2分,开放式问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活动目的:通过宣讲活动,让全体师生感受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广大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厚植爱国情、砥砺强国志、躬身报国行。(4分,开放式问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分,三点全部答出可得8分)评分标准:本小题共14分,具体打分见答案双评误差值:4分以内21.【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它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与发展轨迹。这一伟大决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还实现了国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在社会民生方面,它引领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持续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动力。(5分,按教材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答也可得分)(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同时,党的领导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分,按教材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作答也可得满分)评分标准:本小题共9分双评误差值:3分以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