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提高防护能力
第9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三单元
侃侃而谈
新课导入
观看图片,你有何感想?
山体滑坡
雷电
地震
新课导入
侃侃而谈
观看图片,你有何感想?
火灾
交通事故
空难
新课导入
侃侃而谈
观看图片,你有何感想?
新冠肺炎
食物中毒
禽流感
新课导入
2024年1月19日23时,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英才学校一宿舍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3人遇难,1人受伤。这个沉痛的悲剧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阅读材料,你有何感想?
侃侃而谈
提示 :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
探究新知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
分餐制
用公筷
勤开窗
通风
垃圾分类
免疫接种
注意手卫生
注意
食品卫生
① 维护公共场所干净、整洁,不乱扔废弃物。
②保持公共厕所卫生,文明如厕,便后及时冲洗。
③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④ 公共卫生事件防疫期间,遵守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规定。
你还知道哪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
探究新知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
分餐
制用公筷
勤开窗通风
垃圾分类
免疫接种
注意手卫生
注意
食品卫生
说说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
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 正确佩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等。
②通过上述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 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探究新知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观看文字,你有何感想?
侃侃而谈
习近平强调:
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刃,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如果我们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就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
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知识小课堂
探究新知
探究与分享
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时间紧迫,看着如瀑布般灌进隧道的雨水,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侯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提示 ①遇到灾害时,应理智迅速作出正确抉择,使用恰当的救护方法。
②无论如何都不放弃生的希望,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寻求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③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要以预防为主,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思考: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小课堂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①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②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探究新知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探究与分享
某地发生5.9级地震,当室内天花板将要掉落时,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柜子等,躲在掩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探究新知
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
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清醒,就近、快速逃离安全地带。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以便求救和逃生。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柜子等,躲在掩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发生山体滑坡时,应该怎么做?
保护好头部,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逃离时,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
探究新知
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发生火灾,从高处跳下。
提示:图示的三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上下楼梯靠左行。
发生火灾时,使用电梯。
判断图片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探究新知
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
01
02
03
04
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牢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
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不要盲目奔跑或逆流前进,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等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
若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 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小课堂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①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②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③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探究新知
2024年5月27日,陆军第九四八医院医护人员来到乌苏市第二中学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进校园活动,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模拟操作等方式介绍了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注意事项,帮助各族师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提高青少年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提示:我们要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急救知识进校园 上好生命“必修课”
思考:这个案例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
探究新知
小组活动
观看视频,小组分享感想?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有50多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重要抢救措施。在最佳抢救时间的4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观看《心肺复苏》视频
探究新知
鱼刺卡喉
1.不要吞咽馒头、饭团等大块食物。
2.不要大口喝水、喝汤。3.不要用手指抠挖。
4.不要喝醋。
5.不要耽误太久。
异物入眼
如果玻璃入眼、眼被异物击伤,不要试图自行处理,要立即就医;如果是化学品溅入眼中,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及时就医诊治。
煤气中毒
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尽快打开门窗,关闭煤气、液化气阀门,迅速离开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切不可在家中打开任何电器,也不能拨打手机或室内座机,以免引起爆炸。
常见急救小知识
探究新知
踝扭伤
踝关节扭伤后,停止继续行走,不要揉搓受伤关节。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块敷患处,帮助消肿,24小时后改为热敷。如果有内出血现象,可以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尽快就医。
低血糖
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可以吃几粒糖果或喝半杯糖水,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志不清时,应该立即送医院急救。
鼻出血
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这些方法不能止血,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常见急救小知识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小课堂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小课堂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随堂练习
1.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措施中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的是( )
A.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B.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
C.加强传染病检测和报告体系,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D.政府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升公民卫生素养
B
随堂练习
D
2.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②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③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④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⑤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随堂练习
3.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此消息一出牵动全中国国人的心。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上课,要如何快速正确应对地震的来临 ( )
①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并蹲到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②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③不能无序乱跑,更不能直接跳楼逃生
④如果在室外遭遇地震,可以跑进建筑物或高楼、桥洞等地方避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随堂练习
判断题
1.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都不可避免。( )
2.危险预判能力是我们天生就拥有的。( )
3.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是专业人员才需要掌握的。( )
课堂总结
提高防护能力
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校园平面图,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画一幅校园逃生图,并注明设计理念。
生命如花,绚丽多姿,
每一刻都值得我们珍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