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阅读教材P2~3、P5,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种群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1)________动物保护。
(2)农田杂草________调查。
(3)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__。
(4)渔业上________的确定。
3.调查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②步骤
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
 ↓
确定调查对象:如一块农田中的荠菜或蒲公英等的种群密度
 ↓
 ↓
计数并记录
 ↓
计算种群密度
(2)标记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②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___________并记录个体数(M)
 ↓
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计数数量(n)及其中________的个体数(m),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
计算种群密度
知识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阅读教材P3~4,完成下列填空: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年龄结构
(1)概念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类型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增长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________
稳定型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________
衰退型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________
4.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_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________也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_____________→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年龄组成[连线]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2)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
(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5)依据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
(6)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
(7)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适用。(  )
3.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
4.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已婚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从种群特征分析,该政策不会直接影响(  )
A.人口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5.下列哪项种群的数量特征能用于预测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结构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23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18‰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别比例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8.我国人口学家在分析了某地人口普查数据后,认为当地的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期,今后还会增长数十年才会停止,做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10.下列关于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不具备种群的数量特征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11.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别比例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性别比例(雌:雄) 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 雌鼠妊娠率(%) 幼鼠存活率(%)
低密度组(8只/笼) 1:1 100 75 92.9
3:1 100 63.6 91.4
1:3 100 100 79.3
高密度组(40只/笼) 1:1 90 70 87
3:1 80 46.7 71.4
1:3 100 72 86.1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别比例
B.实验中各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
C.高密度偏雌性组的妊娠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
D.偏雌性的性别比例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12.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
C.图2所示种群的年结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
1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采用标记重捕法
B.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大小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该种群将增大
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14.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代表年龄结构
B.图中①代表出生率
C.图中③是性别比例
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15.(不定项选择)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投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被标记个体数占投放的标记个体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标记个数总数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为N/a
B.随着杀虫灯间距增大,被标记个体数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结果表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杀虫灯间距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16.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________、活动范围________的动物。
(3)常用________法调查旱柳的种群密度,该种群具有的特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死亡率 ②垂直分层现象 ③年龄结构 ④性别比例 
⑤水平镶嵌分布 ⑥复杂的种间关系 ⑦迁入率
(4)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形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__,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________。
17.近年来,“稻虾互作”的养殖项目如火如荼,“稻虾共作”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摄食害虫和杂草,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采用________(填调查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小龙虾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标记容易脱落和损毁,所以调查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在调查中发现,小龙虾喜欢以幼嫩的千金子为食,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所谓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________杂草和害虫种群密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的危害。
②在“稻虾共作”区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该系统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____________的使用。
③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________,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养离子的吸收。
1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完成下列填空:
知识点二 种群的“J”形增长
阅读教材P8~9,完成下列填空:
(1)模型假设
(2)建立模型:Nt=N0λt
N0: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知识点三 种群的“S”形增长
阅读教材P9,完成下列填空:
(1)形成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和________总是有限的。
(2)环境容纳量(K):
①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________。
②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能继续增加的原因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____________,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设立的卧龙山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四 种群数量的波动
阅读教材P10,完成下列填空:
1.数量变化: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_中,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持续性的或急剧下降。
2.研究意义: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为基础。对那些已经________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形增长。(  )
(3)对于“S”形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
(4)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再发生变化。(  )
(5)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形增长。(  )
(6)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形和“S”形增长。(  )
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形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S”形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S”形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S”形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5.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样方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6.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  )
7.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8.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形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
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9.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N0  B.1.44N0
C.2.2N0 D.3.6N0
10.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ΔN/Δt)(  )
A.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
C.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
11.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
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
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12.下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13.(不定项选择)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形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14.(不定项选择)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影响,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5.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
(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则种群数量在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单位:万个/毫升)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____________的个体数。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一例即可)。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小组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结果。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9 6.5 6 0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在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_呼吸。
17.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18.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进行实验来研究草原群落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建立________模型。
(2)若某种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J”形曲线增长,则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仅从“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趋势看,二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3)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该草原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于其他不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
(4)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非生物因素
阅读教材P13~14,完成下列填空:
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________、________、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 生物因素
阅读教材P14~16,完成下列填空:
1.内部因素
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外部因素
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的关系、寄生和被寄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知识点三 种群研究的应用
阅读教材P16,完成下列填空:
1.意义
研究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规律,在____________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应用
濒危动物的保护、渔业生产、有害生物的防治。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能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都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
(2)生物在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布不同,这是由于光照的不同引起的。(  )
(3)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被捕食者将会灭绝。(  )
(4)在食物丰富的年份,松鼠的种群密度较食物匮乏年份增加,说明食物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
(5)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最环保且有效的方法是物理防治。(  )
(6)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7)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8)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3.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对菜粉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主要采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十字花科植物的数量 
②鸟、青蛙等天敌的数量 
③寒流来袭、气温骤降 
④导致菜粉蝶患“僵虫病”的球孢白僵菌的数量 
⑤菜粉蝶栖息地突发火灾 
⑥喷洒杀虫剂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如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某草原上某羊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则a时刻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的变化曲线,则b时刻可能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时刻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逐渐消亡
D.若图④表示某池塘中某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则d时刻表明捕捞过度
5.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
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C.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
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影响人口数量的发展
7.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数量为K/2时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属于增长型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
8.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原因(  )
A.鱼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B.鱼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C.鱼容易被天敌捕食
D.鱼会吸收大量光能而死亡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草本植物在冬季枯死、在春季复苏、在夏季生长繁茂的景象。影响上述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气温升高        B.降雨增多
C.日照延长 D.动物采食
10.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后,数量不变
11.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形增长
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
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
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1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了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数量变化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B.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即使去除全部田间杂草,农作物也不会呈“J”形增长
D.“苗多”时,农作物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13.我国北方地区夏天苍蝇、蚊子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喷洒杀虫剂可降低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量
D.可通过调查苍蝇、蚊子羽化前幼虫的密度来预测成虫密度
14.如图甲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放回,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到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如图乙表示动物A迁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对应的兔种群在新环境中的K值约为400只
B.图乙中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该岛屿上A种群的K值
C.若图乙表示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则在b点对应的时间进行防治最好
D.图甲中第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15.(不定项选择)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只) 18 500 19 200 14 500 11 500 9 400 9 500 9 400 9 500
Z的种群数量(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A.在引种初的4年内,物种Z处于理想环境中
B.在第3年,Z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
C.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D.Z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减少,二者一定为种间竞争关系
16.一般淡水的pH为6.5~8.5。为了给水产养殖提供控制水华的参考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pH对普通小球藻(鱼类优良饵料)和鱼腥藻(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不同pH条件下小球藻、鱼腥藻的初始接种密度相同,整个培养过程的pH保持不变。
(1)实验设计中,科研人员将培养液的pH范围确定在6.0~9.0,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在实验所设pH范围内,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共同培养时,普通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竞争关系。
(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适宜pH为7.0~8.5,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________左右。
(5)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影响普通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答出两点即可)。
17.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某大型鱼塘中草鱼的捕获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捕捞强度需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2)有人认为:捕捞强度为45%的情况下,使用三种网目渔网持续捕捞后,鱼塘中草鱼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你认为该说法合理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网目为80 mm、捕捞强度为45%的情况下,持续捕捞5年后再无草鱼可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________。
(3)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才能使效益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11年比2010年增长1%。请预测按照此增长速率,201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检测】
1.
2.√××√√×√
3.A
4.C
5.D
6.C
7.D
8.B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ABC
16.
(1)15 (2)强 大 (3)样方 ①③④⑦ (4)“S” 环境容纳量(K值) 0
17.
(1)样方法 偏大 (2)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所占的比例 (3)①降低 ②生物 农药和化肥 ③有氧呼吸
18.
(1)D (2)B、C (3)甲 增长 乙 稳定
第2节
【基础检测】
1.
2.×√××××
3.D
4.D
5.D
6.C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CD
14.BC
15.
(1)Ⅰ (2)Ⅱ (3)f (4)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5)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16.
(1)①增加稀释倍数 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B、C、A ②“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温度、pH和溶氧量等(任写一项) (2)氧浓度 有氧
17.
(1)r对策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λ (4)e~f 增大 偏大
18.
(1)蝗虫密度和蝗虫种类 数学
(2)保持不变 有无K值
(3)亚洲小车蝗 物种组成
(4)该密度条件下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
第3节
【基础检测】
1.
2.√××√×√√√
3.A
4.D
5.C
6.D
7.B
8.D
9.D
10.D
11.A
12.D
13.C
14.A
15.ABD
16.
(1)一般淡水的pH为6.5~8.5 (2)S 鱼腥藻 (3)争夺光照 争夺营养物质(答案合理即可) (4)7.0 (5)摄食小球藻的动物、鱼腥藻(答案合理即可) 水体的pH、温度(答案合理即可)
17.
(1)标记重捕 (2)不合理 用渔网捕捞的多是体型较大的草鱼,体型较小的幼鱼一般不会被捕捞,因此鱼塘中草鱼的年龄结构不属于衰退型 (3)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持续的高强度捕捞使草鱼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当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时,种群可能会衰退、消亡
18.
(1)“J”形 “S”形 波动 (2)b (3)捕捞后种群数量控制在d点左右 (4)Nt=10×(1+1%)6万 控制人口数量,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