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22,完成下列填空:
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______________的集合。
知识点二 群落的物种组成
阅读教材P23,完成下列填空:
1.意义:区别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___________,即一个群落中的___________。
3.规律:(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不同,一般越靠近________,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_。
(2)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________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________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________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3)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知识点三 种间关系
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填空:
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________。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_______的现象。
(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________的现象。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________、________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5)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
知识点四 群落的空间结构
阅读教材P25~26,完成下列填空:
知识点五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阅读教材P27~28,完成下列填空:
1.
2.
知识点六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阅读教材P30~31,完成下列填空:
1.土壤生物的特点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一是____________法,二是____________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细菌构成群落。(  )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5).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此属于种间竞争的实例。(  )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
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层,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4.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种间关系中的(  )
A.寄生 B.种间竞争
C.捕食 D.共生
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6.如图是“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7.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
A.一个水库里的全部鱼
B.一个湖泊中藻类、鱼类、蚌等全部生物
C.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
D.一棵枯树以及上面的苔藓、真菌等全部生物
8.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群
D.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
9.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
B.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生活周期结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10.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种间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11.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2.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研究人员在荔枝单一种植园中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并研究了种植山绿豆前后种植园中几类昆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复合种植园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复合种植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种间竞争
B.该复合种植园中的寄生性昆虫可能是部分植食性昆虫的天敌
C.植食性昆虫减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肉食性昆虫的增多
D.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增多,降低了荔枝园的物种丰富度
13.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C.d<b时,M与N竞争较为激烈
D.M、N将呈现“J”形增长
14.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不同土壤深度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林窗各个土壤深度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和林下不同土壤深度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
15.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类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
16.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_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______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株 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
17.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种群物种 Ⅰ Ⅱ Ⅲ Ⅳ Ⅴ
A A1 A2 A3 A5
B B2 B3 B4
C C1 C3 C4
D D1 D3 D5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________;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________。
(2)若Ⅲ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现象,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
(3)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态位是指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关系。如表是某树林中食性相似的部分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密度相对值。
种名 林冠层高于11.6 m 乔木层5~11.6 m 灌木层1.3~5 m 草本层1~1.3 m 地面
林鸽 333 3 3 0 0
茶腹币鸟 34 34 1 0 0
蓝山雀 150 204 196 24 6
银喉长尾山雀 122 183 136 18 9
旋木雀 32 75 27 17 0
煤山雀 45 108 78 2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进一步研究表中鸟类的生态位,还可以从鸟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2个)方面进行调查。
(2)表中鸟类食性相似,但喜好的栖息位置却处于树林不同的层次,这种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________和________生态位最接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试分析若干年后,两个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阅读教材P33~34,完成下列填空:
一、群落类型及分类依据
1.依据:根据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2.分类: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二、荒漠生物群落
1.分布:____________。
2.结构特点: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________少,群落结构________。
3.生物特点:具有________的特性,以_________________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三、草原生物群落
1.分布:____________、不同年份或季节____________的地区。
2.结构特点:动植物的种类___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_。
3.生物特点:各种___________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
大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森林生物群落
1.分布:湿润或________的地区。
2.结构特点:群落结构________且相对稳定。
3.生物特点: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知识点二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阅读教材P35,完成下列填空: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____________的特征。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知识点三 其他群落类型
阅读教材P36~37,完成下列填空:
除了上述群落类型,还有_____________、海洋生物群落、农田生物群落等。
【自主检测】
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进入三江源地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
(2).爬行类、啮齿类、攀缘类、鸟类和蝗虫等动物,主要分布于草原群落中。(  )
(3).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
(4).森林中喜光植物大都分布于上层,阴生植物分布于底层。(  )
(5).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活相适应。(  )
(6).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  )
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3.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群落的常见植物有香蒲、金鱼藻等
B.热带雨林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
C.荒漠里的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
D.非洲草原上进化出了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
4.在北半球陆地上,随纬度增大,群落依次是(  )
A.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5.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6.下列各种类型的群落中,群落的时间结构最显著的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7.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位于(  )
A.北方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南半球三大草原
8.将陆地生物群落区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植物高低 B.地势高低
C.科学家的设想 D.植被分布情况
9.下列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面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D.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或挖洞的习性
10.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1.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12.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是由温度决定的
B.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长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13.在三个稳定草原类型中进行的植物调查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种类(种) 160 100 80
平均种类(种/m2)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种数所占比例(%) 25.0 49.1 7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草甸草原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14.(不定项选择)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 000 1 000~2 000 2 000~2 500 2 500~3 000 3 000~3 500 >3 500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15.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现对某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交错区的物种数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森林草原交错区,随着气候越趋干旱,________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
(3)研究者认为“边缘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后,人们爱护森林、保护森林的意识逐渐提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地上和地下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不同植物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层的分布差异有利于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个)等资源,同时也为土壤小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于林下层的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细胞壁薄 b.叶绿体颗粒大
c.叶薄 d.茎细长
这种结构使植物适应林下________(填字母)环境。
a.强光 b.弱光
c.高温 d.高湿
17.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分类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林鸽 长尾山雀 鹪鹩、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________现象。
(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
(4)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______________;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____________;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______________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阅读教材P38~40,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_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一个________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 ________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________→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________→灌木阶段→________
4.演替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预见性。
(2)群落的物种________增高,群落的稳定性增强。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阅读教材P41~43页,完成下列填空:
1.人类的活动方式
(1)不合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污水排入河流。
(2)合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________。
2.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知识点三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填空:
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________、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________,并且成为________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________的道路。
3.措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自主检测】
1、连一连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退化林地上形成自然恢复林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
(2).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
(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5).某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及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
(6).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完全控制群落的演替。(  )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4.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乔木。在此过程中(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乔木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6.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稳定的群落
7.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
A.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C.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
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
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9.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乔木
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0.独克宗是香格里拉的一个旅游景点,部分地方发生火灾后,当地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下列关于当地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克宗成为景区之后,周围一些农田弃耕,最终一定能够形成森林
B.独克宗景区火灾后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C.在独克宗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植物的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的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
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2.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乔木,次生演替很难形成乔木
13.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更换树种前所占比例(%) 更换树种后所占比例(%)
0年 50年 100年 150年 200年
灰桦 1 100 5 2 1 1
野生蓝果木 3 0 36 28 17 4
红枫 4 0 50 39 24 8
山毛榉 92 0 9 31 58 87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种间竞争中被逐渐取代
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14.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15.(不定项选择)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图中O →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16.“退耕还林”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群落的物种数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题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其中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
17.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乔木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
(2)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该农田在演替至乔木阶段的进程中,_______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__(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________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8.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________。
(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法。
(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节
【自主检测】
1.
2.×√√×√×
3.C
4.B
5.D
6.A
7.B
8.A
9.B
10.A
11.D
12.D
13.D
14.D
15.
(1)池鹭 随机 标记重捕法 (2)垂直 空间 (3)时间 取食地点 种间竞争 适应
16.
(1)较强 微小 取样器 (2)越远 越低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3)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17.
(1)A Ⅲ (2)镶嵌(或镶嵌分布) 分层 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3)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可)
18.
(1)种间关系、食物、天敌等 (2)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减弱种间竞争 (3)蓝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 某一种群占优势,另一种群处于劣势甚至灭亡或相互抑制
第2节
【自主检测】
1.×××√√√
2.D
3.B
4.A
5.C
6.B
7.C
8.D
9.B
10.B
11.D
12.C
13.D
14.ACD
15.
(1)物种丰富度 (2)草原 (3)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16.
(1)垂直结构 水、无机盐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2)a、b、c、d b、d
17.
(1)垂直结构 分层 (2)光照 (3)食物和栖息空间 种间竞争 (4)森林 草原 外貌和结构
第3节
【自主检测】
1.
2.√√×√√×
3.D
4.C
5.B
6.D
7.A
8.D
9.A
10.B
11.B
12.C
13.B
14.D
15.ABD
16.
(1)样方 数学 (2)次生演替 (3)提前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4)空间结构 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17.
(1)种子 繁殖体 (2)植物个体数的变化 有机物量(或生物量) (3)草本植物 基本不变 人类活动
18.
(1)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2)样方 (3)油松和刺槐 阳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