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问人生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依据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总目标”中的 “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段目标”中的 “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部分对应的课程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国情教育”部分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做好生涯规划,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教材分析《探问人生目标》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全面、准确地认识人生目标,一方面要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领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初步树立积极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辩证分析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理解长远目标是一个个近期目标的组合,只有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学会将长远目标拆解为一个个近期目标,脚踏实地将长远目标变成现实。(三)学情分析本课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还未能深刻体会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的思考,可能存在只关注自我需求的误区。基于以上学情,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十分必要。二、教学目标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梁思成的事例,思考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身成长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健全人格:通过蜜蜂与人类建造房屋的对比,认识到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体会到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通过分析梁思成的人生道路,体悟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懂得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对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梁思成的目标实现过程和国家目标的总体规划,懂得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学会合理规划目标。责任意识:强调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难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展示蜂巢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建筑图。 说一说:人类建设房屋和蜜蜂筑巢前分别要做哪些的准备吗?这说明了什么? 2.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吗?教师总结: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蜜蜂与人类建造房屋的对比,认识到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体会到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探究新知马克思:“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思考:马克思的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教师总结: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如今,建造一栋房子需要运用3D建模和电脑制图等现代技术手段,而在几十年前,建筑制图只能依靠手绘完成。 展示建筑手稿图。 我们所展示的这些手稿线条流畅,结构分析清晰,构件数量众多且一丝不苟,中英文注解和备注详实,与实物一一对应。这些手稿的精细程度甚至超过了高清扫描仪的效果,即使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也一目了然,令人惊叹不已。 提问:你了解这些精美且精细的建筑手稿的作者是谁吗?教师总结:这些手稿来自于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让我们通过梁思成的故事,一起探问人生目标。1928年,梁思成在回国之前,曾到欧洲各国游学,他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许多学者在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对比我们自己的国家,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任意被盗卖、被抢劫,千年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甚至于当时中国人学习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都要依靠国外编著的书刊。 梁思成深深感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他怀着激昂的爱国热忱,奋然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 思考:1.梁思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2.梁思成的人生目标是如何确立的?确立了人生目标后,从1931年起,他参加了当时在北京的一所专门从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从此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 思考:他的人生目标对他之后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的妻子林徽因经常卧病在床,他自己也因背关节炎发作而卧床整一年。 这时,美国曾有多所大学和博物馆邀请梁思成去美国讲学并可带林徽因去治病,但梁思成经过考虑毅然表示:国难当头,决不离开国土。 他带领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困境中坚持古建筑的研究。他们在云南昆明至大理一带的10余个县,在四川嘉陵江、岷江流域和川陕公路沿线的30余个县又开展了古建筑和民居的调查。 思考: 他和妻子在战争和疾病困扰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梁思成坚持下来?教师总结: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展示梁思成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思考:图片中展示的梁思成的目标,在实现时间上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一:人应该立大志,立远志,不用制定近期目标。 同学二:我们在立远志的同时,也应该制定近期目标,然后去一点点的实现长远目标。 辩一辩: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根据不同时期发展和现代化目标需要,中国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分步走”战略安排,并获得了成功实践。 经过党中央历届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我国对分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完备,先后形成了“两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可分四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有相应的“分步走”发展战略。 思考:“分步走”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的?教师总结: ①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②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③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④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设计意图:通过梁思成的目标实现过程和国家目标的总体规划,懂得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学会合理规划目标。随堂练习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前行的方向。因为( B ) A.每个人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 B.人生目标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C.树立人生目标就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D.确立人生目标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 2.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告诉我们( B ) A.只要有长远目标,就能取得不朽成绩 B.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C.近期目标最重要,长远目标不重要 D.确立人生目标是无意识的、本能的 3.人生如同航船,把准方向,才能确定航行的线路,驶向幸福的彼岸。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人生目标,找准了人生前进的方向。下列诗句与诗人的人生目标无关的是( C )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李大钊说:“青年啊!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准确地认识人生目标,树立积极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学会将长远目标拆解为一个个近期目标,脚踏实地将长远目标变成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