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总目标”的要求:“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段目标”的要求:“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部分对应的课程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
“国情教育”部分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做好生涯规划,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二)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方面,要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人生目标应该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走好人生道路;另一方面,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据此本课选用敦煌守护人——樊锦诗学习本课,从她的目标选择中感受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考虑个人情况、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人类福祉因素后,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并且慎重写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分享。
(三)学情分析
已知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学生开始思考和规划人生;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困惑点: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部分学生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思考,确立人生目标时更多地停留在关注自我的心理状态。
发展点: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未来职业选择也有差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二、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情感的升华,树立远大理想,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樊锦诗的做法,认同树立人生目标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福祉。
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通过对樊锦诗人生目标的探究,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并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通过樊锦诗的选择和“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的讨论,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人生目标应该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培育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利益与人类福祉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她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她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她说:“ 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 她用一生践行着“择一事,终一生” 思考:你认识她吗?
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几代莫高窟人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樊锦诗正是这样痴心的守护者。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樊锦诗颁奖词 思考:你有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吗?
教师总结:“择一事,终一生”是樊锦诗用一生践行的信念,你有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吗?让我们通过本课了解樊锦诗,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设计意图:对樊锦诗进行简单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樊锦诗的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颇感兴趣,小小年纪的她受其影响,爱好也非常广泛,格外喜欢历史。 读中学时,她经常去博物馆看展,知道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是经过考古发掘才出土的,所以对考古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不经意间,她在课本上又读到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字里行间尽是惊艳。自此,她再也没有忘掉辉煌灿烂的莫高窟。 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写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按照规定,入学不久要分专业,她直接选了梦寐以求的考古专业。 思考:影响樊锦诗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环境、兴趣爱好……
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我长大以后也想当老师。 学生2:我喜欢弹钢琴,以后想把爱好发展成职业,成为一名钢琴家。 学生3:我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沟通,长大以后想做一名记者。 学生4: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多与外国友人交流,为实现做一名翻译的梦想努力。 思考:上述同学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这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樊锦诗与敦煌,初次结缘于1962年的毕业实习,当时因为强烈水土不服而提前结束实习,敦煌生活条件带给她的直观感觉,是“幻想在现实中苏醒”。虽然着迷于敦煌的艺术,但敦煌的艰苦生活令她望而却步,“没有一点去敦煌的想法”。然而命运捉弄人,第二年毕业前夕,她却被分配到了敦煌。 现实情况: 环境闭塞,物质匮乏,缺水少电,条件艰苦,水土不服,身体不适。 为配合莫高窟南区危崖加固工程,需要在窟前进行考古遗迹的发掘清理,敦煌急需专业的考古人才。 议一议:如果你是樊锦诗,你会如何选择? 你认为树立人生目标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 “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我想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学生2: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我想成为一名汽车技术人才。 学生3:我希望和朋友一起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 学生4:我想成为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 思考:以上四位同学的人生目标有何共同点? 不只想到自己,考虑到了家庭、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需要。
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考:马克思的话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指导意义?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在艰难的抉择面前,樊锦诗有过犹疑,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服从分配的决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她说:“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思考:樊锦诗的选择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为什么愿意留下来?这是许多莫高窟人经常被问的问题。我想除了这些洞窟实在吸引人,还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实在需要。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根脉。 观看视频:大敦煌 樊锦诗一直在思考,敦煌壁画这彩塑的辉煌如何才能永久留给后人。她利用数字化技术,带着团队为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活”下去。经过十多年努力,“数字敦煌”2016年正式上线,全球网友能免费观览莫高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 思考:樊锦诗的做法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何启示?
在《国家记忆》中关于樊锦诗的一期节目的最后,有着这样一段话: “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敦煌保卫战,至今还在继续,如果没有樊锦诗这样的人,我们的敦煌,可能要比古代快一百倍的速度,走向死亡,如果没有樊锦诗这样的人,或许500年后,再也无缘亲眼目睹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樊锦诗守护国宝半个多世纪,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一生的守望,换来了莫高窟壁画的永久性保存,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这件事功德无量!”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教师总结: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樊锦诗人生目标的探究,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并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通过樊锦诗的选择和“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的讨论,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人生目标应该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培育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了解樊锦诗的做法,认同树立人生目标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福祉。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用娟秀的小楷写下给北京大学2019级新生们的亲笔信,用温厚的声音读响信里情深意切的字字句句,号召青年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鼓励大家“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樊锦诗用她的坚守,也为我们当代青年上了一堂关于人生选择和家国命运的课。 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请你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后,郑重写下你的人生目标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随堂练习
1.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在青年时代为国家发展曾三改志愿。这说明他( C ) A.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志愿 B.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志愿 C.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D.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放在祖国利益之上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展现了他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广阔胸怀。这启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应当( D ) A.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从自身实际出发 C.从兴趣爱好出发 D.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话启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 B ) A.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B.要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C.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D.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