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具体表现:1.政治上: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统治的国民大革命。国共两党由分裂到合作抗日;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激发民众的不断反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入农村.2.经济上: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逐渐萧条;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卓有成效,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进行根据地建设,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政权。3.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先进知识分子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4.社会生活: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5.外交上:南京国民政府寻求外交途径,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不平等条约,取得关税自主权,但困难重重。课标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观念】以时间为线索,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史实,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唯物史观】学习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的史实,认识中国开辟新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读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运用本科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学习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史料,体会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感悟红军乐观坚强、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核心素养: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目录1红军长征23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情景导入:从这首词中,你能感受到毛泽东当时怎样的心情?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1927年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茫,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4—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拿起屠刀,屠杀共产党人,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不同的道路探索。革命失败,前途未卜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专制统治1.确立的标志:宁汉合流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分裂;②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③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④统治特征:实行专制独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2.形式上统一全国: 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①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历史纵横);②张作霖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被炸死;③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材料一 “一切权利皆由党集中,由党发施”。——胡汉民《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材料二 保甲、合作社也因之在相当程度上为村落中以土豪劣绅、地主富农为代表的强势阶层所操纵、掌握。——赵泉民《民国时期农村合作社运动研究》问题思考: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特征是什么?合作探究: 为什么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提示:(1)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明争暗斗,内部并不统一。(2)地方实力派势力仍然存在。(3)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4)在着大量的帝国主义势力,如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势力;1931年以后日军对东北的占领。(二)经济统治:机遇与危机并存1.机遇: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发展(1)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②1936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农业、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③开展币制改革;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⑤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人们抵制洋货,提倡国货。(2)表现:①原有纺织、面粉等行业的发展;②化学、橡胶等新兴部门的发展。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材料一 中国进入30年代后,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以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35年4月1日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材料二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历史解释: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主要内容: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实行白银国有;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二)经济统治:机遇与危机并存1.机遇: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发展(3)影响:①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危机: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2)特点: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③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影响: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二 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三 四大银行是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材料一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一)背景:1.国民党建立专制统治,对革命群众实行屠杀政策;2.吸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到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独立掌握军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二)实践:武装斗争1.南昌起义:(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2)按计划撤离南昌后,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 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的90年》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二)实践:武装斗争2.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2)内容:①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意义: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走武装斗争之路)。3.秋收起义:(1)发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2)文家市决策: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3)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材料 以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3)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根据地建设:(1)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三)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历史纵横: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知识拓展: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名。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三)革命新道路的开辟:2.根据地建设:(2)政权建设:①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②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3.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路线: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影响:①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②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了基础。问题思考: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及原因。(1)特点:南方各省交界山区。(2)原因: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②远离中心城市,敌人力量薄弱;③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基础较好。知识拓展: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2)原因:①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②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③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④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3.内容:4.意义:①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③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红军长征材料一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红色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蒋介石鉴于前四次军事“围剿”的失败,改变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法。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推进”,企图逐步紧缩苏区,消耗红军有生力量,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当日,国民党北路军的4个师向中央苏区的战略要地黎川进攻,宣告了第五次“围剿”的开始。材料二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到瑞金,他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是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和训练方法,但博古对他十分信任和支持。(一)背景:1.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2.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3.共产党: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②根本:共产国际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犯了“左”倾错误。 主要表现:①进攻中的冒险主义;②防御中的保守主义;③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二)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2.进军湘贵:突破四道封锁线后,军队数量锐减过半,毛泽东建议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三、红军长征(二)过程:3.转折:遵义会议(1)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主要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2)主要内容:①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会后不久,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3)意义: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4.结果:胜利会师(1)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问题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二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1)长征的意义: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②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播种机)③铸就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开始)(2)长征精神:①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2024·辽吉黑卷)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全部废用旧历,改用阳历,而民间却沿袭传统仍然过旧历节日,这说明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有冲突之处,D项正确;阳历不代表科学,旧历不代表就是迷信,排除A项;材料中“街市仍分为热闹”表明不仅乡村沿袭旧历,城市中街市也在沿袭过旧历节日,排除B项;阳历或旧历并不能代表工业文明或农业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D初试牛刀:2.(2024·湖南卷)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中,农民占据总人口的60%,结合所学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击退国民党的打击,D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共产党从1930年12月至1933年9月曾经历了五次国民党的“围剿”,且击退国民党的“围剿”属于制定正确斗争策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并非农民,排除C项。故选D项。D初试牛刀: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农民 1 620 60手工业者 297 11游民 270 10商人 135 5政府机关 100 4地主 78 3其他 184 7共计 2 684 1003.(2024·浙江卷1月)1929年,某次会议形成重要决议,规定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明确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指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解析】 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红军的性质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即党指挥枪的决议,这是在古田会议上提出的,B项正确;八七会议主要是纠正“右”倾错误和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遵义会议主要是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排除C项;洛川会议,主要涉及中共的抗日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B初试牛刀:4.(2024·浙江卷1月)歌曲是时代的声音。如图中的革命歌曲最有可能诞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由题干中“打倒豪柛和地主”“英雄好汉当红军呀”可知,革命歌曲描述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当红军,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相关内容,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并未出现“红军”这一称呼,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并未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部队称为解放军,排除D项。故选B项。B初试牛刀:山歌越唱越开怀。(刘文收集) 山歌越唱越开怀呀。 东山唱到西山来。 大别山里闹革命。 工农群众都起来, 打倒豪柛和地主。工费政权建起来。英雄好汉当红军呀。红旗滚滚过山来。5.(2023年·课标卷)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 )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年至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表格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表格中商业资本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不等于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贸易”日益“萎缩”,排除B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中国近代金融体系没有臻于完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民族资本,不能得出经济结构是否逐渐失衡,而且结合所学“产业资本不断发展”会减轻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A初试牛刀: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6.(2023·河北卷)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解析】 结合所学,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事业。据材料“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并结合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知识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已经发行了邮票,邮政已经开始运行,体现出苏维埃政府初步具备国家政权形态,B项正确;据信封上的寄收信息,无法得出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信件是从江西寄至湖南的,无法得出两地革命政权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而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B初试牛刀: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