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增强是指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突破人体生理和认知极限,提升人类
的能力和功能。人类增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如前沿科技
的发展如何挑战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人类增强技术对人类身体的改变是否
以及将如何影响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关键概念的重新
理解……这说明 ( )
①哲学推动现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②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现代科技拓展和增强了哲学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画最讲求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
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
由此可见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
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 )
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
②折射出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
③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④揭示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 年以来,河北各地以老城区、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闲置地、废
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看得
见、走得进、宜赏宜用的身边游憩空间。2023 年河北新建成口袋公园 166 个,
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河北口袋公园建设 ( )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③说明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1 页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4.2023年 7月,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影响,华北、黄淮等地
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针对此次降雨过程,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
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会研判,分析研判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及发
展趋势,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实时动态调整,坚决果
断采取“五停”(停工、停运、停业、停课、停止户外活动)等刚性措施,提
前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这表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能够被认识和利用
②人的自主选择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4 年 6 月 30 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简称“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项目通
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之前约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让深圳都市圈和珠
西都市圈直接“握手”,串联起珠江口两岸丰富的发展资源,推动大湾区建设迈
向新征程。材料表明 ( )
①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②树立全局观念,要立足深中通道激活大湾区的整体发展
③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大湾区发展各种条件
④坚持优化组合,推动深中通道成为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民政部大力建设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兜好底,靶向救助,精准
施救。民政部指导地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方针,规范落实医疗、教育、住房、
就业等专项救助。同时部署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健全政府救助与慈
善帮扶衔接机制,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材料说明( )
①社会救助做到靶向救助、精准施救,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应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健全满足多层次、差异化的救助需求机制
③社会救助政策实施体现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建设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积极作为,促进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虽然量子技术非常先进,但是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发展阶段,需要运用量
子技术验证科学家一个个的设想。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将“量子”搬出实验室,
整整花费了 15 年的时间,攻破多个技术难关,打破技术壁垒,研制出了高精
度铷原子绝对重力仪装备。材料说明( )
①科学实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改造主客观世界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经过检验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③量子科学实验作为量子理论发展的基础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直接经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2 页
{#{QQABRQ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8.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
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4 年 7月 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
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楼市政策从“限购”到“取消限购”的变化( )
①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是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体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推翻否定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暗物质是指人类肉眼看不到,且使用天文望远镜和电磁学手段观测都无法
捕捉到的物质,其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的概率极低,探测极为困难。此外,无
处不在的宇宙射线会极大干扰暗物质探测工作,让本就困难的探测工作难上加
难。这表明 ( )
①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过程
②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必须超越一定的物质条件
④暗物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暗物质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
质资料本身。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
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目的和动机决定
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多次引发火灾事故,给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因此,2024年 9 月 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电动
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在提高防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3 页
{#{QQABRQ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火阻燃性质、更好保障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防范非法改装行为等方面进行了
改进和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安全水平。这表明 ( )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推动社会进步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上层建筑会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 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考察时指出:
“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
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
举。”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族人民的现代化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由各族人民共同推动实现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54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
瀚宇宙的大门;如今,三名“80 后”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奔
赴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中国航天的荣光时刻。中国航天成功的背后,站立着
无数矢志奋斗、默默坚守的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用忠诚和担当,不断书写着建
设航天强国的新篇章。由此可见 (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获得社会对自我贡献的认可
②航天人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河锦绣的中华大地
是一片孕育了中华民族 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片沐浴着刚健
激越的革命文化的红色热土。革命文化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
基因密码,更标定“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路标,是党和人民共
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旨在( )
①用好红色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②振奋民族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③传承红色基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④赓续红色血脉,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4 页
{#{QQABRQ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16.近日,“用珍贵古籍讲好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展在
云南省图书馆开展。展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刻把握中
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挖掘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力求生动呈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此举旨在 ( )
①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铸牢共同体意识
③推进各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让历史发声,古为今用,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
业停留在数量型发展而非质量型发展,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在
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等跨越发展任务方面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中国制造 2025”就是在新的
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大变革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
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 2025”战略实施的
哲学依据。(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中秋月”,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
涉及别情。本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恰如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所
言,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当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明暗
之处,经历更多的人生起伏,更能懂得欢乐背后可能隐藏着痛苦和忧伤,明白
成功的代价和付出,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
中的困难和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对“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
更重”的理解。(12 分)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5 页
{#{QQABRQ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武汉的自动驾驶网约车“萝卜快跑”火了。曾经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无
人驾驶汽车,驶入了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萝卜快跑”也被游客加入武汉
旅游必打卡清单之中。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萝卜快跑”运营一段时间后,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并存。
有人认为,“萝卜快跑”平稳流畅的驾驶质感、安静整洁的车厢环境,让乘客
出行更加舒适,车辆还能灵活地完成变道超车等操作,就像一名‘情绪稳定’
的专车司机。也有人认为,无人驾驶存在很大问题,如碰撞事故、横停马路、
定价争议、争抢出租车司机饭碗等,无人驾驶应该退出市场。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对“萝卜快跑”存在不同声音的原因。(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
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
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这三种精神。
自 2018年 10月至 2023年 10月,中国工会十七大至中国工会十八大的 5
年间,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92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026名、全国工
人先锋号 4119个,全国五一巾帼奖 2200 名。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中国梦·劳
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培养选树宣传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202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55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088个、全国工人先锋号 1034个。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 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
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
新创造,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分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12分)
(2)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请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
匠精神写一份倡议书。字数在 150字左右。(6分)
高二政治 共(6)页 第 6 页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政治高二七校 11 月联考答案
题号 1—5 CBACD 6—10 BADCB 11—15 DCBDC 16 A
1.C
【详解】②③:材料主要强调人类增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进而推
动哲学不断发展,也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强调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没有强调哲学推动科技发展,也未体
现现代科技拓展和增强了哲学的作用,①④不选。
故本题选 C。
2.B
【详解】①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古人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
交融,既尊重了世界的物质性,又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基
本问题,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智慧,①③正确。
②:世界本原的问题强调是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是情与景的交
融,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②不符合题意。
④: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
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
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该选
项夸大了古人对意境的理解,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 B。
3.A
【详解】①②:河北各地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
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说明河北口袋公园建设坚持了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①②正确。
③: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③错误。
④: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
误。
故本题选 A。
4.C
【详解】①④: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会
研判,分析研判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及发展趋势,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及时启动应
急响应,这表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
能为力的,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①④入选。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也是
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②不选。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自然
条件的制约,③不选。
故本题选 C。
5.D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详解】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主观需要,①
说法错误。
②:深中通道与大湾区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立足大湾区发展这个整体,②说法错误。
③④: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串联起珠江口两岸的发展资源,
综合考虑了各种条件,表明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大湾区发展各种条件,坚
持优化组合,推动深中通道成为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6.B
【详解】①:材料提到“民政部大力建设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兜好底,靶向
救助,精准施救”,体现了社会救助做到靶向救助、精准施救,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
析,①正确。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错误。
③:材料提到“民政部指导地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方针,规范落实医疗、教育、住
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同时部署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体现了将普遍的治理方
法融入到地方的方方面面之中,并通过的地方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③正确。
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基本属性不能相互转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7.A
【详解】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科学试验是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需
要运用量子技术验证科学家一个个的设想”,这说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
观世界,①符合题意。
②:正确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实践,不是经过检验的一定是正确的认识,②说法错误。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量子科学实验是量子理论认识的基础,并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说法正确。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8.D
【详解】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①
说法错误。
②: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说法错误。
③④: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
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这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
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9.C
【详解】②③: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央对楼市政策做出调整,从“限购”
到“取消限购”。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同时也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②③正确。
①: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①错误。
④:真理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被推翻,④错误。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故本题选 C。
10.B
【详解】①: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
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①排除。
②: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受到当前技术手段的制约,表明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受具体实
践水平的限制,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总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超越一定的物质条件,③说法错误。
④:暗物质难以被肉眼、天文望远镜和电磁学手段观测到,表明暗物质的复杂性决定了
对暗物质认识的反复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1.D
【详解】③④:“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生产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
灭亡。”表明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③④正确。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目的和动机决定”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历史的本质,未体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排除。
故本题选 D。
12.C
【详解】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①错误。
②④: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会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3.B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
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各
族人民的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由各族人民共同推
动实现,①③正确。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②表述错误。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14.D
【详解】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说法错误。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②说法错误
③④:中国航天成功的背后,站立着无数矢志奋斗、默默坚守的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用
忠诚和担当,不断书写着建设航天强国的新篇章,这表明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作出价值判断,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5.C
【详解】①: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这不是其目的
所在,弘扬革命文化更注重其社会效益,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革命文化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因密码,更标定“未来我们怎
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路标,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新时代弘扬
革命文化的目的在于振奋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书
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②④符合题意。
③:弘扬革命文化,其目的在于赓续红色血脉,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不是完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6.A
【详解】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是推进各民族传统
文化,③不选。
④: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是材料强调的目的,④排除。
①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深入挖掘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坚定文化自信,夯
实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①②正确。
故本题选 A。
17.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制造业大而不强、
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发展任务紧迫艰巨的客观情况,中国作出了这个重大的战略
部署。(3分)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中国针对制造业紧迫而艰巨的客观
情况为了实现强国目标,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战略。(3分)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
确的意识。“中国制造 2025”战略作为正确战略,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起着
极大的推动作用。(3分)
④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
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3分)
18.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3 分)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人月圆的欢浓”与“聚后分离的哀愁”
相互对立。(3分)
③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久别重逢的欢乐与即将分离的哀
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懂得欢乐背后的忧伤、成功的代价与付出,从而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3分)
19.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分)
{#{QQABQR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
不同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评价“萝卜快跑”时,由于人们受到各
自立场、实践水平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观点。(4分)
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
过程。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过程,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4分)
20. (1)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行
为选择。(4分)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
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
贡献。(4分)
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广
大人民群众努力增长自己的长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4分)
(2)
答案示例: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提升全社会的自信
和凝聚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劳动者们矢志不渝的理
想信念,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6分)
{#{QQABRQYCA1UxgggCAwgwQABYIAAACQCg5CKQQQQmnUwCgqKQskohOATCLAaSggGGBhRBAEMOMAAxALyBZyFAIFAI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