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八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卷姓名 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7.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示意中国轮廓及北京时间6:00我国东西端两地景观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位于( )A.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B.漠河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2.图中①②为我国俩邻国,它们是( )A.俄罗斯、老挝 B.俄罗斯、越南 C.蒙古、越南 D.蒙古、印度3.造成我国同一时间东西端两地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南北跨度大 C.地形不同 D.东西距离长小亮今年1月份报名参加全国地理知识竞赛。赛前竞赛组委会创建了微信交流群,并要求各省选手按照“省份简称—学校名称—姓名”的形式修改群昵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小亮的群昵称为“滇—实验中学—小亮”,据此判断小亮来自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 )A. B. C. D.5.下面是小亮与其他选手在微信群相互交流的内容,其中可信的是( )A.内蒙古四季如春,此时正值草木繁盛季节 B.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C.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不相邻 D.云南省是我国壮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人口最新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下图为2019—2023年我国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注:不含港澳台和外籍人员6.2019—2023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A.2020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年7.针对我国人口的现状,积极应对的策略是( )A.大量接收海外移民 B.实施独生子女政策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鼓励人们到大城市居住我国人口众多,56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非常均匀 B.人口分布北多南少C.西部地区地广人稀 D.东部地区地多人少9.关于我国东部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地形平坦②多高原山区,空气清新③气候湿润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列少数民族与文化习俗或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傣族—摆手舞 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C.朝鲜族—三月三 D.维吾尔族—泼水节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包括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物质载体。下图为“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分布示意图”和“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主要集中在( )A.沿海 B.边疆 C.平原 D.山区12.红军长征时期,甲地区( )A.沙漠广布,物产奇缺 B.雨林茂密,人迹罕至C.千沟万壑,土地贫瘠 D.河湖密布,交通不便13.如今,甲地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变,主要表现有( )①植被覆盖增加②交通条件改善③日照时间变长④山区面积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有关图中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位于甲图山脉的两侧B.乙图山脉南侧为湿润区,北侧为半湿润区C.丙图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D.丁图山脉两侧有我国最高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15.有关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黑土地著称 B.③青藏高原——冰川广布C.⑤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D.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读我国《候鸟老人》漫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候鸟老人”现象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夏季南北温差大 B.冬季南北温差大C.冬季南北降水差异大 D.夏季南北降水差异小17.形成如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为活动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纬度差异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影响我国的季风①和②主要是( )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19.图示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A.旱涝 B.泥石流C.寒潮 D.沙尘暴黄河之水润泽沃野,筑就秀美粮仓,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成就人水和谐的典范。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两地被誉为( )A.“东方明珠” B.“塞外江南” C.“中华水塔” D.“东方甜岛”21.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物措施是( )A.陡坡开荒 B.围湖造田 C.植树种草 D.采矿修路22.农业节水是成就人水和谐的重要方面。下列体现农业节约用水的合理措施是( )①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②工业污水未经过处理浇灌农田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等过程中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它将推动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新能源发电进入规模化“倍速”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风能发电属于( )A.新材料产业 B.信息产业 C.生物产业 D.新能源产业24.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东南丘陵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25.“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生活中的纸箱、易拉罐等应投入的垃圾桶是( )A. B. C. D.第Ⅱ卷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辽阔疆土 区域认知】2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一: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的航天员们踏上回家之路。约50分钟后,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这里的地形条件多样,有沙漠有戈壁也有山地,满足了着陆场地形多样性的要求,同时这里人烟稀少,是沙漠区域,没有多少人居住活动,是很好的着陆地。材料二:读图1中国地形图和图2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1)图2上M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简称)。(1分)(2)神舟十六号着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迎接航天英雄的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为 。(1分)(3)“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选择在内蒙古高原上安全着陆,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2分)A.地形开阔 B.云量少 C.晴天多 D.人口密集(4)读图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 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的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填名称)。(1分)(5)读图1,我国四大盆地中唯一没有戈壁、沙漠的盆地是 盆地(填字母)。(1分)【调整政策 人地协调】27.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2024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对外发布。文件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4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中国的人口政策曾经提倡“只生一个好”,到现在又全面放开“三胎”、多方面鼓励生育,在不断根据人口特点来调整、出台相应的政策。材料二:漫画“抬不动啦”及中国人口分布图。(1)图(一)漫画“抬不动啦"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2分)(2)图(二)中,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2分)读图可知,该线以西地区人口稀疏。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人口稀疏的原因 。(2分)(3)材料1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主要是因为( )(2分)A.中国自然资源贫乏 B.中国劳动力过剩C.人口分布不均 D.适应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五育并举 地理实践】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车旅游悄然兴起,东起上海崇明岛、西连西藏友谊桥的318国道则备受“驴友”的青睐。318国道绵延5476千米,跨越了我国的三级阶梯,驾车旅游沿途可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因而这条路被誉为西藏连接上海的“友谊路”、中国地理景观的景观大道。材料二:快放暑假了,上海的中学生小明一家三口准备利用假期开车旅游。他们设计了a、b、c三条线路,如下图所示:318沿线图(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2分)(2)读图,318国道东起点上海的气候类型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南京-武汉沿线附近看到航运繁忙的河流是 ,抵达终点西藏沿线能看到当地牧民运输“好帮手”的牲畜代表是 。(3分)(3)假如小明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A 高原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b旅游,会穿过河西走廊,看见祁连山脉,最终目的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依次经过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 平原。(3分)【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29.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温度带BF 。(4分)(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出产不同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 (填图中字母),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 (填图中字母)水果。(4分)(3)C和D温度带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 (山脉)—— (河流)一线重合。(4分)【绿水青山 持续发展】3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6分)【江海汇聚新中国】“汇聚千流,接纳百川”,长江以其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河哺育】雪山而来,东海奔去,长江滋养哺育了中华儿女。(1)长江的发源地: ;注入海洋: ;上中游分界点城市: ;中下游分界点城市: 。(4分)(2)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盛誉。请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4分)【山水蓄能】长江上游立足自身优势,建成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如二滩、三峡等。(3)说明长江大型水利枢纽发挥的综合效益。(2分)【绿色发展】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和三峡、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目前,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45万吨左右,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840万吨,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4)针对长江不同河段应该如何绿色开发?(从上、中、下游角度分析)(6分)试题 第7页(共8页) 试题 第8页(共8页)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C D A B B C C C B D C A A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D A A B C D D D B二、填空题(共计50分)26.(1)云/滇(1分)(2)蒙古族(1分)(3)D(2分)(4)酒泉(1分)(5)D(1分)27.(1)人口老龄化(2分)(2)黑河-腾冲;(2分)地形崎岖、气候干燥、交通不便、开发较晚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3)D(2分)28.(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牦牛(3分)(3)青藏;二;华北(3分)29.(1)中温带;高原气候区(4分)(2)C;E(4分)(3)秦岭;淮河(4分)30.(1) 唐古拉山; 东海; 宜昌; 湖口(4分)(2)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江阔水深;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沿岸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等(言之有理即可)。 (4分)(3)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答对一点即可)(2分)(4)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中游河段“截弯取直”,疏浚河道;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言之有理即可)(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地理(排版).docx 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