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文综参考答案判断题1-8 TFTFT FFF选择题9-13 BCABD 14-18 DDBCA 19-23 DCACA 24-28 DBCDA三、非选择题29(1)④ ⑤(2分)(2)暴力冲突(1分)、和平交流。(1分)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1分)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或阿拉伯帝国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1分)(3)史实:西欧城市的出现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任选1点得2分)(4)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具有区域性、多元性特点。(2分)30(1)转变: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关注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2分)影响: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或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2)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影响: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打破以往各地区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3分)(3)事件:三角贸易。主要方式:殖民扩张。(2分)(4)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三角贸易。(2分)31(1)《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2分)共同作用:①体现了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建立;②都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专制走向民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趋势;③都对本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④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任1点,2分)(2)给分标准:观点:2分 论述:4分(需要史论结合)【示例一】选取事件:③⑦观点:俄国通过改革促使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论述:1.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可以获得土地。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俄国采取了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示例二】选取事件:①⑤⑥观点:日本通过学习与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论述:1.明治维新之前日本遭遇了美国黑船事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危机。2.1868年明治政府开启了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示例三】选取事件:②④⑧观点:美国通过战争的方式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论述:1.内战前,美国南方奴隶制限制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矛盾加剧,战争一触即发。2.在战争过程中,联邦政府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与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战局。美国内战避免了美国分裂,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示例四】选取事件:②④⑤(或任意两个也可)观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论述:1.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改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任两点满分)32(1)电力的广泛使用。(2分)垄断组织的产生(或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2分)(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事件:巴黎公社。(1分)(4)①材料中“1770-1861年英国煤和铁产量都在持续增长以及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②材料中“资产阶级人均年收入明显高于工人人均年收入”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或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2分)33(1)协约国、同盟国。(2分)(2)不正确。(1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2分)(3)俄国十月革命。(1分)“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指俄国提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对俄国的破坏;(2分)“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指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1页,共2页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文综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8 TFTFT FFF二、选择题9-13 BCABD 14-18 DDBCA 19-23 DCACA 24-28 DBCDA三、非选择题29(1)④ ⑤(2 分)(2)暴力冲突(1 分)、和平交流。(1 分)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1 分)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或阿拉伯帝国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1 分)(3)史实:西欧城市的出现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任选 1 点得 2 分)(4)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具有区域性、多元性特点。(2 分)30(1)转变: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关注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2分)影响: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或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 分)(2)事件:新航路开辟(1 分);影响: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打破以往各地区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3 分)(3)事件:三角贸易。主要方式:殖民扩张。(2 分)(4)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三角贸易。(2 分)31(1)《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2 分)共同作用:①体现了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建立;②都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专制走向民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趋势;③都对本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④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任 1 点,2分)(2)给分标准:观点:2 分 论述:4 分(需要史论结合)【示例一】选取事件:③⑦观点:俄国通过改革促使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论述:1.1861 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可以获得土地。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俄国采取了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示例二】选取事件:①⑤⑥观点:日本通过学习与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论述:1.明治维新之前日本遭遇了美国黑船事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危机。2.1868 年明治政府开启了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示例三】选取事件:②④⑧第 1页,共 2页观点:美国通过战争的方式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论述:1.内战前,美国南方奴隶制限制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矛盾加剧,战争一触即发。2.在战争过程中,联邦政府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与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战局。美国内战避免了美国分裂,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示例四】选取事件:②④⑤(或任意两个也可)观点: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论述:1.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改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任两点满分)32(1)电力的广泛使用。(2分)垄断组织的产生(或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2 分)(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事件:巴黎公社。(1 分)(4)①材料中“1770-1861 年英国煤和铁产量都在持续增长以及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2 分)②材料中“资产阶级人均年收入明显高于工人人均年收入”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或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2分)33(1)协约国、同盟国。(2分)(2)不正确。(1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2分)(3)俄国十月革命。(1 分)“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指俄国提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对俄国的破坏;(2分)“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指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 20 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 2页,共 2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九年级文综 答题卡 29(3).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4).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1、请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清楚。2、请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 [0] [0] [0] [0] [0] [0] [0] [0] [0] [0]净。 [1] [1] [1] [1] [1] [1] [1] [1] [1] [1]3、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 30(1).[2] [2] [2] [2] [2] [2] [2] [2] [2] [2]限定区域答案无效。4. 请保持卡面清洁、完整,不要折叠。 [3] [3] [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 [7] [7]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8] [8] [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 [9] [9]判断题 30(2).1. [T] [F ] 2. [T ] [F ] 3. [T ] [ F] 4. [T ] [ F] 5. [T ] [F] 6. [ T] [F ] 7. [ T] [F ] 8. [T] [F ]选择题9. [A ] [ B] [ C] [D ] 14. [ A] [B ] [C ] [ D] 19. [A ] [ B] [C] [D ] 24. [A ] [B ] [ C] [D ]10. [A ] [ B] [ C] [D ] 15. [ A] [B ] [C ] [ D] 20. [A ] [ B] [C] [D ] 25. [A ] [B ] [ C] [D ]11. [A ] [ B] [ C] [D ] 16. [ A] [B ] [C ] [ D] 21. [A ] [ B] [C] [D ] 26. [A ] [B ] [ C] [D ]12. [A ] [ B] [ C] [D ] 17. [ A] [B ] [C ] [ D] 22. [A ] [ B] [C] [D ] 27. [A ] [B ] [ C] [D ]13. [A ] [ B] [ C] [D ] 18. [ A] [B ] [C ] [ D] 23. [A ] [ B] [C] [D ] 28. [A ] [B ] [ C] [D ]30(3).29(1). A; B:29(2).30(4).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31(1). 32(3).31(2). 33(1).33(2).33(3).32(1).32(2).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矩形边框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答案无效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文综试题卷【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1.答题前,必须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纸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3.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保存好试题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2.古代希腊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范,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阳历)的基础。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约500年,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5.西欧中世纪乡村,领主统治下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6.在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中,法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荷兰和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8.卡德纳斯率领华夫脱党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古代中国君主被认为是“天子”。据此可知,这些最高统治者都( )A.加强中央集权 B.宣扬君权神授 C.是宗教创立者 D.是神的后代10.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A.伯里克利——推动罗马民主发展到高峰B.苏格拉底——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凯撒——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11.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层次(如右图)。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的是 ( )A.①古代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 ③《汉谟拉比法典》B.①罗马法 ②《十二铜表法》 ③爱琴文明C.①自治城市 ②大学 ③早期资产阶级D.①大化改新 ②公民公地 ③幕府12.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A.教育发展促进大学兴起 B.基督教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C.欧洲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D.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的主动革新1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C 拜占庭帝国实行军区制 有效抵御了十字军东征D 阿拉伯帝国扩张 使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14.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15.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空白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西欧土地关系变化 B.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西欧手工业的发展 D.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16.“正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武力在海上和遥远的大陆上进行征服的时候,意大利凭着它的精神,在整个古老的欧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国。”能够体现材料中的“精神”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神曲》 C.《人间喜剧》 D.《物种起源》17.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最合适的是(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带着血泪的进步” D.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8.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大量怀念国王、怀念君主制并为其正名的小册子、挽歌和布道辞在民间流传。这表明当时英国( )A.历史传统影响深远 B.君主专制深受欢迎C.民众毫无民主意识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9.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都颁布了一些文献,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权力②《独立宣言》——分权制衡原则的充分体现③《人权宣言》——体现了联邦共和国的思想④《拿破仑法典》——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21.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B.近代西方工业浪潮发展的过程C.近代西方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 D.近代西方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22.《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 )A.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 B.资产阶级革命高涨C.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D.无产阶级革命兴起2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展C.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D.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24.“与其坐等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表明日本( )A.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变法图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25.以下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在每次变化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B.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内燃机推动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26.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领域 贡献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数学 发现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A.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27.下列事件中,发生在下面图示发展阶段二的是(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8.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一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该条约的签署( )A.使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等目的 B.废除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C.纠正了巴黎和会的不当决定 D.促使日本放弃了对山东问题的要求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2分。)29.(10分)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产生、发展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1)将材料一图片所示文明成果与地图中的诞生地进行匹配(写数字序号)。(2分)A▁▁▁▁;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帝国简要分析其扩张的影响。(4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请列举一个史实进行分析。(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2分)30.(12分)14—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材料三: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纪录片《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指出它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影响。(4分)(2)指出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哪些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事件。综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所述重大历史事件间的联系。(2分)31.(10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示意图材料二:时间 事件1853-1854年 ①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19世纪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400万黑奴,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1861年 ③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自由,还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钱赎买。1862年 ④林肯颁发《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奴隶踊跃参战。1868年 ⑤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1881-1893年 ⑥日本工厂数由1100个增至3340个,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1890年 ⑦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产量增加19倍,石油产量猛增200多倍。1894年 ⑧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跃居首位。(1)请完善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并简要概括这些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作用。(4分)(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至三件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目清晰)(6分)32.(10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了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1法国在历史上尽管存在了72天的政权,但它破天荒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材料三:材料一中“新一轮的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4分)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71年法国存在了72天的政权”指什么事件?(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改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三: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这场革命使俄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场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1)材料一中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加以说明。(3分)(3)材料三中的“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两句话。(5分)第5页,共6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文综试题卷【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1.答题前,必须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纸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3.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保存好试题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T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F 涂黑)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2.古代希腊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范,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阳历)的基础。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约 500年,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5.西欧中世纪乡村,领主统治下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6.在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中,法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荷兰和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8.卡德纳斯率领华夫脱党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古代中国君主被认为是“天子”。据此可知,这些最高统治者都( )A.加强中央集权 B.宣扬君权神授 C.是宗教创立者 D.是神的后代10.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A.伯里克利——推动罗马民主发展到高峰B.苏格拉底——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凯撒——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11.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层次(如右图)。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的是 ( )A.①古代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 ③《汉谟拉比法典》B.①罗马法 ②《十二铜表法》 ③爱琴文明C.①自治城市 ②大学 ③早期资产阶级D.①大化改新 ②公民公地 ③幕府12.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算术、几何、音乐、天文A.教育发展促进大学兴起 B.基督教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C.欧洲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D.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的主动革新第 1页,共 6页1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C 拜占庭帝国实行军区制 有效抵御了十字军东征D 阿拉伯帝国扩张 使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14.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15.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空白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西欧土地关系变化 B.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西欧手工业的发展 D.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16.“正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武力在海上和遥远的大陆上进行征服的时候,意大利凭着它的精神,在整个古老的欧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国。”能够体现材料中的“精神”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神曲》 C.《人间喜剧》 D.《物种起源》17.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最合适的是(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带着血泪的进步” D.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8.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大量怀念国王、怀念君主制并为其正名的小册子、挽歌和布道辞在民间流传。这表明当时英国( )A.历史传统影响深远 B.君主专制深受欢迎C.民众毫无民主意识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9.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都颁布了一些文献,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权力②《独立宣言》——分权制衡原则的充分体现③《人权宣言》——体现了联邦共和国的思想④《拿破仑法典》——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21.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第 2页,共 6页A.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B.近代西方工业浪潮发展的过程C.近代西方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 D.近代西方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22.《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 )A.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 B.资产阶级革命高涨C.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D.无产阶级革命兴起2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展C.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D.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24.“与其坐等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表明日本( )A.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变法图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25.以下图片反映了 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在每次变化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B.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内燃机推动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26.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领域 贡献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数学 发现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A.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27.下列事件中,发生在下面图示发展阶段二的是(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8.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一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该条约的签署( )A.使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等目的 B.废除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C.纠正了巴黎和会的不当决定 D.促使日本放弃了对山东问题的要求第 3页,共 6页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5 小题,共 52 分。)29.(10分)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产生、发展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AB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 500 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1)将材料一图片所示文明成果与地图中的诞生地进行匹配(写数字序号)。(2分)A▁▁▁▁;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帝国简要分析其扩张的影响。(4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请列举一个史实进行分析。(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2分)30.(12分)14—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材料二:只有到 1500 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材料三: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纪录片《世界历史》第 4页,共 6页(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指出它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影响。(4分)(2)指出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哪些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事件。综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所述重大历史事件间的联系。(2分)31.(10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示意图材料二:时间 事件1853-1854 年 ①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19 世纪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 400 万黑奴,其中 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③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自由,还可以1861 年获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钱赎买。1862 年 ④林肯颁发《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奴隶踊跃参战。1868 年 ⑤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1881-1893 年 ⑥日本工厂数由 1100 个增至 3340 个,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12.1%。⑦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产量增加19倍,1890 年石油产量猛增 200 多倍。1894 年 ⑧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跃居首位。(1)请完善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并简要概括这些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作用。(4分)(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至三件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目清晰)(6分)32.(10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了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1 法国在历史上尽管存在了 72 天的政权,但它破天荒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 5页,共 6页材料三:(1)材料一中“新一轮的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4分)(2)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71年法国存在了 72天的政权”指什么事件?(2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 6 月 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改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三:1917 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这场革命使俄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场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1)材料一中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加以说明。(3分)(3)材料三中的“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两句话。(5分)第 6页,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1九年级文综期中(参考答案).docx 2024-1九年级文综期中(参考答案).pdf 2024-1九年级文综期中(答题卷).pdf 2024-1九年级文综期中(试题卷).docx 2024-1九年级文综期中(试题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