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简介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依据: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要求学生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是“公共参与”。在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进行以“为争创文明和谐社区 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献策的单元大任务为线索的单元整体设计,分别从“共同分享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参与社区生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公共教养,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最终建立“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核心概念。其中,第5课就是从“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为话题,从“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他们大多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而本课同样强调法律在共建有序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之一。同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概念分析不同行为背后的价值选择,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教养,更好的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单元概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时虽然能依据一些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学生思维的成长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教学难点:尝试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 
第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
本课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教学任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在对现实情境的分析中逐步形成“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的理性认知,树立规则意识,运用所学为争创文明社区贡献力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激趣导入,任务驱动
  课程伊始,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秩序小实验”引导学生寻找最快时间内取出所有小球的秘诀。游戏需要秩序,参与公共生活同样需要秩序。接下来,通过发布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任务,提出问题: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自然而然的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秩序”的重要作用。“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是联贯本单元学习的大任务。发布这一任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勾联起来,更好的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理解公共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二:价值辨析,理解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的价值
  提出问题后,引入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案例,通过对是否需要制定“单车需停放在规定区域”这条规定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在价值辨析中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制定一定的公共秩序,才能平等的保障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利。之后,进一步出示过马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参加社区活动这三个公共生活情境,使学生将目光扩展到更广阔的公共生活场景中,通过填写“公共生活秩序单”,再次体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感受到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进一步理解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
  活动三:情境分析,了解创建有序公共生活的意义
  之后通过“为公共场所设置合适的公共标志”的活动,让学生在为公共场所和公共标志配对的过程中,理解设置公共标志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也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初步形成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教师进一步提出挑战性问题,以“行人闯红灯”这一现实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交通安全法》资料的补充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法律对我们的要求。
  设计意图:在建立“有序参与公共生活”意识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激发学生内心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觉情感。
  活动四:角色体验,感悟个人行为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教学中,出示教材第31页活动园中的四个场景,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的一员,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从关注他人的角度讨论和反思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选择。
  最后,通过观看视频,思考生活在一个人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城市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感受到生活在一个有序和谐的城市中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进而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也反映着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逐层深化他们对个人行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联系的认识,也回答了“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在学生的心中建立了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则意识。
  活动五:由知导行,共建良好公共秩序我支招
 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从共建公共秩序的角度,为“争创文明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献策。课堂上,学生运用图片、文字、绘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撰写建言,将本课所学所感表达出来。这既是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意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落点。
本节课遵循“观察生活—探究问题—梳理认知”的思考逻辑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规则意识;在对现实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中初步构建起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从公共秩序的角度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二课时
五、教学学法
 本课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为争创文明社区”这一单元任务下,以“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一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热点话题为例,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建言献策。使学生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形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认知。并通过拓展其它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规则和法治意识,运用所学为争创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六、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出示任务,激活动机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一个有序的公共生活?又可以为此提出哪些建言呢?课程之初,首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唤醒学生认知。发布建言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活动二:聚焦现实案例,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
  以“广场舞噪音扰民”为例,引导学生聚焦现实案例,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学会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最终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认知。
  环节一: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之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遇到过类似事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
  设计意图:“广场舞噪音扰民”该事件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恰恰符合本课“多角度理解如何共建有序生活”的教学目标,能够启发和训练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二:关键词分类,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后,进入到分析问题的环节。此环节分为两步走。首先通过对调查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运用关键词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其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再通过对关键词分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团体能解决的,需要个人、社会、国家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课前,学生走进社区,对所在社区的“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进行实地的调查,并对“广场舞爱好者、社区居民、社区/公园管理者”三方人群进行采访,了解问题的表现。学生走进社区进行采访调查,是打破教室壁垒,走进真实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只有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才会看到真问题,并从学生内心触动其公共意识的提升。了解了社会问题的真实面貌,也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可行性更高的建言。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的背后其实存在的多种原因。接下来,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其他组的调查结果,用关键词的方式梳理出导致广场舞噪音扰民背后的原因。之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将这些关键词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关键词分类,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解决该问题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初步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环节三:撰写建言,解决问题
  之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材料为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建言献策。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原因,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进行对接,有针对性的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言,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教师的适时补充也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同样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法制的保障。
  最后,通过说一说今后在生活中遇到广场舞噪音扰民,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为他人着想”和“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明确我们作为公民,要提升自己的公共教养,自觉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为共建有序生活承担自己的责任。
  活动三:拓展其他情境,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教师出示新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目光从“广场舞”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说一说在其它公共场合中我们应当如何做,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无论在哪个公共场合,我们都要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活动四:撰写建言,共建良好公共秩序我支招
  经历了对“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讨论其它生活情境中遵守公共秩序的做法,学生对“如何共建有序的公共生活”形成了理性认知。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走近生活,从“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角度,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
  本课通过聚焦典型现实案例,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了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明确了自己作为小公民在共建有序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也在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提升了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