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四课时生物的进化Ⅱ课件说明:以高考考情为导入,明确考察方向。课件首先介绍了种群和种群基因库,以及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接着介绍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实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紧跟最新的高考模拟题针对练习,最后真题演练。建议2课时完成。(共59张PPT)Medicine Retailers生物的进化Ⅱ必修二第一轮复习<第十五课时>MEDICINE RETAILERS· 高中生物考点 高考考情具体分析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聚焦高考(2024江苏卷)(2024江西卷)(2024甘肃卷)(2024广东卷)(2024河北卷)(2024湖北卷)(2024吉林卷)(2024河北卷)(2024重庆卷)(2024辽宁卷)(2023江苏卷)(2022天津卷)(2022辽宁卷)(2022河北卷)(2022湖北卷)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STEP 01考点一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STEP 02考点二目录【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实例: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定空间范围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种群三要素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实行基因交流, 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特点: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③基因频率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④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内全部个体数的比值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个体总数种群全部个体数× 100%【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题型一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P A= ×100%P a= ×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解:A%=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0%2×AA+Aa2(AA+Aa+aa)= 60%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40%a %=2×aa+Aa2(AA+Aa+aa)×100%例1如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 的基因为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题型二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常染色体上一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 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 = 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 基因频率 = 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解:a基因频率 = 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 = 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24% + 1/2×72%= 60%= 4% + 1/2×72% = 40%例2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题型三X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以人类的色盲基因遗传为例。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染色体上无该等位基因,设定XB%、Xb%分别表示基因XB和Xb的频率, XBXB、XBXb、XbXb 、XBY、XbY分别表示XBXB、XBXb、XbXb 、XBY、XbY五种基因型频率(个数)。则:XB% =100%Xb% =100%【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例3在调查红绿色盲时,随机抽查了200人,其中男女各100人。女性患者1人,携带者3人,男性患者4人。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解:=2×100+100×100% =3%Xb基因频率 =2×1+3+4×100%【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题型四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基因型频率①种群非常大;②所在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1)前提条件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 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2)计算公式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3)当已知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1- 。AA基因型频率为(1- )2;Aa基因型频率为2· ·(1- )。【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例4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频率是0.4,a 的频率是0.6,若各种条件稳定不变,则该种群中AA、Aa、 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 。该种群中所有成熟个体自由交配一次,产生的后代个体中 A 的频率是 , a的频率是 。0.16 0.48 0.360.60.4【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自交、自由交配与基因频率改变的关系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1.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雌雄同株植物是指自花传粉。结果是杂合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基因型频率增大,在无选择条件下,基因频率不变。2.自由交配是指种群内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在无选择的条件下,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均保持不变,相关计算可按哈代——温伯格定律进行。3.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即使基因型频率改变,种群也未发生进化。【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②可遗传变异的形成基因突变许多等位基因基因重组许多基因型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③可遗传变异的特点随机性和不定向性。④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相对性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例如有翅的昆虫中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是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类昆虫却因为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某海岛上残翅和无翅的昆虫【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4)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9世纪中叶以前环境无污染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 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黑色型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使树干变黑实例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不断淘汰有利变异积累增强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进化导致实质自然选择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化的实质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原因直接选择的是:表型实质选择的是:基因型对象【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5)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线,将培养基分为四个区,标号。2.用无菌涂布器将细菌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5)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步骤3.①号区域的中央放置不含抗生素纸片和②③④号区域的中央分别放置含有抗生素的纸片。4.将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5)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步骤5.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并取平均值。6.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并重复以上步骤。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抗生素对细菌产生了选择作用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抗生素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越来越小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注意事项【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概念判断是否是同一个物种:①能否自由交配。 ②能否产生可育后代。1.马和驴是一个物种吗?不是,因为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不是,因为后代骡子不可育。3.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物种吗是一个物种。无论白人黑人黄种人能相互交配,都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2.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一个物种吗?种群≠物种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种群是同一种生物、 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一个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只有一个物种物种与种群关系【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隔离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①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②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 现象。【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隔离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生殖隔离地理隔离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③隔离的实质① 不能相互交配②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同种生物不同物种间【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3)新物种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改变时间积累地理隔离基因库的差别导致种群间生殖隔离标志物种形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形成生殖隔离【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①渐变式(绝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 1地理隔离原种变异 1变异 2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变异类型 1变异类型 2新物种新物种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②骤变式)③人工创造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以及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杂种植物物种A物种B异源多倍体杂交染色体加倍【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二者关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生物进化不一 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2024·广西南宁·一模)某鸟类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美羽(A)对素羽(a)为显性。美羽雄鸟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而素羽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但美羽作为一种求偶信号有利于雌鸟的识别,避免与近似物种错误交配使生殖失败,而素羽不利于雌鸟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天敌剧增、没有近似物种的干扰情况下,aa个体占比会增加B.该鸟类雄鸟个体间表型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突变可使该鸟类种群出现多种可遗传的表型D.若该鸟类种群的生存环境稳定,则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对点练习D2.(2024·广东清远·一模)由于盗猎压力的增加,非洲大象种群中无牙个体的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位于X染色体的AMELX基因的变异与非洲雌象无牙特性的增加有直接关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AMELX基因的变异对雄象的性状没有影响B.盗猎压力导致AMELX基因突变率的增加C.盗猎压力的作用下,象群中变异的AMELX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D.无牙个体的比例的增加表明非洲大象种群已经完全适应了盗猎压力对点练习C2.(2024·广东清远·一模)由于盗猎压力的增加,非洲大象种群中无牙个体的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位于X染色体的AMELX基因的变异与非洲雌象无牙特性的增加有直接关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AMELX基因的变异对雄象的性状没有影响B.盗猎压力导致AMELX基因突变率的增加C.盗猎压力的作用下,象群中变异的AMELX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D.无牙个体的比例的增加表明非洲大象种群已经完全适应了盗猎压力对点练习C3.(2024·海南·模拟预测)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黑色桦尺蠖蛾和浅色桦尺蠖蛾分别标记后放养在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桦尺蠖蛾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所在环境的不同导致桦尺蠖的基因突变朝不同方向进行C.在同一环境中不同颜色桦尺蠖蛾的存活率存在差异D.该实验说明环境的变化可以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对点练习B浅色桦尺蠖(蛾) 黑色桦尺蠖(蛾) 地区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工业污染区 200 45(22.5%) 200 138(69%)非工业区 200 146(73%) 200 12(6%)4.(2024·江苏·模拟预测)进化理论是理解生物学现象及其背后本质的一把利器,而且是在不断发展的。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进化理论后,他对研究兰花的进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各种各样的兰花适合传授花粉的精巧结构让他赞叹不已。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分子水平比较不同兰花,发现基因组差异比细胞色素c(一种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差异更明显B.兰花的这种进化中的“适应”是指一定的形态结构只为了完成一定的功能C.不同昆虫口器长度与不同兰花花距之间的“适应”有助于减少不同昆虫之间生存斗争强度,有助于兰花的有序遗传与进化D.兰花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对点练习B5.(2024·湖北·一模)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量相等。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雄性个体中某隐性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的频率为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患该病的个体所占比例p2/2B.该种群a基因的频率在雌雄群体中相等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会增加D.个体发生的突变、迁移等不影响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对点练习B【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概念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原因【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 协同进化的类型和实例协同进化种间互助种间斗争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捕食寄生竞争实例实例实例猎豹捕食羚羊菟丝子与豆科植物作物与杂草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考点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称之为“收割理论”。由此可见,在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面临生存压力,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4) 意义森林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物圈内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生物多样性组 成根本 原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异的不定向性蛋白质多样性无机环境多样性组成直接原因导致决定直接选择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生物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考点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2)中性突变理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比如: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毛发的深浅等,一般情况下很难说对生存有多少影响,但大都被保留下来,显然不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其原因仍在探索中。6.(24-25高三上·辽宁鞍山·阶段练习)雄性海龙鱼承担育儿责任,其具有细长管状嘴和育雏袋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变异为海龙鱼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深海环境相对稳定,海龙鱼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C.雄性海龙鱼承担育儿责任是雌雄个体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雄性海龙鱼细长管状嘴和育雏袋的出现是一种适应的表现对点练习D7.(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了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用进废退B.黑色基因频率增加的原因是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基因发生了突变C.黑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长期进化形成的新物种D.桦尺蛾体色变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结果对点练习D8.(2024·湖北·模拟预测)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A.用进废退 B.群落C.自然选择 D.协同进化对点练习D9.(2024·湖北武汉·二模)拿马地峡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上升,大约300万年前,大洋被地峡完全分开。科学家对位于两侧大洋不同深度的鼓虾物种对进行研究,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深水物种对无法交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深水物种对之间的某段同源DNA序列的差异比浅水物种对之间的差异大B.地峡上升过程中喷发的致癌物导致鼓虾产生突变,决定了物种进化的方向C.地峡两侧的浅水物种对,易受海水流动影响,种群之间基因交流更频繁D.上述相关信息表明鼓虾生殖隔离的形成过程与地理隔离时间的长短无关对点练习A10.(2024·湖北·一模)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珊瑚礁内,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高压、无光的深海环境发现一种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 )A.深海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了定向选择B.超深渊狮子鱼中与增强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增大以增强抗压能力C.黑暗环境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基因突变,与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缺失D.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的狮子鱼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对点练习B1.(2024·江西·高考真题)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影响果实甜度。研究人员收集到1000棵该水果的植株,它们的基因型及对应棵数如下表。据表分析,这1000棵植株中W1的基因频率是( )A.16.25% B.32.50% C.50.00% D.67.50%真题演练A基因型 W1W2 W1W3 W2W2 W2W3 W3W4 W4W4棵数 211 114 224 116 260 752.(2024·甘肃·高考真题)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的分化B.花期隔离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C.地理隔离和花期隔离限制了两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物种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种间生殖隔离建立的过程真题演练A3.(2024·广东·高考真题)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真题演练C4.(2024·河北·高考真题)为控制地中海沿岸某陆地区域蚊子的数量,每年在距海岸线0~20 km范围内(区域A)喷洒杀虫剂。某种蚊子的Est基因与毒素降解相关,其基因频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区域A中,该种蚊子的Est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B.随着远离海岸线,区域A中该种蚊子Est基因频率的下降主要由迁入和迁出导致C.距海岸线0~60 km区域内,蚊子受到杀虫剂的选择压力相同D.区域A中的蚊子可快速形成新物种真题演练B5.(2024·湖北·高考真题)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B.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C.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种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真题演练B6.(2022·天津·高考真题)蝙蝠是现存携带病毒较多的夜行性哺乳动物,这与其高体温(40℃)和强大的基因修复功能有关。关于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利于提高病毒对蝙蝠的致病性B.病毒有潜在破坏蝙蝠基因的能力C.病毒与蝙蝠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病毒与蝙蝠协同进化真题演练A7.(2022·辽宁·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真题演练B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五课时《生物的进化Ⅱ》(课件).pptx 第十五课时《生物的进化(Ⅱ)》课件说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