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的变迁 课时同步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海陆的变迁 课时同步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海陆的变迁 课时同步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秦岭的组成部分——勋西大梁,发现了大量典型的泥盆纪珊瑚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理科研主题】
1.勋西大梁在地质时期泥盆纪是( )
A.海洋 B.沙漠 C.森林 D.冰川
2.造成勋西大梁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填海造陆 B.地球运动 C.全球变暖 D.地壳变动
自十三世纪以来,荷兰就开始大规模填海造陆。读“荷兰填海造陆区域示意图”及资料卡,完成下面小题。
3.荷兰陆地面积增加的过程证明了( )
A.地壳运动活跃 B.大陆漂移说
C.海平面的下降 D.海陆的变迁
4.荷兰填海造陆( )
A.始于20世纪 70年代 B.在深水海湾容易实施
C.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D.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
5.荷兰的著名景点是( )
A. B.
C. D.
下图为大陆漂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现在”的海陆分布是( )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B.南极地区没有陆地分布
C.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连 D.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7.两亿年来,在地球表面上( )
A.赤道位置在不断的变化 B.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变化
C.海洋从断开到连成一片 D.陆地从断开到连成一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9.据中国测绘局消息: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长高,其长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上的积雪越来越厚 B.地球在不断的运动
C.板块还在不断地碰撞、挤压 D.地球在不停的膨胀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消亡
11.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读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和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 )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C.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13.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A.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B.均为内陆国家 C.均不濒临印度洋 D.均位于东半球
14.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 )
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
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
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
④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岛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地震,地震导致沿海部分海底抬升变成陆地。相关数据显示,能登半岛沿岸海底隆起露出水面,总长度大约85千米。其中,轮岛市皆月湾一带海底隆起大约4米,海岸线向海中推进大约200米。下图为日本及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引发能登半岛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下降 C.地壳变动 D.填海造陆
16.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 )
A.世界政区图 B.卫星影像图 C.本州岛地形图 D.本州岛交通地图
读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表示现代大陆分布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以上都不是
18.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加加林 D.麦哲伦
19.下列叙述中,能为大陆漂移说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西岸凹入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解答题
2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4月3日0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
材料2:我国2020年喜马拉雅山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量出珠峰又“长高”了。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1)六大板块几乎都在海洋的是A 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全球形成两大火山、地震带,台湾花莲地处 火山地震带。
(2)经过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米,珠峰又“长高”了,是因为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3)现代卫星测量技术表明,目前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原因是 。
21.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即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和长白山)是国际矿泉水行业主要供水之地。读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全球及六大板块局部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中国品牌矿泉水已出口全球五个大洲,其中②为 洲,⑤为 洲。
(2)该品牌矿泉水在运往②大洲的途中,需要经过的大洋③为 。
(3)a、b山脉中,代表大高加索山脉的是 ,它是 的分界线。
(4)位于③大洋西部的国家c的发展水平是 ,与我国隔海相望,该国是世界上火山、地震发生频繁的国家,有感地震每年达一千多次,其原因是该国正处于 。
(5)由六大板块局部示意图可知,红海面积不断 (扩大/缩小),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D
1.珊瑚是海洋生物,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勋西大梁发现泥盆纪珊瑚生物化石,说明该时期此地是一片海洋,故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泥盆纪勋西大梁原是一片海洋,如今此地已变成高耸的山峰,期间最有可能经历地壳变动,故选D。
3.D 4.C 5.D
3.荷兰陆地面积增加说明原来海洋变成陆地,证明了海陆变迁,D正确;陆地面积增加不能证明地壳活跃、大陆漂移,AB错误;海平面下降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C错误。故选D。
4.据材料可知,填海造陆始于十三世纪,A错误;材料提到浅水海湾容易实施填海造陆,B错误;填海造陆使水域减少,可能导致渔业减产,C正确;读图可知,填海造陆集中于西部,D错误。故选C。
5.A为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B为法国埃菲尔铁塔,C为意大利比萨斜塔,D为荷兰风车。
6.D 7.B
6.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A错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错误;南极洲与其他大洲不相连,C错误;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D正确,故选D。
7.赤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地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变化中,B正确;地球表面的海洋从连成一片到断开,C错误;地球表面的陆地从连成一片到断开,D错误。故选B。
8.D 9.C
8.读图可得,①是南美洲,②是非洲,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这两种动物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A 11.C
10.某同学利用澡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是张裂、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如图是板块张裂拉伸的演示,红海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将扩大,形成新的大洋;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太平洋不断缩小都是受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2.D 13.C 14.B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3.从图示中看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均为北半球的国家,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上,这些国家都不临印度洋;中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都不是内陆国家;美国位于西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开展海洋资源的助测和开发,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并不是为了绘制更清准确的陆地地图,①错误,②③④正确,B正确;排除ACD。
15.C 16.B
15.引发能登半岛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变动,C正确;人类活动、海平面下降、填海造陆与海陆变迁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6.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即时卫星影像图,B正确;世界政区图表示世界上国家以及国家行政区划的地图,A错误;本州岛地形图反应地形特征地势及地表形态的地图,C错误;本州岛交通地图反映本州岛各地交通状况的地图,D错误,ACD都不能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故选B。
17.C 18.A 19.B
17.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得,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图③,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8.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A正确;哥伦布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麦哲伦是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BCD错误。故选A。
19.南极大陆煤炭资源丰富,说明原先南极大陆的位置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植被茂盛,后来大陆漂移到现今寒冷的南极地区,①正确;人工填海造陆与大陆漂移无关,②错误;南美洲大陆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西岸凹入部分几乎吻合,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开,③正确;大陆的形状多三角形无法证明大陆漂移,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即B正确,②④错误,即ACD错误。故选B。
20.(1) 太平洋 环太平洋
(2) 印度洋 欧亚
(3)位于板块张裂处
(1)六大板块几乎都在海洋的是A所示的太平洋板 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全球形成两大火山、地震带,台湾花莲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不断升高。
(3)红海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不断扩大,未来将成为新的大洋。
21.(1) 北美 大洋
(2)太平洋
(3) b 亚洲和欧洲
(4) 发达国家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 扩大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不断发生张裂运动
(1)由图可知,图中②位于太平洋东部,北临北冰洋为北美洲;⑤为世界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
(2)由图可知,大洋③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为太平洋。
(3)图中a位于南美洲西部,纵贯南北,为安第斯山脉;b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故b代表大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分界线。
(4)由图可知,图中c由四个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为发达国家;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
(5)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据图可知,红海两侧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张裂拉伸,面积不断扩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