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2024.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 2.D 3.A 4.B 5.A 6.B 7.D 8.D 9.C 10.C 11.B 12. B 13.A 14.A 15.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 (8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分)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1分)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1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分)
②“苏东坡数字人”的诞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研究、创新和转化的过程,也是运用现代科技、对接现代生活的过程。(2分,只答出一个方面最多得1分)
③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用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中华文化塑造“数字人苏东坡”形象,实现传统文明与人工智能高度契合,促进数字之美与传统之美的和谐共生。(2分,只答出一个方面最多得1分)
17. (18分)
(1)(8分)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新质生产力理论,立足科技进步的前沿,与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客观实际相符合。(1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1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分)先进生产力理论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1分)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分)
(2)(10分)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2分)不断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分)
②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活力迸发,流向新质生产力。(5分,结合材料和现实,列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的具体措施,每点赋2分,最高不超过5分。)
18.(19分)
(1)(9分)
①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要在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在全局中定位。(3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3分)③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干到点子上、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3分)
说明:若用联系【系统优化】)、发展等观点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总分9分。
(2)(10分)
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国家安全认识不断深化,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2分)泛化国家安全的行为逻辑把什么都放在“国家安全”的筐里,以“国家安全”为名,大搞单边主义、经济封锁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保护本国“利益”之名,行破坏他国“利益”之实。(3分)
20. (10分)
参考示例:
中国的前景与人类的前途密切相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国际形势,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奋斗。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题
2024.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伟大理论历久弥新。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
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
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
“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10月,我国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通过科学实验,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
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这是继2020年该团队测得首
幅全局性日冕磁图后的又一重要进展,使太阳大气磁场的常规测量从过去仅限于
最底层的光球扩展到日心距最大约1.6个太阳半径的日冕中。日冕磁场常规测量
的初步实现,将促进黑子周期、日冕加热、太阳爆发及空间天气预报、日球层磁场演
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这说明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科学研究活动将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承认可知论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让人止不住思念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
落、心痛到极致的雨。这说明
高二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
①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
②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哲学往往产生于曲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之中
④雨以不同的形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
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
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①秸秆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还田的前提条件
②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继“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五号成功带着月壤归来,2024
年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
器合影,中国探月工程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刷新人类月球探测记录。对此认识正确
的是
①中国探月工程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③嫦娥六号锻炼和深化了人类对月球结构的认识
④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突破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要一步一个脚
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
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下列诗句与习总书记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政治试题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