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o
教学内容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本节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六章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上节我们从地域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地区的概况,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东北三省的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中农业的发展,具体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探索欲比较强,他们不满足于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是希望在自我探究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迁移。针对初二学生这个特点,我将通过图片的幻灯片演示,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且借助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这个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读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河流,总结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2.通过小组讨论P16活动题,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3.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
重难点1.通过读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河流,总结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2.通过小组讨论P16活动题,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一段东北景色视频,教师讲解(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阳光下的雪景,日落时的雾凇。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走进东北三省,漫步童话世界) 学生活动观看欣赏
设计意图 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引出东北三省这一主题。
环节二: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目标,并在学生齐读后解析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读图。1.通过读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河流,总结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2.通过小组讨论P16活动题,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3.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齐读目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目标及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新课讲授自学课本教材P14,结合图6.11东北三省地形图,完成下面4道题目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 °N — °N 2)海陆位置:南邻 海和 海3)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 部,与 、 (国家)接壤4)范围:包括 三省,三省简称 。在图中找到并圈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在图中圈出东北三省主要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总结东北的山河大势:山河相间、沃野千里 4、东北三省能够泼水成冰的气候原因,思考:1)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 5、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课本P16活动题,仔细观察所给地图6.14,以同桌2人为一小组,一人把课本翻到P14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一人做好记录,方便进行展示6、自然环境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对东北三省农业的影响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被称为“北大仓”,为什么呢?前后4人交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注意记录要点。温馨提醒:结合课本P15第二段文字及P19图6.18及图6.19(见下图)7、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总结8、拓展延伸:补充东北大米优质的原因
环节四: 课堂小结回顾并读背主干知识
环节五:反馈练习1、下列省区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黑、吉、辽 B.陕、甘、宁 C.云、贵、川 D.晋、冀、粤2、下列关于东北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高峻,坡度陡峭  B.平原破碎,地块小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东北三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读“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图”,回答3~5题:4、字母D处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A.地形与海陆位置 B.植被覆盖率 C.纬度位置 D.冬季风5、从D到E,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忽多忽少 D.不能确定6.东北三省有湿润区分布,除了降水较多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蒸发微弱 C.森林覆盖率低 D.冬季积雪多
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与范围 二、自然地理分三、农业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课下实践作业: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东北三省农业的发展史,下节小组交流分享。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图文资料较多
教学反思与改进导入新课后,语言衔接需要再斟酌多鼓励学生,关注学生题目设置再精炼些板书要真正发挥作用,小结时可边说边补充完整语言艺术缺乏,需多加练习
4
—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