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威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威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威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1.(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3.(2024七上·威宁期末)地理老师要求画学校平面图,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
A.1:800 B.l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C.1/1000000 D.1:5
4.(2024七上·威宁期末)关于下图排序最符合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5.(2024七上·威宁期末)若有朝一日,你乘坐上“神舟××号”到我国空间站探索,可目睹到(  )
A.天圆地方现象 B.地球上的经纬线
C.地球上的地轴 D.地球是蔚蓝色星球
6.(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上海比威宁每天先看到日出 B.太阳每天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C.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冬长夏短 D.威宁每天昼夜更替一次
7.(2024七上·威宁期末)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大西洋 D.亚洲、北冰洋
(2024七上·威宁期末)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8.某学校春游,想要从坡度较缓的路线到达乙处,应该选择的路线是(  )
A.线路① B.线路② C.线路③ D.线路④
9.小明喜欢攀岩,图中的山体部位,适合攀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丙处表示山的部位是(  )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山顶
11.(2024七上·威宁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2024七上·威宁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3年12月1日上午9时25分,在威宁县(北纬27.15度,东经104.19度)发生3.6级左右地震,威宁县大多乡镇有明显震感。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威宁县的地理位置及温度带判断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北寒带 B.中纬度、北温带
C.低纬度、北温带 D.低纬度、热带
13.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  )
A.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B.是福不是祸,不管不顾
C.紧靠墙壁,抱头站立 D.远离高楼,撤至空旷区域
14.(2024七上·威宁期末)关于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越快越多越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少越好
C.人口停止增长或减少更好
D.人口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5.(2024七上·威宁期末)100多年前,随着英国传教士伯格理的到来,威宁县石门坎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伯格理皮肤白皙、蓝眼睛鼻梁高嘴唇薄,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6.(2024七上·威宁期末)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塑造了许多神化形象,它们是宗教思想对我国古代人民影响的结果,你知道书中的“如来”和“唐僧”是哪种宗教中的形象吗(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17.(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
C.英语、俄语 D.英语、汉语
18.(2024七上·威宁期末)中东哪一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地(  )
A.伊斯坦布尔 B.大马士革 C.拿撒勒 D.耶路撒冷
19.(2024七上·威宁期末)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有(  )
①地表崎岖②土壤肥沃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七上·威宁期末)某中学一名学生测量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14时左右 D.20时
21.(2024七上·威宁期末)上周升旗仪式上,威宁县某中学学生玲玲看到国旗飘向东南方,则当时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2.(2024七上·威宁期末)有网友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路口与你擦肩而过,却没看清你的脸”。近年来,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下列有利于减少或杜绝出现雾霾天气的行为有(  )
①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②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③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④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9月9日至10日,G20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G20成员中,均属于发达国家的有(  )
A.澳大利亚、美国、日本 B.中国、韩国、德国
C.英国、墨西哥、加拿大 D.南非、意大利、巴西
24.在G20峰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  )
A.东西合作 B.南南对话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25.(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面的四幅标志图中,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6.(2024七上·威宁期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网上模拟环球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大洋)、B   (运河)、C   (大洋)、D大洲上世界最大的平原——   、E   (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回答问题。
现象1:①地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   。
现象2:B和E都是大洲分界线,其中B运河是   的分界线。
现象3:甲地部分城市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   。
27.(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蒙蒙细雨中拉开帷幕,赛事历时16天于10月8日圆满结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2示意两位同学对地球运动的演示。甲代表太阳,乙伸展手臂代表赤道,乙(  )
A.正在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B.手臂伸展角度始终不变
C.运动方向为①→④→③→② D.绕甲同学一圈代表一天
(2)开幕式当天杭州的天气是(  )
A. B.
C. D.
(3)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   (填序号),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纬线名称),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   (方向)移动。
(4)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填序号)之间。此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8.(2024七上·威宁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完成下列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老舍《济南的冬天》
(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因为伦敦的气候类型对应乙图中的   (填序号),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3)在图1中C、D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填字母)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在图2中,①气候类型与图1中   (填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对应的,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5)图1中,A所在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A、地震时,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坏,跳楼逃生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极易导致伤亡,A错误;
B、滑坡发生时,近距离观察不仅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正确的做法应是迅速远离滑坡区域,B错误;
C、台风强风下,广告牌等室外设施极易被吹倒或损坏,躲在广告牌下避风是极其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寻找坚固的室内避难所,C错误;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是有效的逃生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泥石流的冲击路径,增加生存机会,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遇到泥石流应当往河道的两边山坡或是高地逃跑。逃跑的方向应当与泥石流的主流向呈垂直,这样生还的几率才会提高,切勿在逃离的时候向着滑坡的方向逃跑。
2.【答案】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图例可判断,A为长城、B为洲界,C为铁路、D是水库。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
3.【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考虑到学校平面图需要展示足够的细节,同时又要保持图纸的清晰和易读性,1:800的比例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A正确;BC比例尺太小,BC错误;1:5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厘米,这个比例尺太大,也不合适绘制学校平面图,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③“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①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②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A、天圆地方乃古人错误的宇宙观,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A错误;
B、经纬线是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而设定的虚拟网格线,它们并不真实存在于地球表面,B错误;
C、地轴是地球自转所绕的假想轴,并不是真实存在,C错误;
D、地球的表面水域面积上了71%,从太空视角看,地球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体覆盖所致,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东边的地点相对于西边先看到日出。这个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
C、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冬长夏短是因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导致的,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7.【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据此可知,所有的经线都经过南极点,使得南极洲跨越所有的经度,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所有的经线也都经过北极点,使得北冰洋跨越所有的经度,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答案】8.D
9.D
10.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8.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读图可知,在图中①②③④条线路中,④处的等高线最稀疏,所以坡度最缓。
故答案为:D。
9.攀岩通常选择在峭壁或陡崖等具有挑战性的地形进行。观察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处,丁处位于等高线重合的位置,形成陡崖,是攀岩的理想地点,D正确;甲、乙都是位于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的部位,是山峰;丙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0.观察丙处,它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并且等高线向两侧凸出,形成马鞍状的地形,这是鞍部的典型特征。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海螺、海蚌是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原来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逐渐隆起抬升才形成山脉。但不能说明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远离山脚、陡崖,遇到山崩、滑坡时,向山崩、滑坡、泥石流物质流向垂直的方向跑。
12.根据题目信息,威宁县的纬度为北纬27.15度。根据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因此,威宁县位于低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因此,威宁县位于北温带。
故答案为:C。
13.A、在地震中,电梯可能会停电或出现故障,导致被困,A错误;
B、地震发生时要及时做好躲避、防护,B错误;
C、当地震发生时,墙壁容易倒塌,不能紧靠墙壁,抱头站立,C错误;
D、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远离高楼,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人口的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出现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5.【答案】A
【知识点】人种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共有三大人种,分别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皮肤白皙、蓝眼睛、鼻梁高、嘴唇薄”是白色人种的外貌特征,因此伯格理属于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将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类: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种族不分贵贱,高低,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16.【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如来”和“唐僧”都属于佛教的形象人物,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
17.【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大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无疑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举办地在中国,汉语也是主要使用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在世界的主要语言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8.【答案】D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
【解析】【分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所以基督徒也把耶路撒冷看成圣城,伊斯兰教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认为耶路撒冷也是他们的圣城,D对;伊斯坦布尔、 大马士革、 拿撒勒没有这样的渊源,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19.【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②④正确;崎岖的地形,交通闭塞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0.【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其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1.【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升国旗时,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南方向飘扬,表明这时吹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与旗帜、树叶等物体的飘动方向相反。
22.【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
【解析】【分析】农民燃烧秸秆肥田,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加重雾霾天气,①、②错误;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有利于污染物排放减少或杜绝雾霾天气,从而提高环境质量,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人们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可以使当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答案】23.A
24.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3.A、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均属于发达国家,故A正确;
B、韩国、德国是发达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故B错误;
C、英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但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故C错误;
D、意大利是发达国家,南非、巴西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4.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政治等问题进行的商谈。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因此这种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
故答案为:C。
25.【答案】C
【知识点】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读图可知, 上面的四幅标志图中, A为国际奥委会标志;B为红十字会标志;C为联合国标志;D为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当今重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
26.【答案】(1)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拿马运河
(2)现象1: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现象2:亚洲和非洲;现象3: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印度洋、B苏伊士运河、C大西洋、D南美洲、E巴拿马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
(2)现象1: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原因是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原因是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现象3:图中甲地位于亚洲南部,该地区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点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由图可知,A为印度洋,是四大洋中面积第三大的大洋;B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为大西洋,是四大洋中面积第二大的大洋;D南美洲,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E为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图中B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图中甲地位于亚洲南部,该地区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27.【答案】(1)B
(2)A
(3)③;冬至;南回归线(或23.5°S);北
(4)②→③;昼短夜长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正在演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A错误;乙同学的手臂伸展角度模拟的是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这个夹角(黄赤交角)是基本保持不变的,B正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①→②→③→④,C错误;绕甲同学一圈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干资料可知,当日天气为蒙蒙细雨,A天气符号表示小雨,A正确;B天气符号表示雷电,B错误;C天气符号表示小雪,C错误;D天气符号表示晴天,D错误。
故答案为:A。
(3)图3所示的日期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③;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也就是向北移动。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间为10月8日,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②→③之间,秋分日昼夜等长,之后随时间推移昼变短夜变长,所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正在演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A错误;手臂伸展表示赤道,赤道垂直于地轴,地轴指示方向不变,所以赤道角度(手臂伸展角度)不变,B正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①→②→③→④,C错误;绕甲同学一圈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D错误。故选B。
(2)根据题干资料可知,当日天气为蒙蒙细雨,A天气符号表示中雨,A正确;B天气符号表示雷电,B错误;C天气符号表示小雪,C错误;D天气符号表示晴天,D错误。故选A。
(3)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代表太阳,乙手臂伸展方向为赤道,①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③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②为秋分④为春分,根据图3信息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③;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也就是向北移动。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间为10月8日,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②→③之间,秋分日昼夜等长,之后随时间推移昼变短夜变长,所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8.【答案】(1)纬度位置
(2)②;全年温和湿润
(3)C;海陆位置
(4)F;地中海气候
(5)全年高温多雨;地球之肺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赤道地区纬度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气温高,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纬度高,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温低,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2)老舍先生在伦敦觉得冬天能看到日光是怪事,这是因为伦敦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乙图中的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
(3)由图可得,C地靠近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大,水汽充足,降水多;而D地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水汽不足,降水少。因此,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由气温曲线降水柱图可知,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F地-地中海沿岸。
(5)A所在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
【点评】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世界上有众多的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和气候特点不同。
(1)赤道地区地处低纬度吸收太阳光热多,所以终年炎热,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吸收太阳光热少,所以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2)由图可知,英国伦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乙图中②,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
(3)由图可得,C在沿海地区降水多,D地在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4)由气温曲线降水柱图可知,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F地-地中海沿岸。
(5)由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巴西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
1 / 1贵州省威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1.(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A、地震时,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坏,跳楼逃生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极易导致伤亡,A错误;
B、滑坡发生时,近距离观察不仅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正确的做法应是迅速远离滑坡区域,B错误;
C、台风强风下,广告牌等室外设施极易被吹倒或损坏,躲在广告牌下避风是极其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寻找坚固的室内避难所,C错误;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是有效的逃生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泥石流的冲击路径,增加生存机会,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遇到泥石流应当往河道的两边山坡或是高地逃跑。逃跑的方向应当与泥石流的主流向呈垂直,这样生还的几率才会提高,切勿在逃离的时候向着滑坡的方向逃跑。
2.(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图例可判断,A为长城、B为洲界,C为铁路、D是水库。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
3.(2024七上·威宁期末)地理老师要求画学校平面图,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
A.1:800 B.l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C.1/1000000 D.1:5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考虑到学校平面图需要展示足够的细节,同时又要保持图纸的清晰和易读性,1:800的比例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A正确;BC比例尺太小,BC错误;1:5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厘米,这个比例尺太大,也不合适绘制学校平面图,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4.(2024七上·威宁期末)关于下图排序最符合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③“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①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②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2024七上·威宁期末)若有朝一日,你乘坐上“神舟××号”到我国空间站探索,可目睹到(  )
A.天圆地方现象 B.地球上的经纬线
C.地球上的地轴 D.地球是蔚蓝色星球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A、天圆地方乃古人错误的宇宙观,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A错误;
B、经纬线是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而设定的虚拟网格线,它们并不真实存在于地球表面,B错误;
C、地轴是地球自转所绕的假想轴,并不是真实存在,C错误;
D、地球的表面水域面积上了71%,从太空视角看,地球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体覆盖所致,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6.(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上海比威宁每天先看到日出 B.太阳每天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C.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冬长夏短 D.威宁每天昼夜更替一次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东边的地点相对于西边先看到日出。这个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
C、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冬长夏短是因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导致的,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7.(2024七上·威宁期末)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大西洋 D.亚洲、北冰洋
【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据此可知,所有的经线都经过南极点,使得南极洲跨越所有的经度,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所有的经线也都经过北极点,使得北冰洋跨越所有的经度,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024七上·威宁期末)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8.某学校春游,想要从坡度较缓的路线到达乙处,应该选择的路线是(  )
A.线路① B.线路② C.线路③ D.线路④
9.小明喜欢攀岩,图中的山体部位,适合攀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丙处表示山的部位是(  )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山顶
【答案】8.D
9.D
10.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8.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读图可知,在图中①②③④条线路中,④处的等高线最稀疏,所以坡度最缓。
故答案为:D。
9.攀岩通常选择在峭壁或陡崖等具有挑战性的地形进行。观察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处,丁处位于等高线重合的位置,形成陡崖,是攀岩的理想地点,D正确;甲、乙都是位于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的部位,是山峰;丙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0.观察丙处,它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并且等高线向两侧凸出,形成马鞍状的地形,这是鞍部的典型特征。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威宁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海螺、海蚌是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原来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逐渐隆起抬升才形成山脉。但不能说明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2024七上·威宁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3年12月1日上午9时25分,在威宁县(北纬27.15度,东经104.19度)发生3.6级左右地震,威宁县大多乡镇有明显震感。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威宁县的地理位置及温度带判断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北寒带 B.中纬度、北温带
C.低纬度、北温带 D.低纬度、热带
13.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  )
A.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B.是福不是祸,不管不顾
C.紧靠墙壁,抱头站立 D.远离高楼,撤至空旷区域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远离山脚、陡崖,遇到山崩、滑坡时,向山崩、滑坡、泥石流物质流向垂直的方向跑。
12.根据题目信息,威宁县的纬度为北纬27.15度。根据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因此,威宁县位于低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因此,威宁县位于北温带。
故答案为:C。
13.A、在地震中,电梯可能会停电或出现故障,导致被困,A错误;
B、地震发生时要及时做好躲避、防护,B错误;
C、当地震发生时,墙壁容易倒塌,不能紧靠墙壁,抱头站立,C错误;
D、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远离高楼,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七上·威宁期末)关于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越快越多越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少越好
C.人口停止增长或减少更好
D.人口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人口的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出现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5.(2024七上·威宁期末)100多年前,随着英国传教士伯格理的到来,威宁县石门坎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伯格理皮肤白皙、蓝眼睛鼻梁高嘴唇薄,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答案】A
【知识点】人种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共有三大人种,分别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皮肤白皙、蓝眼睛、鼻梁高、嘴唇薄”是白色人种的外貌特征,因此伯格理属于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将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类: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种族不分贵贱,高低,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16.(2024七上·威宁期末)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塑造了许多神化形象,它们是宗教思想对我国古代人民影响的结果,你知道书中的“如来”和“唐僧”是哪种宗教中的形象吗(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如来”和“唐僧”都属于佛教的形象人物,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
17.(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
C.英语、俄语 D.英语、汉语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大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无疑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举办地在中国,汉语也是主要使用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在世界的主要语言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8.(2024七上·威宁期末)中东哪一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地(  )
A.伊斯坦布尔 B.大马士革 C.拿撒勒 D.耶路撒冷
【答案】D
【知识点】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
【解析】【分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所以基督徒也把耶路撒冷看成圣城,伊斯兰教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认为耶路撒冷也是他们的圣城,D对;伊斯坦布尔、 大马士革、 拿撒勒没有这样的渊源,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19.(2024七上·威宁期末)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有(  )
①地表崎岖②土壤肥沃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②④正确;崎岖的地形,交通闭塞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0.(2024七上·威宁期末)某中学一名学生测量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14时左右 D.20时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其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1.(2024七上·威宁期末)上周升旗仪式上,威宁县某中学学生玲玲看到国旗飘向东南方,则当时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升国旗时,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南方向飘扬,表明这时吹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与旗帜、树叶等物体的飘动方向相反。
22.(2024七上·威宁期末)有网友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路口与你擦肩而过,却没看清你的脸”。近年来,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下列有利于减少或杜绝出现雾霾天气的行为有(  )
①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②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③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④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
【解析】【分析】农民燃烧秸秆肥田,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加重雾霾天气,①、②错误;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有利于污染物排放减少或杜绝雾霾天气,从而提高环境质量,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人们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可以使当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9月9日至10日,G20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G20成员中,均属于发达国家的有(  )
A.澳大利亚、美国、日本 B.中国、韩国、德国
C.英国、墨西哥、加拿大 D.南非、意大利、巴西
24.在G20峰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  )
A.东西合作 B.南南对话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答案】23.A
24.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3.A、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均属于发达国家,故A正确;
B、韩国、德国是发达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故B错误;
C、英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但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故C错误;
D、意大利是发达国家,南非、巴西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4.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政治等问题进行的商谈。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因此这种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
故答案为:C。
25.(2024七上·威宁期末)下面的四幅标志图中,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读图可知, 上面的四幅标志图中, A为国际奥委会标志;B为红十字会标志;C为联合国标志;D为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当今重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
26.(2024七上·威宁期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网上模拟环球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大洋)、B   (运河)、C   (大洋)、D大洲上世界最大的平原——   、E   (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回答问题。
现象1:①地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   。
现象2:B和E都是大洲分界线,其中B运河是   的分界线。
现象3:甲地部分城市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   。
【答案】(1)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拿马运河
(2)现象1: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现象2:亚洲和非洲;现象3: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印度洋、B苏伊士运河、C大西洋、D南美洲、E巴拿马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
(2)现象1: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原因是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原因是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现象3:图中甲地位于亚洲南部,该地区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点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由图可知,A为印度洋,是四大洋中面积第三大的大洋;B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为大西洋,是四大洋中面积第二大的大洋;D南美洲,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E为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图中B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图中甲地位于亚洲南部,该地区人口过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
27.(2024七上·威宁期末)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蒙蒙细雨中拉开帷幕,赛事历时16天于10月8日圆满结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2示意两位同学对地球运动的演示。甲代表太阳,乙伸展手臂代表赤道,乙(  )
A.正在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B.手臂伸展角度始终不变
C.运动方向为①→④→③→② D.绕甲同学一圈代表一天
(2)开幕式当天杭州的天气是(  )
A. B.
C. D.
(3)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   (填序号),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纬线名称),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   (方向)移动。
(4)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填序号)之间。此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答案】(1)B
(2)A
(3)③;冬至;南回归线(或23.5°S);北
(4)②→③;昼短夜长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正在演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A错误;乙同学的手臂伸展角度模拟的是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这个夹角(黄赤交角)是基本保持不变的,B正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①→②→③→④,C错误;绕甲同学一圈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干资料可知,当日天气为蒙蒙细雨,A天气符号表示小雨,A正确;B天气符号表示雷电,B错误;C天气符号表示小雪,C错误;D天气符号表示晴天,D错误。
故答案为:A。
(3)图3所示的日期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③;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也就是向北移动。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间为10月8日,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②→③之间,秋分日昼夜等长,之后随时间推移昼变短夜变长,所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正在演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A错误;手臂伸展表示赤道,赤道垂直于地轴,地轴指示方向不变,所以赤道角度(手臂伸展角度)不变,B正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①→②→③→④,C错误;绕甲同学一圈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D错误。故选B。
(2)根据题干资料可知,当日天气为蒙蒙细雨,A天气符号表示中雨,A正确;B天气符号表示雷电,B错误;C天气符号表示小雪,C错误;D天气符号表示晴天,D错误。故选A。
(3)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代表太阳,乙手臂伸展方向为赤道,①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③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②为秋分④为春分,根据图3信息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图2中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③;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也就是向北移动。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间为10月8日,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②→③之间,秋分日昼夜等长,之后随时间推移昼变短夜变长,所以杭州亚运会闭幕时威宁县境内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8.(2024七上·威宁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完成下列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老舍《济南的冬天》
(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因为伦敦的气候类型对应乙图中的   (填序号),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3)在图1中C、D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填字母)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在图2中,①气候类型与图1中   (填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对应的,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5)图1中,A所在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
【答案】(1)纬度位置
(2)②;全年温和湿润
(3)C;海陆位置
(4)F;地中海气候
(5)全年高温多雨;地球之肺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赤道地区纬度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气温高,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纬度高,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温低,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2)老舍先生在伦敦觉得冬天能看到日光是怪事,这是因为伦敦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乙图中的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
(3)由图可得,C地靠近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大,水汽充足,降水多;而D地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水汽不足,降水少。因此,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由气温曲线降水柱图可知,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F地-地中海沿岸。
(5)A所在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
【点评】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世界上有众多的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和气候特点不同。
(1)赤道地区地处低纬度吸收太阳光热多,所以终年炎热,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吸收太阳光热少,所以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2)由图可知,英国伦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乙图中②,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
(3)由图可得,C在沿海地区降水多,D地在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4)由气温曲线降水柱图可知,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F地-地中海沿岸。
(5)由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巴西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