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1.真实的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吗?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是在假设地球表面均匀的前提下推测而来的理想模式。
2.在考虑了海陆分布差异后,理想状态下的
气压带和风带会有怎样的变化
复习导入
第三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于分布特征。
2、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目录
CONTENTS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风
陆风
陆地
海洋
海洋
陆地
高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思考:形成海陆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知识回顾
热力环流——海陆风
夏季
冬季
陆地
海洋
海洋
陆地
高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角度,画一画下图的热力环流
知识回顾
热力环流——海陆风
1.如图所示,冬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高气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 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低气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活动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冷
高压
热
低压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封闭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不再呈带状分布
副热带高压带
条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高压、低压中心相间分布
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分裂 分割
高
低
副极地低压带
结论
冷高压
热低压
活动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影响: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1:找出1月份北半球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2:1月份北半球低气压中心的分布有何特点?
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读图思考3:找出7月份北半球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读图思考4:7月份北半球高气压中心的分布有何特点?
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1.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地表性质较均一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时,为冬季;形成低压时,为夏季。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保留高压;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保留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方法技巧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1月
7月
①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②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
(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概念:
成因:
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为什么亚州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区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南亚
2.季风环流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
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阿留申低压
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
季风
赤道低气压
东北季风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画出1月份东亚、南亚地区的风向
2.季风环流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画出7月份东亚、南亚地区的风向
夏季,东亚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南季风;
南亚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
2.季风环流
东南信风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成因 源地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类型 对农业的影响 西北风(偏北风)
东南风(偏南风)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利:雨热同期
弊:旱涝、寒潮灾害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成因
源地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类型 对农业的影响 东北风(偏北风)
西南风(偏南风)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
温暖、干燥
高温、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季风气候
利:雨热同期
弊:旱涝灾害
东亚季风区: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温差大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夏季温差小,气压梯度小。
南亚季风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青藏高原阻挡使冬季风势力减弱。
知识拓展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高原季风,加强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变得更加典型、突出。
夏季高原东侧盛行偏东风与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高原南侧盛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由于风向一致,高原季风对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起到了加强作用,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更多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
冬季高原东侧盛行偏西风与东亚冬季风(西北风)风向一致,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我国冬季风的厚度增加,势力增强。
知识拓展
澳大利亚西北部
南亚季风 1月份 7月份
风向
成因
源地
性质
分布 气候类型 西北风(偏北风)
东南风(偏南风)
印度洋
澳大利亚大陆
高温、湿润
高温、干燥
2.季风环流
澳大利亚西北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半球有没有形成明显的季风环流?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季风环流
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关于该图所示地区所处的季节和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
B.北半球冬季、亚洲低压
C.北半球夏季、亚洲低压
D.北半球夏季、亚洲高压
2.关于A、B两处风向的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A处季风的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A处季风的主要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
C.B处季风的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B处季风的主要成因为陆地上形成冷高压
C
A
随堂检测
如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4.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处于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气候寒冷,出现暴风雪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D
随堂检测
A
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
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6.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随堂检测
C
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8.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
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A
B
随堂检测
9. 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 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 地势起伏状况
10. 该季节( )
A. 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 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 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 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C
D
C
随堂检测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表示青藏高原季风纬向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2.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D
C
随堂检测
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